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激趣第一步
2015-11-30曾庆锋文娅
曾庆锋 文娅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让学生在第一节物理课上发现物理是有用且有趣的,能够使学生从此爱上物理课,这应该是初中物理教学开始的重任。音乐课堂上嫁接物理,确是不错的选择。
在第一节物理课上,讲台上预备了大鼓、小鼓、纸片、水、笛子等物;多媒体课件里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宏大的击缶场面的视频、击打水鼓视频、笛子、洞箫等吹奏乐器的结构图片、编钟图片与演奏视频;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身边容易取得的塑料吸管、剪刀、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碗、细棒等物。学生都疑惑,这节课是物理课还是音乐课?这就初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以这样设置悬念的方式足以吊足学生胃口了。当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还有更多环节也是为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而设计的。
二、体现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在物理学中的探究活动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
环节一: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片,敲击鼓面,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纸片在跳动,让学生明白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纸片振动幅度既可反映鼓面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会越大,视频里奥运会上击缶和打击水鼓的表演进一步证明,同时还可以激发爱国热情。这时通过强调人发声是靠喉咙里的声带振动,让学生既明白人唱歌声音的来源,又能让学生初步树立保护声带的意识。
环节二:创造活动的开展,探究如何让吸管发声。这下学生非常积极参与了各种尝试,当然都会想到直接用嘴吹气的方式,但发声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有声音,也只能算刺耳的噪声,根本就不是能带来愉悦体验的乐音,最后引导大家学会正确做法:将吸管一端捏扁后,用小剪刀将捏扁部分的左右两边各剪去一点,留出一个梯形的顶面,相当于发声的簧片,发出的声音就很优美了。
环节三:创造活动的拓展,如何改变音调。我首先示范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特别观察并收集了长度不同的吸管,让学生紧挨秩序先后自己吹吸管,大家来比较声音的不同,结果大家非常惊喜地发现,这些依次吹出的声音居然有音阶,我告诉大家,这就是物理学里的音调的不同,并让他们试着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经过探究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吸管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音调越低。按照老师的建议,大家吹一支较长吸管发声的同时,请同桌帮忙用剪刀不断地将吸管剪短,大家的掌声立刻又响了起来,因为他们听到了声音在不断变高。我启发大家试试有没有别的方法,又一个学生举手了,她自豪地说:“老师,你们看我的。”她小心翼翼地将长吸管管壁上弄穿几个小洞,用吹箫的方式来吹出声音,结果她还吹出了一首生日快乐的乐曲,乐曲还没有完,掌声又响了起来,当然她那洋洋得意的劲就别提了。我接着问她:“你是怎样想到的呢?”她还没有开口,其他同学就抢答了:“是笛子!”接着又是一阵激烈的掌声!
環节四:社会生活应用拓展,树立音乐是有用的观念。通过敲打大小不同的杯子、碗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延伸到战国时代的编钟,并播放演奏编钟的视频,告诉大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是伟大的民族;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和物理对我们有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作用……
在连绵不断的掌声里,我结束这初中第一节新课。虽然这节课并没有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看似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其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它带给学生的冲击是很大的:物理原来这么有趣,勤动手、勤动脑就能轻松学好物理,而且还有那么多能够改变生活质量的作用。带给我的冲击也是很大的:这样的活动学生是真正的喜欢,是真正做到了不同课程中间的有效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有效性。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