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11-30林俐
林俐
摘 要:历史教育是初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正逐步取代原本的“应试教育”,一线老师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排头兵,应该尽早适应这种变化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更好地教学。分别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老师、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谈体会。
关键词:老师;教材;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进入新课改已经有几个年头,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在解决困难中积累经验,到现在的小有体会。作为经历了新课改的一线老师,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有必要总结过去的教训和经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能被更好地完成。
一、老师
老师是连接教材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学生能不能受益于新课改,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把握。因此,老师必须轉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
1.注重语言
具备良好语言素质的老师,才能用语言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把握学生心理
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活动中,这个势就是学生的心理,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只有把握好学生心理,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
3.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教学观念,并据此来选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如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
4.恰当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从教材和学生认知程度出发,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有方法地提问,达到引导学习的目的。
5.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无论是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认知是非黑白,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种“就事论事”的怪圈,仅满足于知道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会考到的内容。而这明显违背了历史教育的初衷,只把糟粕当宝,却把精华弃之不顾。历史教育的初衷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事件中得出感悟,并将这些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要求老师能够让学生在历史事件中得到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领悟。因此老师应该配合教材调整教学方法:
1.调整教法,适当放手
老师应该明白不能孤立地去教学每一个单元里的每一篇课文,而是要将一个单元当成是一个整体来教学;其次,老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因为这有助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且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将课上的讨论题放到课后,让各小组就讨论题自主探讨学习,并将成果由各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
2.减少作业量
减少作业量,不代表放松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因为选择好题在课上练习,择取精题留给学生课下做,更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多做题,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分辨出哪些是好题,并将这些好题留给学生来做,这样就省下学生做大量好坏不分的题的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对与课文相关的某些有趣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鼓励学生开放性思考。
3.注重知行合一,多元评价
学生对了解枯燥的知识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如果他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他们肯定大有兴趣。因此老师不能满足于教授学生一些他们应该了解的知识,而是应该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能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学生
新课改的教学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的是主题式学习,因此大量内容都被删去,留给老师很多的教学余地。老师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如果老师觉得某个史例对教学有帮助,他就可以把这个史例加进去。另外,可以开展更多的自主探讨活动,由老师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阅读
在课堂上空出10分钟左右让学生阅读教材,使他们对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
2.讲解
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个讲解环节。老师选取一两名学生讲解刚才的内容,并让其他学生纠正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这样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分组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资料搜集。老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最后举行座谈会,让各小组的发言人进行讨论。
新课改是一个教育领域里面的重大历史机遇,是一个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素质的契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牢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主次关系,批判看待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继承其符合新课改特征的精华,摒弃其刻有“应试教育”标识的糟粕。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从学生、教材、教师、学法还是从教法上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历史老师要全方位深层次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创新。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