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2015-11-29侯巧玲
罗 北,侯巧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萝北县凤翔镇卫生院内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4200)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罗 北,侯巧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萝北县凤翔镇卫生院内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4200)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检验;葡萄糖耐量试验
临床研究资料中显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有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无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3倍,同时糖尿病患者基本皆存有糖代谢异常,由此可见高血压疾病与糖尿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关系。若不加强重视与处理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症状,则极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加重病情,使治疗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接诊的高血压患者较多,而且合并糖尿病者较多,为此加强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就显得十分关键。但已有的研究资料认为,仅仅通过空腹血糖(FPG)监测的方式,并不能够作为临床确诊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方法,其漏诊率较高,还需要同时联合其他方法辅助检查,以达到提高对糖代谢异常检出准确率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本研究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FPG以及葡萄糖耐量检验结果,展开了对糖代谢异常检验方法与价值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无肝功能异常,同时也排除尿毒症与尿蛋白病变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检查与测定前均停用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此外本次研究患者95例中,确诊糖尿病32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6.4±2.3)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10.4±3.4)年。
1.2 方法
95例患者中,确诊糖尿病32例,经葡萄糖耐量试验与FPG检验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患者,非糖尿病患者63例皆予以葡萄糖耐量试验与FPG检验,具体为:1)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于测定前禁食12 h,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利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2)FPG检验:测定前12 h禁食,可饮用适量水,之后将400 mL温开水与80 g无水葡萄糖粉相溶合,并一次性口服完,2 h后测定餐后血糖[1]。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到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FPG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FPG检验(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确诊结果对比 [n(%)]
3 讨 论
高血压病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而且住院老年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者较多,约为75%,其中女性平均年龄60岁,男性平均年龄65岁。从相关研究可知,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越小,其发生率越低,50~60岁者发生率约为15%~20%,而70岁以上者则接近30%[1]。从这一角度上来说[2],患者年龄是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有糖代谢异常症状患者比例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这部分患者在出现糖代谢异常后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会对患者的原发性疾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除此以外,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比较常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一旦出现糖代谢异常,则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使得治疗难度加大,并影响预后,需加强重视[3]。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皆采取FPG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FPG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FPG检验(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4],心血管内科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概率为100%,而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也很高,约为46.03%,必须引起重视;同时,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代谢异常确诊率极高,本次研究中不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确诊率为100%。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检查期间,需要将葡萄糖耐量试验普及到临床检验中,特别需要将其纳入对高血压以及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当中,以便医务工作者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尽早治疗,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促进预后的改善[5]。
糖代谢异常主要包括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前者主要为FPG损害与糖耐量损害,而后者则主要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引发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常见典型症状主要为“一少三多”,即体重减轻、多尿、多食及多饮[2]。此外,1型糖尿病起病急、重,有显著症状,而且伴有乏力、软弱、皮肤瘙痒等,餐后反应性低血糖也是主要表现,此外还有视物模糊等。为此,临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预防糖代谢异常,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1] 刘炳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165-3166.
[2] 冯 敏.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11(6):72-73.
[3] 宝凤梅.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44):64-65.
[4] 张亚梅,薛英玲.关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23):13-14.
[5] 杨春霓.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9):124-125.
R587
B
ISSN.2095-6681.2015.009.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