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015-11-30毛尚余
毛尚余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學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见,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课程价值的展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文就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构建出高效而自主的化学课堂。
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药品的取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确保化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在取固体药品时,能否直接投入试管或者是在瓶口处直接将试管竖直?为什么?(2)在取液体药品时,为什么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呢?(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呢?(4)思考:如何取粉末状的药品?……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性的发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组学习的实施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小组学习法的应用直接打破了传统化学课的一言堂,对改变“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进而促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习题练习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去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如,“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所得的二氧化碳气体( )A.一样多;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多;C.煅烧得到的多;D.无法判断”。在讲解该题时,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方向进行解答”,明确本题的考查点。这样的小组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健全地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法的价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彼此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先学后教法、开放性试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确保初中化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总之,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初中化学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李师沛.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