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改革初中体育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

2015-11-30刘承艳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兴趣

刘承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兴趣;方法;效果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在新的环境下树立信心,使较好的同学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打好素质基础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

一、确立指导思想

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淡化竞技意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标明确规定对技术动作的细节不过分追求,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适宜社会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或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加以衡量和评价。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尺度,一改传统的技能传授充分发展“教育育人”的指导作用,实现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二、规范教学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領,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三、高效的教学方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2.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我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所谓限制性自主选项就是给学生限定几个项目(如限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去练习,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练习方法指导。在限定项目时尽量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3.采用“激励”教学方式。激励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同时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4.加强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秋季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四、注意学生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和爱为核心的基土政策,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的指南。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上,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不断研究与创新,使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新课程兴趣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