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11-30陈有孝
陈有孝
实践能力是学生在长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实际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例如,通过学习各种气候类型基础知识,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判别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而同样地理能力的培养又会促进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一、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培養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能力。学生实际去每个地区了解地理现状的可能不大,所以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学习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而这一切,学生一般都通过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来完成。
2.培养学生地理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学生学习地理时经常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而掌握这些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培养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际作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对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的差异要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要“因材施教”
高中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能力的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较高,且地理的实践能力也很强,而有些则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具体表现为:
1.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实际能力的差异。例如,学习利用等压线地形图来判断各种气压时,有些同学能很快判断高压脊或低压槽,而另一些同学则需花费很多时间才能作出判断。可见,前一部分同学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很快做出答案。而后一部分同学只会一步一步地按老师告诉的步骤去做,而缺乏地理知识较高层次上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2.学生解决地理问题准确性、全面性的差异。例如,学习中亚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有些同学从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框架”,在答题时比较准确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学生则花费较多时间死记硬背,不善于发现这些地理知识的共同特征,结果答题时出现错答或漏答。
三、教学中地理实践技能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讲述时,特别要注重实际地理知识的联系,多举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地区和地理实际。
2.在学习中要求同学们善于发现难点,善于总结。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涉及许多理论知识和技能,其中某些知识可能是整个技能培养的难点。例如,对于 “秦岭—淮河”一线,学习时可以把“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图”“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等地图联合使用进行学习,很容易就归纳出:“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8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季风水田农业区和以旱地为主的农业区的分界线。这样善于总结并进行学习,很容易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不错。
在高中地理学习应结合当地的乡土地理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当地的地理野外观察和当地的社会情况调查,同时调查当地河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出现的环境问题等,这样既能深化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