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德育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质

2015-11-30叶朝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叶朝龙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并积极从其他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加强双基;不失时机;德育渗透教育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是目前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双基,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所以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才能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让新课改的预期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一、通过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古代四大发明;商代制造的精美青铜器;春秋战国的冶铁炼钢,西汉的湿法冶金;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等等。通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的化学工艺的介绍,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伟大的民族,是勤奋、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畏艰难,勇于创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杰出的发明,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和崇敬之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他们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自己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身上,激励他们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确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崇高的目标,努力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通过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教学中可从规范试验操作、改进实验、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等方面着手:

比如在讲到硫的燃烧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磷的燃烧我们可以让他在密闭的容器中用电或激光点燃,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合试验过程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指导化学试验时引导学生注意,化学试验不是想当然,而要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反思,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翁,增强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通过潜移默化,他们不自觉地就会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很重要。在学习酸、碱、盐的时候,讲到酸碱指示剂时,阅读资料卡片中玻义耳因为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后变红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的故事。然后提示学生,看起来玻义耳是无意中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但这并非偶然,正是一贯认真观察实验的好习惯所带来的结果。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必须细致观察,尊重事实,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反思。

四、平常教学中,结合已有定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化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探索研究,掌握科学知识。

在平常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实事求是的教育,从笔记的整理,作业的格式规范,实验的记录,乃至于考试的卷面书写,我都严格要求学生。我任课班级的很多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都被其他班级或其他学科拿去展览,拿去作范本。学习就好比做人,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我的以身作则和一丝不苟, 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严谨,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仿效老师养成了良好的學习习惯,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科学精神。让孩子们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们知道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只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生成新的元素;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客观存在,而不是凭空臆想、臆造。通过学习,孩子们清醒地使学生认识到:小说中仙人们的点石成金,水变燃料等都是是违反客观事实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露伪科学的现象,自觉地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 只要我们注重并坚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不失时机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我们的学生就能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峰,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6期.

[2]张利芹,寓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中,《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