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部门在广场舞热潮中的定位
2015-11-30胡婧
胡婧
【摘 要】近年来广场舞在城市农村蓬勃兴起,广场上铿锵的音乐聚集了火热的人气,极大地改变了中老年人原有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的态势,引起了整个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广场舞;政府部门;定位
一、广场舞发展的特点、现状
广场舞蹈中的健身舞蹈无疑是一种结合运动与娱乐的最有效方式,这种形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与者以中年老年妇女为主,文化水平职业层面各不相同;二是舞蹈种类丰富多样,有民间舞、交谊舞、太极拳、扇、健身操、现代舞等;三是组织形式灵活简单;四是活动范围十分随意自由,在公园、广场、开阔人行道、单位院子等休闲场所随处可见。
广场舞的组织者有两种类型:一种由个人发起,利用公共广场、公园开阔场地、偏僻人行道,组织者编舞、领舞并提供音响及后勤服务,免费或收取一定的费用,他们的场所固定、队伍人数众多、结构紧密、舞姿规范、极具气势。主要集中在城市,是广场舞市场的开拓者和推动者。第二种由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社区、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组织的广场舞。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音响、甚至灯光照明服务,她们主要集中在社区、农村。主要组织者是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工作人员,推动了农村广场舞的兴起和发展。
二、广场舞发展的时代意义
广场舞的兴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场舞作为群众的常态化的文化娱乐方式,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精神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展现的是人们对于个人生活的追求和社会生活的满足,是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在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十分严重,广场舞起到了宣泄情绪、强身健体、增进交流的作用,使她们感觉到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增强了自信,极大地促进了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移风易俗。广场舞参加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对于中老年群众来说,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首选。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来说,广场舞有着最为基础的群众性,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不断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政府部门在广场舞发展中的定位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面对广场舞蓬勃发展的态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着力点,推动、引导、扶持广场舞的开展。
一是积极推动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要开展群众活动,发展群众文化,最好的地点就是在广场,广场不仅开阔平整,而且环境也比较好,很多人平常都会在广场散步,在广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很多群众共同参与。作为县级文化部门要全力抓好镇、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在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面对广场舞蓬勃兴起的局面,积极推动镇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我们要求镇文化广场建筑面积要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有舞台、有文化墙、有活动设施,绿化、亮化。对建好的文化活动广场县上补助建设资金20—40万元建设资金。村文化活动广场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对一些重点村县上给10万元的补助资金。这项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镇村建设文化活动广场的积极性。目前全县22个镇已有18个镇兴建了文化活动广场,面积都超过1500平方米。全县393个村105个村依托村部所在地,移民搬迁点兴建了村文化活动广场,满足集会、文艺演出和广场舞活动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坚持广场舞的社会性、开放性。政府对广场舞的管理以引导为主,以市场为依托,以不扰民为界线,以开放性为根本,自娱自乐,健康发展。切不可一管到底,大包大揽,使其失去活力。三是设施保障、设备配送。在农村为适应广场舞快速发展的形式,借助文化活动器材配送,在传统民族乐器配送的同时为村一级组织配送便携式音响,我县自2013年起已为100多个村配送了便携式音响,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广场舞活动的开展。四是培训骨干、服务下沉、比赛激励、持续推动。县级文化馆
积极组织广场舞骨干培训班,在城市以提高广场舞领舞者的组织水平、舞蹈水平、环境意识、服务意识为主规范广场舞的健康发展;在农村以培训骨干、发展队伍、倡导新风、公益服务为主。服务下沉,辅导到镇、村积极推动农村广场舞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1—2次广场舞大赛提高水平、交流互动、激励发展、把广场舞发展推动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