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

2015-11-30周曼丽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开放性初中语文教材

周曼丽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尤其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开放性教学的意义,挖掘开放性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教学

由于教师长期把语文教学囿于课文,把课文肢解成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没有学到读写方法,也没有形成语文能力。课外鲜活的文章根本无法接触。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学生不进行广泛的阅读,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

一、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据统计: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35%,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5%,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学生在多读多写和多向评价过程中,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写作范围。”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語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加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活动、落脚点必须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的“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就体现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及时 指点、诱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会。他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自学、研讨、导读、总结、迁移等环节都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灵活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四、注意语文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要完成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反复实践。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要指导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的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科学练习,才能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再次,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语文教育还有开放性特点。语文教育的开放性也体现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上。学生学习语文,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在社会的大课堂学语文,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用语文。语文教学的效果受到社会的检验。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用课内学会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走向社会,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习课外鲜活的文章,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