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主建设:历史学科教育或学校教育应发挥基础性作用
2015-11-30杨国庆
杨国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纳,更是站在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新的高度上的再创造。因此,它让我们的中国梦,不单是中国人的梦想,更将是世界各族人民的梦想。这二十四字中,国家层面的目标实现,民主则是重要途径;社会层面的目标实现,法治则是重要途径;公民层面的目标实现,爱国则是重要前提。而这三个层面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人才,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教育应发挥重要作用。“爱国”是我们历史学科最为显著的育人功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方面切入,在其中可以做些什么呢?我的直觉是在“民主”上也可有作为,且意义深远。
当今中国的时代,是一个民主呼声高涨的时代,却又是一个民主意识与民主知识、民主能力与民主精神欠缺的时代。民主不是演戏,民主不是走秀,民主应是实践。要搞好民主建设,就应在抓好民主制度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全方面多层次的民主实践活动,让民主制度最终在基层落实。然而,民主建设绝非一天两天的事,也非一年两年的事,而是需要一代人两代人持续不断地推动、实践与完善,并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要做到民主建设的可持续性,就需要从娃娃抓起,从民主建设的实践活动抓起。在这方面,学校教育就理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们历史学科则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民主”概念起自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属于军事民主制。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关于民主的最朴素的成分——民本思想。如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民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其中不乏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如先进的文化教育制度——實行国家分级办学,以教化天下,培养人才,如汉朝的太学、郡学与县学。有先进人才选拔制度,如强汉之九品中正制、盛唐之科举制、大明王朝的八股取士等。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秦之郡县制、唐之三省六部制、宋明之文官制。尤其明之政治制度比以往历代都更完备,实施与西方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权分立略有不同的军权、行政权、监察权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明朝还设言官,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这批人在朝品位虽卑,但政治地位却很高,他们上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下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内,既威慑百官安分守道、各司其职,也要求皇帝本人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天道本身。这样,明朝中后期,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和成熟,逐渐成为左右朝廷政策的强大力量,行政权尽入内阁和六部的手里,皇帝变成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此时明朝政治制度,胜似英国之君主立宪制,却远胜于英国之君主立宪制。只是后期,由于监察权被废止,国体失衡,才导致明朝很快衰败。
对于中外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和比较,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2004年出版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指出:“在20世纪前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是民主的。即使至1900年,真正的政治民主在西方仍然是一种幻想。”正如西方学者帕特里夏·斯普林伯格的总结:“在国家立法理论的历史中,田园式的、静止的、相对不发达的西方,将多元的、互动的、富于创新的东方视为专制的,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认为民主与议会密切相关的西方,直到我们所在的20世纪才实现了普选权。”所以,今天正踏在中国梦的道路上的中国人,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树立起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以坚定的信念研究造就我国历代盛世强国的政治制度,提取其合理部分与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中的普适部分相结合,在中国民主建设实践活动中创新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使之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世界民主建设的范例。
那么,作为学校,作为历史学科,在我国民主建设中怎样发挥教育的功效呢?我们可从历史角度梳理与民主制度相关的历史片段,建构起中外典型的民主制度演变的活动课程。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在活动中、在游戏或表演中最有效。而我们的民主建设中,民主实践活动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成人只有开展民主实践活动,才能实实在在推动社会进步。而孩子们应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历史活动课程中学习民主知识,模拟民主政治实践活动,增强民主权利意识,提升民主实践能力,高扬新时代民主精神,从而培养具有现代社会主义民主自觉意识的公民。
参考文献:
刘雯,余伟斌.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