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2015-11-30苏光敏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网络环境

苏光敏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同时计算机病毒也会给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带来潜在的威胁与严重的破坏。这些计算机病毒能造成网络拥塞,整个系统瘫痪;会造成计算机内储存的机密信息被窃取;甚至还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被人控制的现象。这些利用网络传播、破坏的计算机病毒,一旦在网络中传播、蔓延,很难控制。往往准备采取防护措施时,可能已经遭受病毒的侵袭。所以我们必须从操作系统与系统开发设计的角度来提高计算机防病毒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网络病毒防护体系,进而确保我们的计算机能安全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各种社会领域当中普遍使用,计算机在社会当中,随着人类进步而成为社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人类对于在运用网络计算机的同时,而针对计算机的各种病毒也随着春笋般冒了头,信息安全的威胁在病毒侵袭下日益严重,病毒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扩散速度逐渐加快、破坏方面也越来越强。而在如此社会网络时代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计算机的应用对社会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愈来愈多的网络用户遭受计算机病毒与攻击也愈加频频发生,在病毒干扰下,给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研究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的意义

计算机病毒是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而被人为创建的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通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人们通常把能够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或窃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代码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能够自我复制并能破坏、影响计算机使用、安全的程序代码,这些代码是人为编制或在原来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这些代码以网络为平台,进而广泛传播,对点击这些程序的计算机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威胁,所以也称之为网络病毒。

1.传播途径多,扩散速度快

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是以网络为媒介,以系统漏洞、网页、邮件等形式进行,伴随着网络的播散而播散,以极快的速度播散到全世界,譬如最早的由 BBN 技术公司程序员罗伯特·托马斯编写的计算机病毒Creeper出现在1971年,但当时Creeper还尚未被称为病毒。Creeper 在网络中移动,很快就传播到了很多计算机。2007年的“熊猫烧香”病毒仅仅在几天之内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很多大到公司小到普通网民产生了巨大影响。

2.传染性强、潜伏性好

传染原本是病毒的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一个生物扩散到另外一个生物,这个现象叫做传染,并在一定环境下,得以大量繁殖,导致被传染生物的死亡。同样,人们形象的把通过网络播散的一些能导致其他计算机瘫痪的程序称之为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这些病毒是人为编制或插入的程序,这些程序一旦被启动,便会自动搜索传染目标并插入自身代码,如果不能及时被清除,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扩散。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渠道主要有:软盘、计算机网络,而现今状况下,以网络最为便捷、迅速。而这些病毒在进入到一台宿主时,并不会立即发作,它可以隐藏在文件中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得以爆发,隐藏性越好的病毒,传播范围越广。

3.目的性和针对性强

最早期计算机病毒设计者在设计这些程序时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而当今这些设计者不仅仅是为了显示水平,更多的是通过编撰病毒来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譬如“盗号木马”的出现,这些木马潜伏在用户的计算机中不被察觉,并通过这些病毒程序来盗取用户信息,如:QQ 号,银行账号等,并将其发送到黑客手中,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给黑客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

三、网络环境之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1.建立计算机病毒管理报警中心

计算机病毒管理报警中心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在WindowsNT服务器上建立Norton“系统管理中心”,它需要通过更新计算机病毒定义码,通过对防毒软件进行及时配置、安装等方法,以此做到有效防御计算机病毒、简化网络安全管理的目的。这个管理中心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创建配置文件、设定自动的保护、自动更新计算机病毒定义码以及定时扫描计算机病毒等技术手段,进行提前的预防保护。

2.完善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

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这不仅包括网关、防火墙、防病毒及杀毒软件等产品。尽管病毒与黑客程序种类越来越繁多,感染形式多样,发展和传播逐渐迅速,日益之下对于计算机危害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确保计算机的安全防御与控制,我们必须随时更新各类杀毒软件并安装较新版本的个人防火墙,并随系统启动一起加载,进而防止黑客进入计算机偷取、盗密或放置病毒程序。

3.加强计算机的网络管理

在目前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方面,我们依然处于防御被动的位置,因此在管理上还要积极主动。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仅仅依靠技术方法的防御措施是很难安全的预防与控制病毒的蔓延等传播问题,这就需要技术方法与管理机制密切联系起来,高度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进而从全局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应从软件系统的使用以及硬件的配置、管理、维护、服务等相关环节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对系统管理工作者及用户加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个人与集体,采用更为有效的新技术,规范工作程序与造作规章,建立“以防为主。防杀结合、软硬互补、以杀为辅、标本兼治”的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与互联网的开发性,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当前的計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建立主动防御为主、结合现有反病毒技术的综合防范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文因建.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6).

[2] 韩千叶.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5).

[3] 王鑫,蒋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2):88-90.

猜你喜欢

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网络环境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及应用实践微探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集成免疫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机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