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拓展教学为语文课堂增值
2015-11-30张效和
张效和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教师需要对教材学习进行拓宽,对教学教法进行拓展,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塑造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课堂价值度。
一、关注文本,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文本是教学范例,教师要注意对这些范例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得到一些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为教学拓展创造良好条件。针对教学文本展开拓展,教师要关注教材文本的共性特征,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文本思维的有效对接。语文教学要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拓展文本资源展开整合优化,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拓展材料,课堂教学展开才会更自然。
在学习《日出》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衬托、对比、渲染等写作方法,并列举文本实例,让学生建立有形认知,然后带领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天空,让学生依据《日出》写法,完成一篇200字的描写性小作文。教师给出观察提示: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天空的颜色、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描写要细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学生观察兴致很浓,写作非常顺利。成果展示时,教师筛选一部分学生习作,当场进行点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教师让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天空,就是对教材文本的实际拓展,由“日出”到“天空”,过渡自然,教学维度拓宽,训练进入佳境。
二、关注教法,拓展课堂教学思维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其实就是教法上的纠偏和改革。教师摒弃“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教学极端做法,是对教学方法的修正和改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入人心,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其教法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之中,很多教师都有主动探索的意愿,甚至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教法模式。如,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评价、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升级。
在学习《日出》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设计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整合优化,筛选出典型问题,由教师负责回答。学生听说出题给教师做,自然是兴趣大增,仔细研读课文,寻找出题立足点,课堂内学习气氛渐浓。教师一改常态,让学生出题教师来回答,这本身就是教法的创新和拓展,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三、关注学生,凸显课堂教学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教学设计,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最需要关注的维度要求。初中生思想活跃,但学习主動性不够稳定,教师要注意展开细致学情调查,探知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诉求,这样才能为教学开拓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在教学拓展内容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学力,这样才能给出科学性、针对性更强教学拓展内容。
在学习《每天诞生一次》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内容畅谈自身生活经历,说说自己每天如何安排日程,有什么思想感悟。有的学生说:“我每天早上都去看看窗台上的月季花,看到它更新了多少,然后对照自己想想今天需要做些什么,每天晚上,当我躺上床的时候,我会梳理下今天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遗憾。”教师给出积极评价。教师让学生抛开文本,说自己感悟经历,这是活用教材,学生感悟自然深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包含众多维度内容,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措施的拓展、教学形式的拓展,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方法、学习启迪和学习体验。让学生依据课文文本实例展开多元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习品质,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宽认知经纬度,形成重要的学习力和执行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