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015-11-30王双
王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铸就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无法逾越的高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珍贵的明珠之一。一首首经典诗词如浩瀚的夜空中那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着光芒。因此,古诗词教学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
一、把握诗歌创作背景,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每一首诗的创作都离不开一定的背景,诗人通过诗歌传达出某种情感或心声。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比如李白的诗歌,既有“但用東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雄浑大气、踌躇满志的一面,也有“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消极遁世、怀才不遇的苦闷。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才能真正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二、把握诗歌和谐音律,领略作品的内在美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对于理解诗歌是多么的重要。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是极为讲究音律的。虽然今天这些古乐已不考,但我们在吟诵时不可忽略这种音乐美。用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声音吟诵这些诗歌,带给人声韵和谐享受的同时,也可以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今天也有许多音乐人把经典诗词配乐用流行音乐演唱出来也很感染人,如歌曲《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诗歌作品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当然也更无法理解诗歌的内在美。
三、把握诗歌语言文字,感悟独特的艺术境界
语言文字是诗歌的载体。只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才算真正读懂了诗,而这离不开对文字的解读。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许多诗歌中描绘的情景都寄托着诗人的主观感受。如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天的美丽图景,通过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展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我们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只有在紧密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象才能感悟到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漫步诗苑,面对一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词,只有会品析鉴赏,才能感受它铿锵的音韵和千古的风韵。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