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与传承:梅花拳之拳理特征探析

2015-11-30赵想想

武术研究 2015年10期

赵想想

摘要:文章对梅花拳的拳理特征进行归纳,阐释其在促进习练者健身、健心、启迪智慧等方面所具有独到的功能与价值。研究认为:梅花拳强大的价值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独到的拳理特征实现的,即梅花拳的文武合一、育人为先、以武修心、四道融合四大拳理特征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其诸多先进理念可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与传承所借鉴。

关键词:梅花拳 拳理特征 文武合一 育人为先 以武修心 四道融合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23—03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梅拳,系汉族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民众在地面演练较为普遍,所以亦称落地干枝梅花桩。梅花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它既是遵循“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文武合一的古老拳种,又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梅花拳有着丰富多彩的拳术、器械训练方法和思想,并且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步法轻灵奇巧、瞬息万变,同时以技击为主。自清初以来,以河北平乡县为中心,梅花拳习练者遍及冀、鲁、豫,辐射全国十数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华北地区具有较广泛的民间习练传统。在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普遍增大的当下,梅花拳在促进习练者健身、健心、启迪智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与价值。基于此,在回眸梅花拳传承理路的基础上,探寻其独到的拳理特征,对于促进其本身良性发展、发挥其文化价值与功能,进而深入推进全面健身运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文武合一

梅花拳作为中国古老拳种之一,其最独特的特点就是自从公开流传以来,有“文场”和“武场”的组织,“文武合一”是其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特征。梅花拳的武场通过武功锻炼实现强身健体,提高习武者技击能力的目的。而文场是梅花拳派所特有的组织,其主要功能是教育门人,指导武场和拳派活动,研习文理。梅花拳文理即提高到哲理层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独到,能适用于万事万物。它不但是梅花桩拳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梅花桩拳法的最高理论和真正精髓。文武合一是梅花拳理念的核心,也反映了梅花拳的本质特质。例如,“文棒”这件武器就是梅花拳特有的兵器,从来没有一个武学拳种能够像梅花拳这样把技击与文理联系得如此之紧密。可以说,文理是梅花拳文场中比拳理更高级的理论,它指导着梅花拳一切活动。故此,梅花拳有了文场与武场之分,这也意味了梅花拳文武合一的特性,在它的身上不仅有着武者的勇猛与技艺,还有着文者的冷静与视野。用武去锻炼,用文理去指导武的锻炼,最终达到以武为基、以文为本、以本奠基以基合本之目的,进而促使习练者文武并济、全面发展。

同时,梅花拳的武功与文理是不可分离的,文理中的经书、图谱和它的武功一起世代流传着。由于梅花拳内“文场”对“武场”的引领作用,梅花拳的拳法始终受着文理的指导,才得以保持着它的本来面貌。梅花拳的武功始终都体现着梅花拳文理的精神和思想,处处体现梅花拳是文武合一的拳理特征。同时,梅花拳的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在文理武功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求修心养性,炼神炼气。梅花拳的文理思想对梅花拳弟子的影响是独到的。梅花拳的武德主要包括敬天地、孝双亲、尊师傅、爱徒弟、济众生、御邪恶、为国争光、为民谋利,要求习练者遵守“五戒”、“五要”,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保家为国,惩恶扬善,扶弱除强。梅花拳倡导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种种,均是大智慧,凡大智慧者,必出手不凡。与大多数武种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注重对外在招数的锻炼,同时也注重对内在德行的培养。因此,梅花拳以文理名武理,以武理释文理,最终达到文武合一之境界。

2 育人为先

梅花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而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活动的产物。在梅花拳的文理拳法中,确实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和闪光的思想,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历代习练者体悟与智慧的结晶。梅花拳正是通过这些思想对习练者及后人产生了强大的教育作用,启迪人的智慧。梅花拳又称文武大法,人们可以根据它锻炼武功,修心养性,启迪智慧。文武大法也是宇宙万物的真理,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的奥秘,梅花拳通过武功锻炼,教会人们世界万物都在变化的真理,而且这些变化也都是要“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一般而言,文化教育人的方法,大多通过语言、文字或读书、讲课的方法。然而,梅花拳教育人的方法却主要是靠武功锻炼,这是一种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而,梅花拳又称为无字真经。拳法即教育人的经书,受教育者主要是靠练功中的体验、领悟,不断加深对梅花拳拳理的认识,逐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证明,通过练功中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学习梅花拳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简捷和最有效的方法。人们通过锻炼而体验和认识到的真理,是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与读书、讲课不同,是一种全身心学习的方式。在这里除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外,灵感思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武功锻炼中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或别人的神态、动作而学习的,当然也包括了讲解和文字的传授,这是一种全息式的吸收与内化。

同时,梅花拳的“育人为先”之拳理特征不仅仅体现在对知识、拳法的传授,还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其尊师重教的德育功能上。例如,梅花拳文理提倡尊师,该拳派的第一条门规便是:“不准欺师灭祖”。梅花拳的第五代祖师杨炳在《习武序》中说:“寂然不动者诚也”,即练功者若要摒除一切杂念,进入寂静之境,就必须要心诚。心诚首先就是要诚敬祖师。另外,梅花拳派还有一条人人皆知的规矩,即“梅花拳珍珠倒卷帘,徒弟倒把师父传”。在传授文理、武艺时是要能者为师的。当晚辈的文理精通或武艺高强时,照样可向长辈传授。这时长辈无论辈份多高也必须对讲经或传艺的晚辈诚敬,有时还要行礼。这种门规是优良的传统,有利于梅花拳的发扬传播。梅花拳的文理很重视尊师,但却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使它不致成为束缚人的框框,只有把握了客观世界“变化”实质的人才能做到。事实证明,凡受过梅花拳文理教育的人,总是喜欢无拘无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得育人之理充满变化与创新。endprint

3 以武修心

梅花拳文武大法认为:心为神之室,即神住的地方,指人的大脑。所以,心为人身之主帅,思想、行动都要听它的指挥。另一方面,心又是万法之宗,善恶之源,生死之本。禅宗就认为:“世间一切法皆由心兴。”包括梅花拳的文武大法在内,也不过是宇宙本体在大脑中的一个影像。在日常生活和练功中,心的作用是非常微妙玄奥的。自古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里,无不涉及心的问题并重视它的作用。《性命圭旨》说:“身外无心,心外无道。”练功即是修心。神好清,心好静,养心之要诀就在于收心寡欲,这是养生之要。所谓“以武修心”即通过习练梅花拳使其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静能生慧”,通过习练达到“心空性空”,而至佛家“涅盘妙心”之最高境界。

根据练功者的体验和传统文化的记载,灵关一窍在人体之正中,梅花拳文武大法非常重视这个部位,把它称为祖窍,是练功的根本。以武修心,就是通过武功锻炼,把心练到灵关,这就是所谓“心在灵关身有主”,这才是梅花拳武功锻炼的真正目的。人体的这个指挥中心,是无法通过解剖、实验来发现的。但可以通过梅花拳武功锻炼,摒息杂念,开发大脑深层的智慧,逐步体验和发现它。人体这个不能觉察的指挥中心,即有意识和思维的活动,这就是“真意”或“真念”,它活动的节奏、脉动即为“真息”,它也支配着人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就是“真形”。根据梅花拳的练功体验,它还是个“神感”和“神思”的中心,并且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表现出来,影响着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梅花拳的内功。内功是比气功又高一个层次的功夫。气功之内气可用意念调动,而内功之能量非一般意念所能为者。长期习练梅花拳,可通过内功的习练达成修心之目的。

4 四道融合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殿堂中独树一帜。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体系里一个涵盖佛、道、儒、易四家思想的拳种。梅花拳是将以上四道思想融合的典范,它的理论基础是四道的传统文化,但却高出于传统文化,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对单纯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或用之不当,是会产生消极影响的。据传梅花拳始于河北平乡,却开花四方。自清初开始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历经杨炳、张复、邹宏义、燕子杰等十八代名士打磨修正,形成了完整的武学演练体系和传承体系,不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完善,更是紧跟历史的脚步,赋予其人文气息和时代特点。它的弟子参加了天理教起义,参加著名的义和拳运动,更是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也正是对于四道的精准理解才能让这朵与众不同的“梅花”在历史的舞台上流传绽放,同样也正是这些传奇的过去让梅花拳在广大民众心中有了太多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古一点梅”。

梅花拳拳法直接精简,每一个技法和动作技术均是参照人体解剖学和人体力学为基础,无不在体现其拳理科学性,然而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梅花拳对于佛、道、儒、易四道科学融合基础之上的。梅花拳体系中的理论和技法是历代传承人通过对四道在实践中的不断地运用和总结并改革创新而成。以四道为基础,梅花拳每一个技法和动作技术均是参照人体解剖学和人体力学为基础,其拳法直接精简,拳理博大精深。梅花拳套路简单,步法灵活多变,动静结合紧密,人体神经组织和各个部位器官都相继参与运动。科学地进行梅花拳训练,不仅能使人体在柔韧性、灵活性、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能改善身体机能,调养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预防青少年易形成的弓背、含胸等不良身体姿态,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例如,梅花拳内功修练方法即结合了佛家和道家的双向修炼方法。佛法方面它综合了一部分藏秘功法,主要修“名点、三脉、七轮”,进而通过把更多的能量聚合于“顶轮”达到刺激肾上腺的作用,以之提高智力和预测能力。道法方面它借鉴其“神”论,注重对内在潜力的开发和利用,而道家的这种“神”正是我们现在所谓之思维。因此,梅花拳通过综合佛与道家之长,利用各种方法刺激大脑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其运作负荷和运作速率,自古以来,梅花拳又被称为“神拳”,意涵梅花拳是训练大脑、开发智慧之拳。

5 结语

作为中华拳种宝库中的重要文化瑰宝,梅花拳对于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促进历代民众强身健体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梅花拳强大的价值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独到的拳理特征实现的,即梅花拳的文武合一、育人为先、以武修心、四道融合四大拳理特征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其诸多先进理念可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与传承所借鉴。然而,梅花拳在现代社会语境下,也呈现出诸多传承困境,为了更好地发挥梅花拳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健身、健心价值,笔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第一,将梅花拳进行适度地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合于时代潮流,逐渐与国际体育发展接轨。第二,深度挖掘梅花拳的拳理特征与价值,激发内在潜力,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第三,将梅花拳的竞技性与梅花拳的健身性同步共存形成“双轨制”,既保留梅花拳的民族性特色又使其很好地融合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在具体操作层面:第一,借阳光体育活动,发挥梅花拳对大脑的特殊开发作用,使其走入校园,把各级学校的学生作为梅花拳的主要传承对象。第二,积极开发梅花拳文化旅游产业,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同时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开发。第三,发挥梅花拳文化特色,构建梅花拳文化体系,扩大梅花拳习练群体。第四,深度挖掘梅花拳的健身价值,统一梅花拳竞技标准,完善梅花拳竞技体系,以“提高”带动“普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