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刍议
2015-11-30何玉杰
何玉杰
摘 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这样不仅与终身学习的要求相符,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当前,新课改正在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改在持续的进行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下要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背景下,语文老师应当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改变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培养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推进语文教改的持续发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上,老师应当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民主、尊重学生的学习气氛。在备课的时候以推进学生发展为前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大纲、新课标、学生和书本都有一个充足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不能死板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并且老师要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赞赏,对有进步的学生予以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再者,不强求学生接受老师的想法,学生有着独立的意识和想法,老师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有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不买其他水果而要买橘子呢?”另一位学生抢先回答:“因为橘子象征着吉祥。”笔者立刻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说法,并且夸奖同学读的书多,这个解释非常恰当,也许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这个解释无疑是最好的。
二、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占据主导地位,老师所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教学的流程和目标,让学生对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教学的过程,并且老师可以倡导学生参加教学,积极执行教学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如此,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一帮一等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地指导、开展教学反省与奖励活动。在教学的时候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充满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三、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依据学生的水平,实行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采取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主思考学习,解决问题,发掘学习的乐趣。因此,老师可以将游戏、表演、故事等方法融入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例如,使用多媒体设施,用音乐、影像、画面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欣赏文本,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情境的创建、老师的指引都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学习,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主动去研究知识。
四、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重视自主学习,应当让学生可以参与语文实践,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直接与语文研究进行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很多的老师经常将转变教育观念挂在嘴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的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首先应当解决自身的观念问题,学生学得好并不一定要在老师的控制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思考怎样才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作者觉得,每节课应当有15~30分钟的时间是自主学习时间,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在这段时间中让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其情感思想、世界观以及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上阅读课的时候分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在上写作课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动手写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在素质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这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編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