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
2015-11-30傅秋文
傅秋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研究学生学作文的规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不能搞形式主义。一直以来,学校进行作文训练,往往都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讲评、指导并写作。但实际上一个学期只安排6~8次课堂作文训练,这么短暂的课堂作文指导和训练时间以及训练量,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来说,有效果,但不是很大。这种课堂作文,对于一些自身语文素养较高、感悟力较强、接受能力较快的同学来讲,效果是很好的,可以训练他们快速作文和限时作文的能力。但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写作文就成了一件令他们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就要好好想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大家都知道,从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考虑,“小语文”变成“大语文”,“第一课堂”变成“第二课堂”是基本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正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了良好的发现素材的机会。初中生大都涉世未深,见识不广,生活范围相对狭窄,要想在短时间内写好课堂作文是比较难的。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采取一些更令学生感兴趣而又有实效的办法来训练学生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那就是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课外时间,布置他们进行课外练笔。
所谓课外练笔,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对老师命题或不命题布置的内容加以细致的观察、思考等,再诉诸以文字的一种短篇幅笔头训练的作文形式。课外练笔的指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但是,文段虽短,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实验至今,我发现运用课外练笔来辅佐课堂作文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归纳起来,其特点如下:
一、篇幅短小,易于写作
一般课堂作文至少都要写500字以上,这就给一部分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类同学往往对写作文有较大的恐惧感。而进行课外练笔训练,学生就感觉不到课堂限时大作文字数上的压力,同时目标明确,写起来轻松自如,因此常有妙文出现,在更多的同学的随笔中常涌出一些妙笔生花的句子,令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叹不已。如: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二、材料范围广,内容丰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课外练笔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或教材内容安排,布置一些相应的课外练笔训练。如,新教材各册讲读或自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最后一题,也可根据本学期或本学年的作文训练要求进行适当的分类训练。如初一、二、三册都以训练记叙文为主,那就有目的地布置片段作文训练,如布置同学写作要交代清楚六要素片段训练,进行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片段训练等;初四册以训练说明文为主,就随机布置一些片段小作文,如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或书本、文具等,同时要求每次练笔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的,或重点练习用说明方法,或练习突出说明顺序等。或者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口写我心”,无论是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是阐述思想、表达观点,只要文中能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就已经达到训练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形式自由,写法灵活
课外练笔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文章,不去强求开头结尾的呼应和中间过渡的自然顺畅及结构的完整严密,只要求针对某点展开写就行。或叙事描写,或抒情议论,在课外练笔中可以自由运用,只要表达清晰,内容明白就行。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这样使死板的课堂作文教学灵活化,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逐步发展。
四、信息反馈快,效果明显
每周的课外练笔交上来,由于它篇幅短小,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老师能及时批改,而且改起来快,一目了然,可以及时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对于平时自然、学以致用的习作要肯定,对于生动活泼、想象力丰富的习作也要肯定,既要打好文从字顺的基础,又要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因此,一般分数都打得较高,以此鼓励他们继续进行课外练笔的积极性。而每次课外练笔所反馈的信息,老师又可以及时掌握,针对课外练笔的成败在课堂上进行评讲,以助同學们下一次的课外练笔写得更好。
总之,作文是最具个性的一种思维活动。而课外练笔则是作文训练中最灵活的一种方式。只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能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而课外练笔也成为课堂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