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锦,养老青岛样本

2015-11-30于洋

商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新华养老机构

于洋

当下,中国正以全球第一的高速进入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面对“奔跑”而来的老龄化,我们该何去何从?

“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妈妈经”,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结果,当孩子长大成人时,却发现那个操劳一生的妈妈手中抱着孙子念叨着,“等你长大了,奶奶就享福了……”

面对辛苦操劳的父母,哪一个儿女不希望让他们享享清福。可往往却因为奔波于事业一线而无暇顾及,而这也是当下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

家庭式养老困局

人人都说,养儿为防老,人总有生老病死,为了将来自己老时或生病不能自理时,能有儿孙床前床后的侍候,能给自己端水喂药,得到心灵慰藉的同时也获得经济支持。可现实却总是充斥着无奈。

“我也想孙子,可现在真的去不了啊。”老家在吉林的周阿姨今年52岁,孙子还不到10个月,儿子在山东买房安家,平常忙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自己带孩子。周阿姨很是心疼儿子,想帮助其带带孩子让儿子轻松些,可不幸的是,年迈的父亲患上了膀胱癌,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母亲也是将近90岁高龄的人了,自己尚且需要照顾又怎么能照顾好生病的父亲呢。一边是患病的父亲,一边是忙碌的儿子,周阿姨的内心充满纠结与无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百善孝为先,还是以老父亲为主,儿子也支持我。”

可以预见,周阿姨式纠结将越来越普遍。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未来的独生子女们除了要哺育一到两个孩子外,还将承担着—对夫妻赡养四个、六个甚至八个老人沉重压力。

而这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往往是无法承受的。如果一旦两个老人同时生病,那对于这个小家庭而言,无论是精神、身体还是经济,都是致命的打击。

事实上,巨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已经让他们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垂垂老矣的老人。可以说,眼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渐渐走到无法承受,甚至崩溃的边缘。那么,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为老人提供美好的晚年生活?

青岛样本

一提起青岛,人们往往习惯用年轻、时尚又朝气蓬勃的海滨城市来定义她。殊不知,她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并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乐观。全市900多万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不低于153万,占人口总数的20%左右;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低于25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不低于15万。

严峻的老龄化情况使得青岛的养老产业现状也面临各种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新型养老产业发展的需求。

但硬币的另一面,挑战的背后也充满了机遇。在当下中国,养老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朝阳行业,在改善民生、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结构的转变,银发产业的兴起是必然趋势。

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总是先知先觉。在这个问题上,新华锦集团先行一步,主动走出国门,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实行高品质养老服务,获到了明显的效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养老机构的前面。

众所周知,新华锦集团是一家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为什么要这样投入地去做养老事业呢?

上世纪90年代,新华锦集团董事长张建华在国外出差,看到当地的老人已经开始享受完善的养老服务,包括医疗保健、健康护理和各种精神慰藉时,心中便种下了要造福老人,让中国的老人也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种子。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国‘老有颐养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缺少的是健全的养老机构、优秀的养老模式、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满足老人需求的高标准服务护理方式。那时候我就想,将国外先进的养老理念、做法与技术引进到中国,并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和养老要求进行改造与完善,来造福我们的老人。”在“2015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论坛”上张建华致辞时说,“百善孝为先,为天下子女尽孝应该是最大的善事。可以说,我是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投身到养老事业中去的。”

在养老项目正式启动前,新华锦集团就派出了7名骨干组成的团队,去日本进行了脱产学习。而学习的对象便是具有30多年养老发展的历史与经验,不仅是日本第一家养老上市公司,还在日本及世界其他国家建设了20多家高标准的养老机构,在养老产业领域享誉盛名的日本长生株式会社。

正是这次学习,让双方建立起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让新华锦集团获得了世界一流的养老服务理念、技术、人才的支持。几年的砥砺前行,新华锦·长乐居养老项目的入住率已达到80%,成为了华东地区最高端、最满意、最先进的养老机构,得到了政府、行业、社会、老人及家属的高度认可。而更让张建华感到骄傲的是,“中国新时代的养老事业从青岛启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新华锦国际颐养中心”作为中日合作的养老品牌形象,已经在全国树立起来,甚至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影响力。

要走的路还很长

随着近些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相较于日本、英国、美国等养老事业的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4年,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60.7%的北京养老机构表示资金紧张或短缺,正常运营困难或只能勉强维持运营。资金短缺成为困扰北京养老机构发展乃至生存的首要问题。而北京无疑是全国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一个缩影。

“财力支撑能力不足、居家养老意愿为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难以伴随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应有的快速扩张,企业因此也缺乏进军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前景看似很好,实则不佳的根本原因所在。”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都是在保持微利运营,勉强生存。

“眼下,企业做养老机构的确需要一种情怀。”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谢红在论坛中表示,养老机构的月费不增长,那么其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服务水准相应地必将下降,没有运营商愿意赔本运营。而一旦当所有服务单项计费,或者提高月费了,那么一大部分老人因为财力支撑能力不足,在社会化市场养老中,便不得不退出。因为他们没有像日本介护保险,美国商业保险,欧洲高福利作为财力的支撑。在谢红看来,我们的养老服务并未很好地考虑到均衡性。眼下,有钱就享受高端服务,没钱就享受低端服务。

事实上,基于老人需要,才是服务的核心。用什么标准去做?这些标准决定了养老机构的定价形式与盈利空间。在这个工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叫质量,很多国家不需要考虑。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直扮演着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然而,在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设计制度和制定规则,其他由市场来做。以老龄化程度高的日本为例,在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既保障老年人生活不便时有人照料、有病能及时得到医疗和护理,又尽可能提高了劳动人口伺候老年人的效率,并可节约大量的医疗费。

“在日本,介护保险规定了质量的基本水平,比如最低的养老机构,资质的限定、配置的限定、人员的限定等基本的底线都有了。养老机构只需要按照介护保险的规定运营即可。而在中国,很遗憾,运营一家养老机构只需要养老机构注册基本标准、养老机构运行管理的标准,其它的都很笼统。”谢红表示,我们养老事业的顶层设计不足。

很显然,相较于日本的养老情况和现状,我们的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缺失。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得了诸如新华锦一样的养老服务企业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力求以最切实有效的方式,来真正满足老人们的现实需求。可以想见,伴随着他们的努力推进与不停呼吁,我们的养老服务一定会渐渐走上正轨。

而对于我们,真应该由衷地向这样的企业致敬。因为,当你老了,一切将变得不同。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华养老机构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一串一串的小秘密
养生不是养老
乱发脾气的小熊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