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导向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①

2015-11-29吴宾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质课程体系

吴宾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导向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①

吴宾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该文针对高校现行体育课程体系与教育部新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关要求的矛盾,提出帮助学生明确体质测试的重要性、增加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内容、提升体质测试成绩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比例以及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设施保证与科学指导的改革方向,以建立起科学、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标准》要求的新式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体育课程 改革 高校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密切相关,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我国教育部制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要求全国学校据此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

多年以来,高校体育工作部门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系统全面的体质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及时上报,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学生体质测试”制度。但是,新《标准》与以往相比,测试内容、达标难度、操作程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使得高校单一的体质测试工作难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新《标准》的导向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立起科学、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标准》要求的新式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1 新《标准》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1 明确规范了各类测量指标

在以往的《标准》中,大学组测试项目为五项,其中,身高体重比、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项为选择测试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从众多备选项目中确定并公布。而新《标准》则规定了统一的测试项目,即每个学校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以及男生的1000 m跑、引体向上和女生的800 m跑、1分钟仰卧起坐这些体质健康指标。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固定,所测得数据的可靠性也相对更强。当然,对于体质测试的操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提高了等级评定的要求

旧《标准》中规定,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新《标准》则规定,满分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之和构成,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其中,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 m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 m跑均设附加分值,加分幅度为10分。这样的变化把测试分数精确到了十分位,并且提高了良好的评级分数,扩大了及格等级的范围,还打破了100分的分数上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达标的难度。

1.3 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年度评优、毕业考核相关联

新《标准》中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这个新的规定提升了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与权威性,成了学生能否评优和顺利毕业的具体指标,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单纯的“以测代练”的测试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标准》的要求,体育课程体系也应当与这项具体要求相适应。

新《标准》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不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升了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更为重要的,第三点变化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与评优和毕业相关联”,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甚至还会引发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2 高校现行体育课程体系与新《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

2.1 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相关度不足

新《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指标大多属于相对基础的“田径”运动内容,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体育教材。然而,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以球类、武术、健美操等新式运动项目为主,基本没有太多田径内容,更没有专门的5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等教学内容。虽然各项体育运动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共同的促进作用,但缺乏专项练习,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时基本是在无准备状态下完成的,也就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

2.2 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相关度不足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是以学生在诸如球类、武术、健美操等运动技术上的运动表现为基础进行的,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没有在其每学期的体育课程成绩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使体质测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对学生的约束和激励,进而难以让学生对体质测试真正重视起来,并由此导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整体偏低。

2.3 未能形成适应体质测试工作要求的教学辅助形式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积累过程,单靠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难以实现有效突破。只有辅以有效的课外练习,形成有组织的针对体质测试工作的学习小组,才能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成绩。而高校目前的课外体育小组多以发展运动兴趣与技能为主,还没有组织起针对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课外练习小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新《标准》下体质测试工作的要求。

3 新《标准》导向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3.1 帮助学生明确体质测试的重要性

新《标准》不仅要求高校把体质测试成绩与学生评优相联系,更要求将其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参考因素,体质测试成绩对于学生个体来讲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达标要求。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质测试成绩对于自身的重要程度。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结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了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3.2 增加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内容

无论是“50 m跑”与“立定跳远”,还是“肺活量”与“1000 m跑”等等体质测试项目,其本质都是人体运动能力的表现,而运动能力的提升与改善则是以科学的体能训练为基础的。因此,在现行体育课程中增加体能训练的内容,是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并且,内容的增加要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例如:在一学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固定若干学时的专门体能训练,以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正确的健身知识。又如将学生的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以专项运动技术的练习推动学生体能提升等等。

3.3 提升体质测试成绩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比例

教学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指针。提高体质测试成绩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是激励学生努力练习的重要方式。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大多是以学生在专项运动技术中的表现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体质测试成绩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果能够在每个学期中都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并把测试成绩按照与体能训练所占教学时数相对应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就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励效果,督促学生更多地投入到体能训练当中去,进而提高体质测试成绩。

3.4 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设施保证与科学指导

学生体质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练习和科学的指导,如果仅凭体育课程内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效果是缓慢且低效的。因此,必须对学生的课外练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与要求,并且提供科学的指导。例如:可以在学校的运动场所划出一定范围,在规定的时间内专门用于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并且在这个时间与地点指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与监督,以保证学生参与锻炼的安全与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与教育部新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产生了较大程度的矛盾,难以适应新变化与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立起科学、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标准》要求的新式体育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切身利益,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水平,更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这不仅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重要方向。

[1]陈万征.教育类五年制高职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5(15):4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Z].2014.

[3]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1):70-74.

G812.0

A

2095-2813(2015)09(c)-02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246

天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导向下我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2-62。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质课程体系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