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打女子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践与认识
2015-11-30刘承毅
刘承毅
摘要:体能训练是体育强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的一种运动训练理念与方法,今天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文章以辽宁省女子散打队为实施对象,通过常规的体能训练总结实践的结果和认识。一是体能测试已得到全国各运动队的高度重视,而且训练方法花样翻新,效果显著;二是体能训练必须与散打项目特点、供能系统紧密结合。即需要磷酸原、糖酵解的无氧代谢能力,又需要有氧代谢能力。
关键词:体能训练 散打 运动员 供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38—02
体能训练是体育强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的一种运动训练理念与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成为公认的所有运动项目基础训练的有效手段,并对专业技术、战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00年首次推出了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方案。体能测试项目为:9分钟跑和8米×40次抱沙人折返跑。这两项赛前体能测试项目和标准的实施,无疑是散打运动项目的一次革命。两个项目的设置主要是以散打项目的生理代谢过程为依据的。经过整整15年的试行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运动队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体能训练方面不断的加以尝试,并改进和丰富着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辽宁省女子散打队十分重视这项基础性训练工作,做到天天、周周、月月都有不同强度和负荷的体能训练,并收到了好的效果,为实战和大强度的比赛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现将我们实践的经验加以概述。
1 关于对体能测试问题的认识
散打体能是指散打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负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散打运动的专项耐力。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使用的体能测试项目9分钟跑和8米×40次抱沙人折返跑的达标线:9分钟跑的达标线是75KG级及以下级别为2400米;80KG级及以上级别为2200米。9分钟跑达到2600米者,可免测折返跑,而折返跑的达标线为2分20秒。据了解,10年前来自全国34个代表队的328名运动员参加了实测人,其中9分钟跑达到或超过2600米的运动员有34人,占总人数的10.4%。有38人未达标,占总人数的11.6%。折返跑20人未达标,占总人数的6.1%,如今达标或超标的百分比逐年上升,就辽宁省女子散打队而言,一线队员全部达标或超标,二线队员半数以上达到要求。说明体能测试的必要性,以及各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从训练理论来看,散打运动是属于技能类对抗格斗项目,在双方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必须以对手的身体为攻击目标,同时还要注重保持自己重心的动态平衡,而迫使对方失去身体平衡。其动作结构的特点是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其攻防的目的是有效击中对手或摔倒对手,让自己得分和防止对手得分为评分标准。运动员所使用的拳法、腿法或摔法等基本动作,主要以实用有效为主,但受场上对手的制约,技术动作和战术策略在运用时的变化却比较多,只有全面把握散打各种技术,才能提高场上的应变能力。所以9分钟跑和8米×40次抱沙人折返跑是适用于散打项目特点的。
2 关于供能与训练方法的认识
散打体能训练的特点决定供能渠道。散打一场比赛是3局2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属于间歇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所需的能量来源于3种不同的能量输出。依据《运动生理学》原理,大多数运动项目,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都有一定的比例。散打对抗是连贯进行的,需要磷酸原、糖酵解的无氧代谢能力,又要具有10分钟以上的有氧代谢能力。所以散打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要有针对性地发展每一个供能系统的能力。
2.1 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训练
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训练可采用专项的最大用力6-8秒重复练习。这种练习几乎全部能量由磷酸原供应,在重复性的间歇练习时,要在休息30-60秒后进行。在极量运动8秒时,肌肉中ATP、CP消耗达最大,休息30秒后可达到较好的恢复,所以在下一组练习时ATP、CP可以继续供能,多次重复就可以发展这一系统的供能能力,使运动员提高拳、腿、摔的速度。
专项性练习是指结合项目技术特点的体能练习。以拳法和步法为例。
拳法练习。6秒快速连续击打沙袋,6秒放慢节奏,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秒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6组。
步法练习。6秒钟快速高抬腿或双摇跳绳,6秒慢节奏跳,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秒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8组。
拳腿法练习。6秒陕速连续踢打沙袋,6秒放慢节奏,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秒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6组。
一般性练习:包括冲刺跑和推杠铃。30-60米冲刺跑,6-8组每组中间休息30秒;快推杠铃,杠铃重量以自己最大推起重量的10-15%为易,进行6--8秒快推,休息30秒进行下一组,做6—8组。
2.2 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要改善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必须对这一系统进行超负荷训练。一般采用乳酸耐力训练。因为乳酸大量堆积是引起糖酵解供能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所以提高身体对乳酸的耐力是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主要途径。基本原理是在训练中可采用1-2分钟的太强度运动,使乳酸值达到最大值,休息3-5分钟后,乳酸有一定转移,再进行下一次练习,使血乳酸又升至最大值,重复进行数次,血乳酸保持较高水平,使身体适应这种刺激,从而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专项性练习。拳、腿法练习。1-2分钟全力击打拳靶或沙袋,放慢节奏跳绳或休息3-5分钟,做6-8组。
负重空击练习。1-2分钟手握1公斤哑铃全力空击,放慢节奏跳绳或休息3-5分钟,做6-8组。
一般性练习。定时跑:1-2分钟全力跑,休息3-5分钟,重复6-8组。金字塔形跑:2×200米,间歇45秒;21×50米,间歇45秒;21×00米,间歇45秒;2×80米,间歇30秒;2×80米,间歇20秒。
2.3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训练
提高这一系统的供能能力一般采用持续训练法。训练时要求以中等或高强度维持一段时间,要超过自己比赛距离或时间的2-5倍。在完成超距离任务时,逐渐提高速度,使机体获得景大的有氧代谢适应。散打运动员一般采用5-10公里长跑或三公里变速跑,也可进行30-60分钟长时间跳绳。
总之,体能训练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散打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实战和比赛紧密的结合起来,要从运动员和对手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要强,系统性要高,实用性要好,女子训练男性化。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对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会用“头脑”打比赛,争取更大的优势和成功,这就是体能练习的大原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