APP下载

湿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浸润、实践和实证

2015-11-30王琛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0期

王琛

摘 要:湿地是以出生生长的这片土地作为基础内容的一门课程,它围绕周边生存环境展开,讲求学生在体验当中寻找知识的同时提升创造能力,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它还紧密围绕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养成,培养学生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既然是一门现代化、非凡性的综合课程,其生命力就不单表现在对生活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与教学方面进行教改,化灌输式教学为提问式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基于此,对浸润、实践和实证等教学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湿地课程;浸润学习;实践学习

地理知识和人们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让地理教育真正能为生活所用,成为使人受用一生的课程,渐渐变成地理教学热门内容。伴随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地理课程更加注重有效性与生活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湿地课程视作学生综合学习载体,通过浸润、实践和实证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等良好习惯。所以,将新课标下的湿地课程上好,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意义深远,希望本文有关内容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一、浸润学习

所谓的浸润学习指的是沉浸于某一气氛之中去体验和感悟,然后形成某种共鸣或是触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出问题。通常湿地课程教学环境往往会设置在湿地博物馆等地方,这种地方也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喜欢,轻启铜环,推开厚重、带有历史感的木门,障景将博物馆深蕴隐藏,却使学生感到惊奇、激动,急于探索心理调整平稳。博物馆内往往会有一本巨大的电子书,引领学生对知识海洋进行探索,博物馆设置的天圆地方是浩渺宇宙的象征。教师可将湿地课程内容划分成湿地文明、湿地生活与湿地生态等几个层次,对博物馆内空间进行相应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生态保护这个大前提展开的,生活智慧是构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大环境下,文明是传载于后世的华章,是一种精神哲学。假使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那么人类文明也将不复存在。通过环境展开教育虽然是教人于无形,但是通过环境所带来的显性效果却是使学生形成疑问。墙面丰富语言文字与湿地图片,虽对学生部分问题进行了解读,但是更多问题会逐渐萌生,这也是新课标下湿地课程所要达成的目的,并非机械式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基于所思所感不断涌现出大量问题。学生存有疑惑聆听教师教诲时,那种美妙教学情境浸润出学习心情,学生学习的效率是极高的,并且他们学习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

二、实践学习

湿地实践往往是野外实践,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自然环境,活动当中养成科学精神。大自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老师,从我们出生之日起便开始教授我们东西,而我们也不断在自然中收获与学习,所以湿地课程目标地应当是广袤无垠的自然界,和自然合而为一,让学生获得基础自然的机会,在探究和实践时,将视野打开,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养成科学好问的精神,对自然感知力也会在此过程中渐渐形成。湿地课程多设置野外技能课,就是希望教师带领学生探索自然界,走入野外实践课程。而野外实践课的流程即老师先布置任务,或者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制订计划,分成小组进行实践,获取情报,集体讨论。因为野外实践追求拓展性、挑战性与实践性,所以活动时教师引导和配合是不可缺少的。

三、实证学习

实证学习于调查之中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湿地对环境的重要性,不单要靠资料说明,还要让学生加入到实证研究过程中,取得观察材料,并对其中蕴藏的规律进行总结,通过主动研究获取结论说服力才最强,通过自己努力收获来的果实也是最甜的。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实证研究创造条件,实证研究即由对对象做大量观察、试验以及调查,从而收集科学数据,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一种整体性规律或特征,总结事物本质属性一类研究方式。而除了以上所讲的三种教学方式,湿地课程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像主题辩论和规划设计等。所谓主题辩论即通过对话形式鼓励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发现问题还可在评价前提下对自身观点流畅表达,而这也是新兴社会人才所需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湿地退化和消失渐渐变成人类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其中除了自然演变因素外,人类活动其实是最主要的驱动力量,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对湿地是保护抑或开发展开热议。教学时适当开展辩论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这种对话时学生大脑在飞速运转,灵感不断涌现出来,在智慧共享、互相启迪基础上,学生思索的广度与深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规划设计即畅想过程中养成价值理念,让学生对湿地未来命运进行预估、规划设计以及畅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以及人文理念,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更多了一分诗意情怀,老师和学生也会得到共同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述,湿地课程和传统陈旧、严肃的课程相比,具有来源广泛、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和学生可参与性强等特征。湿地课程只有充分同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湿地课程变成学生综合学习的

载体,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并且对学生未来生活进行辅助。学习方式改革除了学生感到变化以外,学生更加拥有表达与探索的自由,较之以往学生自主性更强,同时教学方式改革,给教学工作带来先机同样带来挑战,良好的师资与教学环境会教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同样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更多要求,原因是诸多技能与知识甚至超过老师原来知识与专业储备及能力,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通过不断进修与终身学习来强化自己,以防自己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杨载田,邱国锋,何清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创新探索[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5(01):57-61.

[2]陈金华,李洪波,叶新才,等.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绩效实证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01):19-21,45.

[3]王信文.实证教学与考试的有效互动:以地理质检为载体[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08-10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