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

2015-11-30李红梅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李红梅

摘 要:归纳教学模式是一种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到最后的处理来辨析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思维。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归纳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归纳课程;归纳思维;教学方法

归纳推理又被称为探索推理,是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推进解决的过程。这种推理方式常常用于数学教学中,也可以从数学论的角度出发,将推理看作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联想以及猜测等一系列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归纳推理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结论的或然性,其次是需要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推理,紧接着是过程的跳跃性,最后是推理思维的创新性。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研究有着广泛的意义。

一、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现状

1.普通高中对归纳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尚未将归纳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领域中去。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普通高中的教师普遍认为归纳思维应该设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但是没有明确表示将归纳课程教学内容独立设计为合情推理内容。一些人还认为应该将归纳课程的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中去,在这些方面归纳教学存在异议。

2.高中教学中对归纳内容的评价比较滞后

在高中教学中,对于归纳推理的评价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针对归纳推理没有合适的评价工具与相应的评价方法。这都是制约归纳课程教学的难题。在高中数学推理过程中,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作为演绎推理的基础,归纳推理也应该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高考试题中更多的考查演绎推理,而归纳也是推理中常用到的内容之一。归纳推理的方式通常是由一般到特殊,究竟如何考核,在考试内容中都有体现。例如考试中对于类比法的

考核:

类比法是归纳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体现不同知识之间的类比,数列中的类比,还可以体现新的运算方式中的类比。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

目,在等差数列{an}中,如果a10=0,则有等式a1+a2+a3+…+an=a1+a2+a3+a19-n(n<19,n∈N)成立,以此类推,在等比数列中,如果b9=1,则会出现等式( )成立。针对这种考试试题,借助于类比推理的方法求解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在考试中对于这种题的解答不是特别理想。一方面是试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更多的是学生不清楚常见的类比方法。

3.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中没有得到落实

归纳推理是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根本,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高中生归纳思维的培养。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使得归纳推理的全过程得到很好的体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归纳从广义上理解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规律的过程,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找到学习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从归纳一个规律开始猜测出共性规律,然后用逻辑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一般性结论。虽然这些思维方式都在教学中有了深入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去。

二、改进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的建议

1.将归纳思维列入教学过程中

高中教学应该较早地渗透归纳思维,将归纳思维作为学生获取数学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能将归纳的重任仅仅依靠在推理和证明教学内容之中,应该分布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领域当中。此外,应该将归纳思维的培养作为知识技能的获取目标,将其隶属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范涛内,将其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将归纳思维作为基础知识列入教学目标中,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将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加强对归纳思维的考查

高中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过程性的评价作为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来考查归纳思维。教学中应该发挥过程中评价的特殊作用,将考查学生归纳的过程作为归纳思维考查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研究过程性评价的相应测试题,从而研制出合适的评价方法,而不能将这一评价方式仅仅作为高考的笔试考核。

3.提高教学归纳思维水平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应该将提高归纳思维水平作为数学课程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培训内容较好,但是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培训宣传的力度不大,而且不够具体。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不仅让教师从宏观上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将归纳推理的课程以观摩课的形式进行讲解,还让他们懂得具体的操作方式。

归纳性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从而达到一种长期记忆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高中教学中,没有将更多的归纳内容进行普及,学生对于归纳思想的掌握还不够透彻,对于归纳的应用能力不高,导致在试题解答中难以很好的应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知识教会学生学习常见的归纳方法,理清归纳思维和其他思维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参考文献:

[1]史亮.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肖仕权.“归纳演绎法”在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201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