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
——基于江苏中小企业数据的分析
2015-11-30胥洪娥赵炳新
胥洪娥,赵炳新
(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
——基于江苏中小企业数据的分析
胥洪娥1,2,赵炳新1
(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为了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对中小企业的渗透和冲击,中小企业自身必须构建相应的网络化平台,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益和竞争能力。但是如何测量和描述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构建中IT投入与产出要素以及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认知视角的IT投入-产出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构建中IT投入的不同要素对网络化平台下企业不同产出构面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IT投入与产出的相关理论,并对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IT投入-产出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接近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并逐步向智能化转变,信息及其相关技术(以下简称IT)的发展和普及对企业的交易方式、组织结构[2]、商品流通方式等具有革命性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其自身也必须构建相应的IT环境体系,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产出关系,以期对江苏省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
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并逐步向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具有网络化、智能化、
集成化、标准化、知识化等特征,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最大的支持服务,促进企业管理、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更加具有开放性,不但包含企业内部的相关IT资源,而且包含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相关影响因素。IT相关投入要素通过构建网络化平台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本文称之为IT产出。国内外学者关于IT投入-产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多数研究都是在描述IT投入与组织绩效(或者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3-5],往往将组织绩效等同于IT产出,模糊了两者之间的异同。许多组织绩效(如市场绩效、投资回收率等)不仅仅来自于IT投资,还有可能来自于其他的企业投资资源和一些滞后的投资绩效。近年来,Tallon、佟仁城等国内外学者从价值形成与企业信息化实施阶段等过程视角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6-7]。但由于投入-产出是一个定量模型,只能对量化指标进行描述,忽视了一些不可量化的指标。刘荣坤等人在上述投入-产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方法,设置认知变量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从多个层面和主体进行系统描述,并进一步通过研究认知变量之间关系评价企业信息化的绩效[8]。但是他们的研究文献中运用认知量表分析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如问卷的设计不完整,尚有许多因素没有涉及;变量的识别没有经过因子探索,只是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识别和遴选变量,带有主观性;采用回归方程来描述IT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清晰地描述出IT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作用机理。虽然国内外IT产出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然而以往的IT投入与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系统性,并且将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割裂开来。本研究以江苏中小企业为例,依据认知决策的理论,从认知视角将定量和定性指标统一到一个评价系统中,并从投入-产出过程视角系统化评价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产出以及两者的转变关系,同时考虑网络经济环境对个体网络平台构建的影响因素和输出的变化。
本文从战略、运营和业务三个层面以及多个认知主体,应用认知变量对企业IT投入与产出及其转变关系进行系统地描述。这种多层面和多主体的系统描述能够尽可能克服以往研究中指标变量设计不完整的缺陷,同时认知变量的引进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变量对一些指标难以描述的局限,如隐性的、滞后的、不可测量的等软性指标,另一方面认知主体通过自身的信息、知识、经验等,对IT投入与产出及其转变的复杂关系进行认知和处理,解决了IT投入与产出之间转变关系难以描述的问题。在刘荣坤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依据在网络化背景下IT产出(绩效)的内涵进一步完善量表,选取中小企业作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来识别IT投入的维度与IT产出的内在构面,并应用结构方程来验证IT投入的各个维度对IT产出内在的不同构面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IT投资对IT产出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IT理念,IT人力影响力最小,且同一IT投入要素对IT产出不同构面的影响也有差异。IT投入的不同要素对网络化平台下企业不同产出构面影响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二、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IT投入与产出关系模型
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IT投入-产出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按照模型的基本结构,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如下:
(1)从过程视角系统分析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产出,确定衡量中小企业IT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这种基于过程的分析思想能够帮助研究者与实践者准确理解IT实施中各种投入要素以及关系,从而为IT产出提升提供操作性指南。
(2)认知量表设计。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表现出很多特征,如显性的与隐性的,可测量与不可测量,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等,不能通过将IT投入与产出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来评价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产出。传统的变量设置方法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设置认知变量描述企业IT投入和产出,一方面可以全面准确地描述各种投入与产出指标;另一方面通过认知主体大脑的信息处理,解决了IT投入与产出之间转换过程难以描述的问题。
(3)选择认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由于不同认知主体在构建网络化平台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对企业IT产出的认知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认知主体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
(4)利用认知问卷收集的数据建立SE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化平台IT投入与IT产出之间的关系。运行SPSS17.0,依据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索出网络化平台IT投入与产出的构念维度。然后根据SEM结构方程的分析结果,找出IT投入与IT产出之间作用的关键路径。
图1 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IT投入与产出关系模型
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IT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难以直接、清楚地描述,IT投入转变为IT产出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还存许多中间转化过程,产生过程绩效。因此,模型中通过设置认知变量描述各种IT投入与IT产出要素,并利用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过程简化IT投入-产出过程。另外,IT产出是网络化平台下各种IT投入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但表现为协调、集成、知识转移、信息共享、流程标准化等过程绩效,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为对企业最终产出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设计
(一)问卷设计
1.设计原则
本研究问卷设计除了要遵循把为被调查者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如避免问卷设计得很长、需要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等)、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如主观障碍、客观障碍等)、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如调查目的、内容、样本、资料处理方法等)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网络化平台IT投入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改进来实现相应的产出,然而企业价值链的改进又未必是IT投入的结果。但是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测量网络化平台IT产出,需要考虑IT投入对企业价值各方面的影响。因此,问卷的设计要从价值链的整体进行考察,以全面衡量IT产出。
(2)客观性。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全面把握IT产出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和IT部门主管,而且还应包括各部门的主管,全面考察IT投入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以保证IT建设评价的客观性。
(3)全过程。网络化平台IT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增加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使得IT投入与IT产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本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过程视角,系统全面地分析IT投入与IT产出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囊括所有的IT投入、中间过程绩效和最终企业层面的绩效。
2.设计步骤
本研究问卷遵循以下设计步骤:
(1)回顾文献,并选取典型的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形成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与IT产出变量的初始测量题项。IT投入量表的初始题项共24项,分别为IT理念8项、IT投资(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投资,前者来自企业自身的投资,后者来自环境的支持)10项、IT人力6项;IT产出量表的初始题项共31项,分别为竞争绩效11项、经营绩效10项、管理绩效8项。
(2)测量题项的筛选,以删除冗余的题项。本轮选取了专门从事企业信息化研究的10名科研人员,采用德尔菲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反复征询专家们的意见,最后趋向一致,修改测量题项,形成初始问卷。
(3)问卷设计后,进行预检验,以强化问卷中各个测量题项的设计。预检验工作主要是以导师团队的6位硕士、7位博士和多位EMBA学员(中小企业资深的高级管理人员),针对问卷进行讨论,并一一给他们说明题项的来源及其意义,请他们填写问卷,并就问卷的措辞、布局、设置题项等方面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4)预测试根据方便取样的原则,寻求同学圈、朋友圈以及EMBA班已经在中小企业任高管的人员,填写问卷。此次预测样本人数超过100人,实际回收问卷71份,经过严格筛选和删除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60份。本研究使用SPSS17.0,分别对各变量的Cronbach’sα和CITC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ronbach’sα值全部大于0.7,表明IT投入和IT产出量表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又因为IT产出量表中个别题项的CITC值<0.5,且删除该题项后α系数有明显的改善,因此IT投入和IT产出量表从最初设计的21与29个题项,变为现在的21和26个题项。
(二)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2011年国家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为依据,同时根据机械、电子、化工、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的划分和区域分布,总共涉及80家中小企业。在理论分析、访谈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中IT投入与IT产出(绩效)的关键要素,形成了企业IT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企业IT产出评价量表。量表共有两套,其中一套用来评价IT投入,另一套用来评价IT产出。量表中的题项采用认知变量且采用Likert七级量表形式,分值越高越表明企业IT投入越多和产出效果越好。
问卷通过同学圈和朋友圈中已经任高管的人员、协会会议等多种社会渠道,以纸质、电子邮件和问卷星等多种形式进行,要求企业部门主管、IT主管、CEO、CFO、COO等人员填答,这样可以保证答卷人对企业IT总体情况比较了解,特别是对网络化平台构建过程有比较准确的了解。调查活动从2013年12月初到2014年6月末结束。此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了325份问卷,通过问卷星回收了117份,邮件回收了150份,现场回收58份,总共回收280份,经过筛选实际有效问卷为182份,有效回收率约为52%。无效问卷的主要原因是漏项太多,或者整个问卷选择相同的答案,或者相反的题项选择了相同的答案。
四、数据分析与机理模型验证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评价结果前后一致性即关于评价得分是人们可以信赖的程度的测量。一个好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在多次测量中,其结果应该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分析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探索,萃取因子,并计算每个变量的一致性指数Cronbach’sα来评价各测量量表的信度。
IT投入的信度分析结果见表1所列。IT投入及其内部构面的Cronbach’sα值全部大于0.90,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因此,IT投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IT产出的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所列。IT产出及其内部构面的Cronbach’sα值全部大于0.90,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因此,IT产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1 IT投入的度量与信度分析
续表1
表2 IT产出的度量与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入手。本研究的量表开发参考了相关研究的测度方法,并与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进行讨论修正,而且大部分题项已经在刘荣坤等人的研究成果中经过多次论证和筛选,本文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量表的内容效度。同时采
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来检验各量表的结构效度。
IT投入量表的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907(KMO>0.7),Bartlett球体检验统计值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各题项在相应的因子上的载荷系数都大于0.5,见表1。因此,IT投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IT产出量表的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943(KMO>0.7),Bartlett球体检验统计值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各题项在相应的因子上的载荷系数都大于0.5,见表2。因此,IT产出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其分析
1.变量的遴选及有效性分析
(1)变量的遴选。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并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萃取因子,剔除交叉负载或因子载荷小于0.5的个别题项后,IT投入经过重新探索后,萃取出三个因子:IT投资、IT人力和IT理念。IT投资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技术、资金以及外部环境支持平台;IT人力主要从IT人力资源建设的维度来考察企业IT人员平台的情况;IT理念主要考察企业内部成员是否对IT概念和实施目的/预期效果有正确的认识。本研究从IT投资、IT人力和IT理念三个维度来考察企业对IT的投入程度,包括内部环境状况和外部环境状况。
同理,IT产出的所有题项经过因子分析后,萃取出三个因子:竞争绩效、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竞争绩效指标主要考察IT应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持和服务。余翠玲等人认为采纳一种适合企业的信息技术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可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和发展,如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顾客满意度、有效整合合作伙伴之间的优势资源等[9]。通过有效地利用IT技术,加强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变革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运营绩效指标主要考察IT应用对企业在运作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企业应用IT建立起各个环节(如设计、生产、销售、采购、技术研发等)的操作规范和控制系统,有效地整合、集成和优化企业的各项资源(如人力、资金、物流、信息等),提高了企业运营绩效[10]。运营绩效不仅表现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且还表现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管理绩效指标主要考察IT应用对企业组织管理控制方面的支持和服务。Weill认为基于IT的企业绩效指标包括提升企业决策能力的和管理的规范性等内容[11]。企业管理层通过利用IT技术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加强对流程的管理、监督和控制,领导能够更好地授权,优化组织结构,提升领导效能和管理水平。
(2)有效性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IT投入的三个维度和IT产出的内部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IT投入和IT产出的理论测量模型。但是一个好的测量模型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构念效度,并能与实用的测量本质一致[12]。因此,好的测量模型应尽量减少每个因素构念的指标变量(题项)数,因此本研究通过CFA模型的检验,使得IT投入和IT产出的测量模型尽可能简约,并找出较佳的测量模型。本研究的调研数据满足正态分布,所以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别对IT投入和IT产出测量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分析。
基于简约性原则,并参考相应的模型修正指标,IT投入测量模型逐步删除了题项X14、X22和X30,并释放了X19与X23、X25与X5之间的共变关系后,模型整体适配度统计量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707(符合小于3的标准),RMR值等于0.109(不符合小于0.050理想标准),RMSEA值等于0.077(符合小于0.080理想标准),CFI值等于0.942(符合大于0.900适配标准),TLI值等于0.932(符合大于0.900适配标准),IFI值等于0.943(符合大于0.900理想标准),IT投入理论测量模型与样本数据契合,测量模型合理。
IT产出测量模型逐步删除了题项Y1、Y3、Y9、Y15、Y16、Y18、Y21、Y22、Y23、Y28,模型整体适配度统计量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472(符合小于3的标准),RMR值等于0.06(不符合小于0.050理想标准),RMSEA值等于0.063(符合小于0.080理想标准),CFI值等于0.975(符合大于0.900适配标准),TLI值等于0.970(符合大于0.900适配标准),IFI值等于0.975(符合大于0.950理想标准),IT投入理论测量模型与样本数据契合度较佳,测量模型合理。
量表除了要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外,还应有较好的区分效度。本文应用“将一阶因素协方差界定为1”的方法,求出因素构念间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的卡方值差异。经过CFA模型检验,与样本数据拟合良好的IT投入测量模型中,IT投资与IT理念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方值的差异量为320.488>表示IT投资与IT理念两个构念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同样IT投资与IT人力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方值的差异量为=104.834>=10.827,表示两个因素构念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IT理念与IT人力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
经过CFA模型检验,与样本数据拟合良好的IT产出测量模型中,竞争绩效与经营绩效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方值的差异量为=55.099>=10.827,表示竞争绩效与经营绩效两个构念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同样竞争绩效与管理绩效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方值的差异量为= 151.547>10.827,表示两个因素构念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经营绩效与管理绩效的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卡方值的差异量为Δ8.737>=6.635,表示两个因素构念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因此,IT产出测量模型中各个因素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2.结构方程构建及其分析
首先对IT投入各维度与IT产出各构面进行相关分析,以对IT投入与IT产出之间关系进行初步检验,相关分析见表3所列。从表3中可以看出,IT投入三个维度与IT产出内部的各个构面显著相关。
表3 IT投入与IT产出的相关分析
以下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分析IT投入三个维度与IT产出内部的各个构面之间的作用路径,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时还考虑到IT产出各个构面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17.0软件分析工具。
首先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指标见表4所列,部分拟合指标不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整体拟合度尚可,模型所揭示的研究变量的关系得到确认。将各测度指标代入模型进行运算,生成结构方程路径图如图2所示。
表4 模型拟合指标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所列。由表5数据可知,有7组关系的路径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竞争绩效与IT投资、经营绩效与IT投资、管理绩效与IT人力、竞争绩效与IT理念、管理绩效与IT理念、竞争绩效与经营绩效、竞争绩效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表5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3.模型修正
根据上述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将删掉5条不显著的路径和部分题项。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运算,模型拟合指标见表6。按照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标准,该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在可接受范围,模型所揭示的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得到确认。
表6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标
利用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所列。
表7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修正后得到的结构方程路径图如图3所示。
图3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路径
由表7中的数据和图3可知,IT产出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管理绩效对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经营绩效对竞争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力。本文重点关注IT投入的三个维度与IT产出内部构面之间的路径关系。
(1)IT投资对管理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844(p<0.001),因此,IT投资对管理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IT人力对竞争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273(p<0.001),因此,IT人力对竞争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IT理念对经营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246(p<0.001),因此,IT理念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管理绩效对经营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708(p<0.001),因此,管理绩效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经营绩效对竞争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782(p<0.001),因此,经营绩效对竞争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以发现IT投入三个维度与IT产出内部构面之间的作用关系,结合表7和图3进一步挖掘变量之间的隐含关系,总结出研究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见表8所列。
根据表8对IT投入对IT产出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
(1)IT投资对竞争绩效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是通过管理绩效和经营绩效的中介作用对竞争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它的作用效益为0.844×0.708× 0.782=0.467。
(2)IT投资对经营绩效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是通过管理绩效的中介作用对经营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它的作用效益为0.844×0.708=0.600。
(3)IT投资对管理绩效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作用效应为0.844。
(4)IT人力对竞争绩效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作用效益为0.273;IT人力对管理绩效和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IT理念对竞争绩效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是通过经营绩效的中介作用对竞争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总效益为0.844×0.708×0.782=0.467。
(6)IT理念对经营绩效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作用效益为0.240;IT理念对管理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表8 IT投入对IT产出的作用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设置认知变量,定量研究了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和产出的内在结构及其关系。基于江苏省的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化平台的IT投入是由IT投资、IT人力和IT理念三个维度构成,这三个维度通过网络化平台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认知视角构建的IT投入-产出模型,有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研究。IT投入与产出维度的构建与量表的开发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构建网络化平台提供着力点。
从IT投资维度来看,为了提高网络化平台对企业管理绩效的贡献度,中小企业构建网络化平台时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内部IT基础设施、应用软件、资金等投入,另一方面要适时追踪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经济运营环境的变化,以调整自己的IT投入水平和方向。
从IT人力维度来看,为了提高网络化平台对企业竞争绩效的贡献度,中小企业构建网络化平台
时,需要建立一套IT人才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IT人才管理制度,激发IT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加强IT人才的培训和再学习,使得IT人才能够适时应对网络化环境的变化,且根据本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能够提出更加前沿和完善的IT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IT理念维度来看,为了提高网络化平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度,中小企业构建网络化平台时,需要从内部塑造IT应用与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探索尝试与应用创新,同时建立完善组织学习机制。另外,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员工对IT的认知,以减少IT使用过程的无形抵制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内部相关IT资源的投入,还要考虑外部网络化环境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硬件的投入,还要考虑软件的建设。因此,在网络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的构建应具有开放性,同时要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培育和开发。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应用认知变量,从“投入-产出”过程系统分析了中小企业网络化平台IT投入与IT产出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IT投入和IT产出之间的作用机理,克服了传统仅从投入或产出单一视角的研究。本研究中引进了认知变量,克服了传统变量难以描述的局限,为IT领域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仍有几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第一,IT投入与IT产出的量表开发中,使用了江苏省中小企业的数据,尽管江苏省中小企业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为量表开发提供了保证,但是单一地区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量表的外部适用范围;第二,尽管本研究以江苏省的数据对所提维度构念进行了检验,未来仍需不同地区样本数据的验证,以检测所提维度构念的稳定性;第三,本研究使用认知变量进行数据采集,虽然克服了传统变量的一些局限性,但是认知变量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这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第四,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一些重要的应该显著的路径结果却显示出不显著,如IT人力对管理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表现出负向作用,IT理念对管理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等等。这是由于本文样本数据都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尚处于内部信息化初步阶段或者内部信息集成阶段。在该阶段中信息化物质资本的投入是决定企业IT绩效的关键[13],而信息化人力资本和伴随性组织资本的作用还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范围,重新检验路径的显著性。
[1]万东华.多措并举破解中小企业困局[EB/OL].(2011-11-09)[2014-10-20].http://www.stats.gov.cn/tjzs/tjsj/tjcb/zg⁃gqgl/201111/t20111109_37759.html.
[2]Pfeffer J,Leblebici H.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1977,20(2):241-261.
[3]Melville N,Kraemer K L,Gurbaxani V.Review: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Integra⁃tive Model Of IT Business Value[J].MIS Quarterly,2004,28(2):283-322.
[4]楼润平,薛声家.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进展[J].情报杂志,2009,28(8):48-52.
[5]Li M F,Ye L R.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Linking with environmental,strategic and managerial contexts[J].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1999,35:43-51.
[6]Tallon P P,Kraemer K L,Gurbaxani V.Executives′Per⁃ceptions of the Business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0,16(4):145-173.
[7]张玲玲,佟仁城.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95-100.
[8]刘荣坤,赵炳新.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9,29(9):93-98.
[9]余翠玲,陈太博,施莹.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对信息系统成功的作用机理研究[J].情报学报,2012,31(7):748-758.
[10]Argyres N S.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oordination:Evidence from the B-2"Stealth"Bomber[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2):162-180.
[11]Weill P 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a study of the valve manufacturing sector[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4):307-333.
[1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实务进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3.
[13]孙晓琳,邢一亭,王刊良.信息技术投资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3):397-404.
[责任编辑:余志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Input and Output of Networked Platfor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XU Hong-e1,2,ZHAO Bing-xin1
(1.School of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big impact of internet economy 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ust construct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l networked platform to improve their own benefit and compet⁃itiveness.But how to measure and describe the indicators of IT input and output,and the impact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have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lated field for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Build⁃ing an IT input-output conceptual model based on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this study appli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IT inputs of networked platform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different enterprise outputs.The study results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theory of IT input-output,and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ed platfor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networked platform;IT input-output
F276.3;F127
A
1007-5097(2015)10-0027-08
10.3969/j.issn.1007-5097.2015.10.005
2014-1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108)
胥洪娥(1972-),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竞争战略;
赵炳新(1963-),男,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