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11-30丁庆刚
摘 要:汉字书写能力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包含准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以及艺术书写汉字的能力等三个方面。中小学汉字书写基础不牢,高校母语教育边缘化,考核评价机制缺乏,信息技术的冲击以及不良语言环境的干扰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汉字书写能力 影响因素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寄托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跟表音文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寓义于形是它的本质特征,一笔一画都蕴涵着独特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风格,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根基,而汉字书写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汉字书写能力不仅是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
一、汉字书写能力
汉字书写不仅体现出书写者对汉字形体结构的正确判断和书写,同时也体现了书写者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追求。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可以说大学生汉字书写的水平直接体现当前我国国民的汉字书写状况。在目前汉字书写能力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书写、规范书写以及艺术书写汉字的能力。
(一)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正确书写是汉字书写能力的基本要求。这里的正确书写指的是汉字的字形书写准确,不书写错字、别字等。“现代汉字承袭了传统汉字据义构形的方式,字形是字义的外在形式,也是通向语音与词义的桥梁。识字是阅读的前提,一个不能准确书写汉字的人能准确、快速地书写、朗读并阅读汉语的书面语言是难以想象的。”[1]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汉字书写不正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根据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中约有400个音节,而汉字却有几万个,这就导致汉字音同或音近现象的大量存在,在书写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把“诬陷”写成“污陷”,“锻炼”写成“锻练”等;二是增减或误写汉字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增加或减少笔画数以及误写汉字的笔形、错误运用笔画的组合方式都会导致汉字书写错误,如“折”写成“拆”,“衰”写成“哀”等;三是增减或误写汉字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多个部件构成,增减或误写汉字部件以及错误使用合体字部件的组合方式都会造成书写错误,如“避暑”写成“避署”,“清晰”写成“清淅”等。
(二)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规范书写是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要求。很多大学生忽视了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性,认为把字形写正确就可以了,其实字形正确不一定符合规范。大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汉字书写笔顺不符合规范。书写汉字时应该按照国家语委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及《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等文件中规定的汉字笔画顺序,否则就容易出错;二是不书写规范汉字。“从社会用字来看,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滥用和错用繁体字、使用已经被淘汰的异体字以及写错别字等。”[2]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字表,如《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对汉字的规范做了规定,为我们使用和推行规范的汉字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书写姿势不规范。书写姿势包括书写时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规范的书写姿势是前人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总结出来的,不仅有利于汉字书写的流畅、整齐和美观,而且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艺术书写汉字的能力
艺术书写是汉字书写能力的最高标准。大学生汉字书写中“龙飞凤舞、字迹模糊、潦草难认”等现象很普遍。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所表达的意义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展示出来。只有通过书写,汉字的构形理据和汉字的结构才能很好地把握,才能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的美感通过书写展示出来就是书法艺术,“书法是与中国人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参与最广泛、最受人们喜爱并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3]因此大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不仅要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努力做到准确规范,同时还要努力提升汉字书写的能力,这不仅能让字写得更加好看,同时还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书写过程中领略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
二、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中小学书写基础不牢
汉字书写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周礼》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其中的“六书”就是指识字写字教育。在汉字书写面临信息技术挑战的今天,学校更应该加强汉字书写教育。从1998年开始,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开展写字教学的重大意义。2011年8月,教育仍部实施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强调“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汉字书写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加强汉字书写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仍未落到实处。郭婧在研究中指出:“在学校教育中,高升学率依旧是学校追求的教育宗旨,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集中体现在升学率上,因此对汉字书写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规范也不做要求。学生汉语能力的普遍下降,学生汉字写字能力的退化,都逐渐被汉字书写规范教育所忽略。”[4]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如果中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知识,没有打下牢固的书写基础,进入大学后汉字书写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升。因此中小学时期汉字书写基础是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母语教育边缘化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不仅是我们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母语是熔铸我们心灵智慧和文化血脉的基因。学习母语就意味着在这个语言世界中成长。母语能力越强,学习其他文化知识才越便捷。”[5]大学生在接受了中小学语文教育之后,还有必要进一步学习母语知识。作为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母语能力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78年在匡亚明先生和苏步青先生等有识之士的倡导下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到现在,大学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母语教育遭遇边缘化。“当历史的车轮跨入21世纪,大学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局面。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重视各种实用的专业课程,大学语文不得不‘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削减或干脆取消。”[6]
当前许多高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在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大多都缺乏公共汉语类课程,对汉字汉语的基础知识,诸如汉语的历史和特点、汉字的产生和演变、汉字的性质和结构、汉字的使用规范以及国家的语言政策等,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知之甚少。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知之甚少。然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却让人吃惊,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硕士、博士,英语都是必学的科目之一。每个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担心自己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能否通过,却很少有人会为自己的母语水平担忧。这不是因为大学生母语水平特别高,而是高校母语教育边缘化,没有引起教育部门和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三)评价考核机制缺乏
在目前的汉字书写教育中,评价机制还不健全,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颁布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并于2007年下半年开展试点工作。从测试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等级标准、试题结构、评判体系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测试,测试的对象大多是教师、编辑、记者、校对以及公务员等在职人员。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也没有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联系起来。因此在大学生看来,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远远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那么重要。
为促进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了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对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汉字书写应用能力进行测试。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也强调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比如要求学生练习“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然而在实际的测试和训练中,没有把汉字书写能力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去,缺乏一整套评价和考核体系。这会对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汉字写好与写坏一个样,键盘输入可以代替纸笔书写,除了考试需要写字以外,很少有机会拿笔写字。其实,考核评价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个分数或者合格证,重要的是通过考核评价来引导大学生学习母语,激励大学生提升汉字书写水平。缺乏科学合理而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信息技术的冲击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载体的汉字,其书写和使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洛杉矶时报》2010年7月报道称:“当中国人拥有手机、智能型手机、计算机这类电子工具越多,他们就越没有机会一笔一划地书写中文。无论是使用计算机打字或发手机短信,大多数中国人是使用一套罗马拼音系统,你只要打出这个字的罗马拼音,就会出现一堆中文字供你选择。这样的结果导致产生一种奇怪的新型文盲:书写困难,无法写。而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些观念同样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很多学生记笔记、做作业、写论文、查资料等都用电脑,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字也就越写越差。
在多元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化、无纸化办公的逐渐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除了偶尔的签名以外,几乎没有用笔写字的机会。传统的汉字书写逐渐被鼠标、键盘录入所替代,引起社会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汉字书写的影响也不例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让我们减少了书写汉字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觉到汉字书写越来越不重要。久而久之,我们主观上忽视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也忘记了汉字的结构,在理解汉字时也丧失了对汉字美感的欣赏。电脑及汉字输入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普遍,曾经辉煌的汉字书写正面临巨大的危机。
(五)不良语言环境的干扰
不良的语言文字环境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当前对大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因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具有创新性、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欢迎。“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在现实中完全是病句,但在网络中,却成了特定的语言符号。”[7]大学生却把这些网络语言运用到现实的汉字书写交流中,比如“妹纸、灰常、886、O(噢)”等网络语言会经常出现在大学生的书写中。
除了网络语言之外,校园内外语言文字使用中的失范现象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内部语言文字使用会对大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板书、校园宣传栏、标语、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标识等用字用语出现错误或者使用不规范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校园之外的社会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广告语言,为了达到应有的目的,广告语言追求新奇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故意把很多成语乱改,比如“默默无蚊”“晋善晋美”等广告词。还有一些道路标志牌、宣传语以及书籍报刊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大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把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汉字书写。
三、结语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但实际上它的功能早已超越了书写符号,成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汉字书写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把汉字字形书写准确,还要把汉字写得规范和艺术。“书写规范从传承的审美取向中走来,彰显出中国人对文字内蕴的深刻明察所带出的对文字的敬畏。笔底的流美是心中流美的外化。”[8]影响汉字书写能力的因素很多,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以及大学生的特点来探究对策,以便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引导大学生弘扬和继承悠久的汉字文化。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SB0225]、四川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R023Y]。)
注释:
[1]施正宇:《论汉字能力》,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第86-92页。
[2]吴建生:《出版物中规范汉字使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辑之友,2003年,第3期,第72-75页。
[3]夏东荣:《中国书法: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第116-125页。
[4]郭婧:《论中小学汉字书写规范教学》,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5期,第146-147页。
[5]周金声,刘梦伟:《大学生母语水平状况调查及其改善对策——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主要案例》,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第61-65页。
[6]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3期,第19-22页。
[7]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34-37页。
[8]李觐:《书写规范的审美价值》,读书,2011年,第11期,第164-167页。
(丁庆刚 四川达州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6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