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

2015-11-30白玛玉珍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乐学影子创设

白玛玉珍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师生关系,着力培养学趣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兴趣。一是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情境体验中感悟到知识,学习到技能,陶冶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材成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载体,可以灵活运用,例如,教学连加部分时,我课前了解学生,知道教材中的南瓜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理解为用小车推走就是去掉,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堂教学中我特意安排了演一演运南瓜的环节,这一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势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地上的南瓜原来怎样?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体会到了从无到有该用加法计算。实践证明,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真的钻研教材,课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主体性人格和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与特长,关爱问题学生。三是坚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淡化学生间横向评价,注重多角度评价学生,坚持鼓励评价为主。

二、创设良好情景,激发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引导学生自学,强化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合理性思考、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组织好课堂讨论,循循善诱,评价点拨适当适时,就能较好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四、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就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技能为主。一是以学为标,因材施教。传统的教育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主,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衡量最终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学习态度等与人的能力、持续发展等息息相关的内容抛掷一边,于是教学中呈现的是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和方法,而学生则被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学习知识的工具,更多的受教师与教材的强制与束缚。课堂改革让我真正地认识到教育的对象并不是教材与教学内容,而是个性不一的学生。于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让学生把知识、技能真正学到手,并以学生成功为目标则成了教师的教学根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材成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载体,可以灵活使用。二是以教为例,以学为果。作为学生毕竟是各方面待完善与发展的儿童,在自主学习与自主建构方面意识、能力与方法等方面薄弱,因此,我認为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提倡教师以教示范,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教,给学生的学树立学习的范例与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三是为学服务,导向授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由此出发引导教与学的进行。就像一位美国教师在教科学《影子》的时候,先是让学生闹腾,在学生玩得饶有兴趣的时候,突然发问:“谁能找到**的影子?”于是学生在教室里找,找来找去没找到,老师就提议到院子里去找,阳光下,学生找到了影子,教师让学生排成队,边看影子边探讨自己的影子为什么会变、老师的影子与同学的影子有何不同……当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时,教师又适当的引导学生回到教室看书上的解释。就这样,美国教师针对儿童性格活泼好动、无拘无束的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另外,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反馈,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乐学影子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和影子玩耍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