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化景观设计
2015-11-30吴春雷
吴春雷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架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建设期,高架轨道交通属于客运线,在确保其速度及舒适感的基础上,还需要确保乘客具有一个良好的视觉。所以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色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规划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沿线景观设计的重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规划;高架形式;景观设计
在城市中心建设高架交通干道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理论上可追溯到柯布西矣的快捷城市理想模式。美国从东海岸的纽约、波士顿,到西海岸的洛杉矶等各大城市早就运用。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已缓解车流密集,交通拥堵的状况也开始建造高架轨道交通桥下。广州高架轨道交通桥下1985年动工兴建中国第一座高架轨道交通桥下小北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第二年大北高架轨道交通桥下也动工建设,两高架轨道交通桥下均于1986年8月建成通车,紧接着1987年又于市中心区建成人民路高架轨道交通桥下和六二三高架轨道交通桥下,20世纪80年代,广州就已完成4条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的建设。
一、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规划
目前我国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了更好地节约土地,多是采用高架形式,所以在进行沿线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与周围居住环境、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对桥下空间的利用,加强对站区景观的设计。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需要在技术、管理及景观方面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一)独特的高架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列车处于高速的运行状态下,所以为了有效地避免外界可能对运行中的列车所带来的干扰,在我国轨道交通的线路上都是利用高架形式的轨道,这有效地节省了高架轨道交通路基对土地的占用,避免了对沿线建筑的破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环境。所以可以利用沿线节省出来的铁路,实施绿化工程,特别是在城区段桥下的空间可以置入各种功能,沿线景观的设置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空间浪费,而且对沿线的环境也起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使景观更加丰富。
(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的规划,在贯彻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的理念,这样在景观设计上就避免出现像城市公路沿线植物景观的单调性的问题,需要在确保整体景观环境的基础上,选取关键节点来进行重点设计。在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环境的设计上,需要依据高架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在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高架轨道交通与周边的环境要达到协调性,彼此相生相伴,和谐一致。如在高架轨道交通与公路复合处,其立交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在设计上需要充分地将桥梁的线性美体现出来,同时在桥梁上还要配置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这样在远处人们视野里所呈现所来的不仅有相互穿插、交错的立体桥梁景观,而且植物的配置,使景观更具有立体化和层次化,给人们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带给人美的享受。
(三)绿色长廊建设
高架轨道交通线路都较长,而且在高架轨道交通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两侧沿线的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可以通过对沿线景观环境的美化作用来减少这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栽种不同种类的花草和灌木,使沿线的地形及地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错落有致、色彩分明的绿色长廊,这条绿色长廊可以说是一条绿色的安全屏障,保护着沿线的设施,而且也使沿线的景观具有连续性。
二、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设计的重点
我国的高架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而且未来还要建成覆盖城市的高架轨道交通网,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通过对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的设计尽量减少高架轨道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经验及技术都处于摸索的阶段,更好做好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设计的指导工作,从而实现高架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及环境融为一体。
(一)高架轨道交通与居住环境、建筑、自然环境要相互协调
在我国高架轨道交通建设中,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沿线的环境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设计时,其最基本的目标即是确保高架轨道交通所经过的不同区段其沿线景观来与当地的文化和环境相协调。首先就是噪音问题,由于高架轨道交通时速达到每小时35km,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音,因此需要解决噪音干扰所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利用轨道交通声屏障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噪音困扰问题,而且在沿线通过对声屏障设施进行艺术化处理后,使其与两侧的建筑风格相互协调一致。其次是桥梁形态和色彩问题,在这点上尽量维持与桥梁所在地区相互一致的生态股理,使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得到保持;最后是需要对高架轨道交通沿线外部景观进行有效的整治,使外部景观统一、有序。而且沿线的景观通过各重要节点有效的连接起来,浑然一体。
(二)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获得景观多样性
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规划创造性地利用了桥下空间,不仅进行一定的绿化,而且通过置入交通、市政服务、休闲等多种功能,既节约了大量的土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又提供了多样化的景观。通过对这些空间的绿化,改善了城市的小环境和局部微气候,营造出宜人的环境。同时,在桥下设置交通道路、公交站台、停车场等,形成交通兼绿地性质的用地类型,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又如:在农林区段,桥下空间可保持高架铁路两侧景观基质的延续性,同时,利用高架铁路形成的阴影为耕作的人提供休息空间,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作为耕地灌溉用水。
(三)注重线性设计,体现桥梁的线性美
由于高架轨道交通部分为桥梁形式,桥梁自然成为沿线景观要素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架轨道交通桥梁作为一种线性景观视觉要素,可融入周边环境,也可以环境为背景突出自身结构特征。高架轨道交通在保证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线形设计,充分展现了桥梁的线性美。高架轨道交通的线形设计还应根据地域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线形特征,配以两侧防护绿地形成的绿廊,展现不同的线性美。
(四)重视站区景观设计,展示城市区域形象
站区景观作为城市的区域形象,是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最重要的景观节点。站区景观包括车站建筑、车站广场及车站周边街区的景观风貌。车站建筑作为站区景观的视觉焦点,其设计应该从城市整体出发,诠释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城市新地标。高架轨道交通站点的景观设计应以满足客站交通功能为核心,进行多样化的景观设计,体现城市的文化脉络,与城市特色相融合,并整合周边用地,整体包装打造,提升土地价值和区域环境品质。
三、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绿化误区分析
(一)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现状无绿化
高架轨道交通桥下下空间无绿化,导致尘土飞扬杂草丛生,没有任何的修饰物,使其与周边的植被绿化无法形成互融性,与周边的绿化形成孤立,给城市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高架轨道交通桥下路侧挡板无绿化。光秃秃的外形没有任何装饰,这使得高架轨道交通桥下本身和城市的其它景观要素根本无法融合,形成一个缺乏特色和个性的城市孤立景观。
(二)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现状景观绿化设计不合理
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的阴影会对桥下的植物造成光照不足,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导致栽种的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高架轨道交通桥下下的气温由于桥面屏蔽,会明显低于桥外气温,这些客观条件都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设计者忽略了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大片栽种下去的植物大面积的枯萎。
设计者在选择植被时忽略了恶劣的环境,一些植物具有滞尘降尘的作用,对于吸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生活污染物的植物,它们是依靠叶片表面的褶皱绒毛和分泌物的液体或油脂吸附和阻挡有害物质的。但所有植物却被灰尘覆盖,导致植物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循环作用,最后成片死亡。
四、结语
我国高架轨道交通以高速、高架的特点给沿线景观的规划带来了新的要求。所以在进行高架轨道交通沿线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以高架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出发,使线景观规划应与居住环境、建筑、自然相协调,为我国高架轨道交通沿线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何贤芬.城市高架道路的景观尺度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6.
[2]唐亚琳.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轨道交通桥下的景观美学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6(22):48.
[3]王丹平,刘拓瑜.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