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文学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2015-11-30左越

雪莲 2015年21期

左越

【摘 要】本文通过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相比,论述了中国文学处处充满着艺术性的美; 继而,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文人思想的成长历程,阐述了中国文学思想性的挣扎与进步;最后,本人对真正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中国文学充满了希望。

【关键词】中国文学的艺术性;中国文学的思想性;全民文学时代

日本文学,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与冲突无关,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作品短小精干,吸收了大量中国元素,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行文细腻,写实感强。中国文学独具特色,各种流派自由发展,辩证,成熟,大气,时代感强。

将文学仅仅放眼于国内,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文字来描绘它:从横向上,它所能施展拳脚的范围似乎有些狭小、拥挤,以致在整体上显得单调、萧索;但其在纵向上又如汪洋大海般,深邃的看不见底——处处显现着一种细腻的、九曲回肠的美。中国文学或许真的与日本的传统文学有些许相似,但相比之下日式文学显得更脆弱,更易碎——这与中日的发展历程的相异有关。从离骚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近代浪漫诗派,甚至再到当代文学,简而言之,中国文学的艺术性是从不缺乏的。

一、文学的艺术性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字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事物符号,给人展现出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美术的构图美、色彩美;建筑的结构美、布局美。可以说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综合体现。但是文学的形象又具有模糊性,一个文学形象,由于读者的文化修养、内心感受、政治立场、生活阅历之别,其形象也各异。

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呐喊》《志摩的诗》《边城》《雷雨》等。鲁迅——这个新文化的先行者,第一次告诉人们文章还可以这么写,第一次、史无前例地给这个长期迷失方向的民族注入一股热气腾腾的新鲜血液,而徐志摩、戴望舒等新诗代表倾力学习拜伦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为近代文学又加了一把推力。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真正将艺术与思想性结合的发端时期。

二、文学思想性

文学,之所以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具有引导、教育和宣传功能的思想性。

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优秀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成为人们前进的指航标,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有益于人生和社会的可贵价值。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凡优秀作家总是力图形象地表达对那些体现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肯定与赞扬,从而引导和鼓舞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著文章、写文章,要传道义、担道义,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正如鲁迅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不体现价值取向的文学作品。

三、文学的发展

文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方法等,都要受到一定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不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且还有自身继承与革新的规律的影响。同时,各民族的文学之间也会发生相互影响。各个时代的文学,都是在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学遗产,并吸取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与创造而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的基本规律。比如“五四”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适应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外国文艺思潮影响的结果。鲁迅就曾多次谈到外国文学对他的深刻影响。郭沫若早期的诗歌创作,也和惠特曼等外国进步诗人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表现在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中,也表现在一些优秀作家的创作中。

鄙人认为,中国文学当今出路,除了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学遗产,还要尽可能地拓展自己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创造全民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