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推广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必要性的研究

2015-11-29陈鹏飞胡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太极瑜伽普及

陈鹏飞胡婷

(1.武汉体育学院;2.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3)

我国高校推广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必要性的研究

陈鹏飞1胡婷2

(1.武汉体育学院;2.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3)

太极拳和瑜伽,同为东方体育的文化精髓,它们的养身和健身价值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太极拳和瑜伽,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塑造形体、愉悦身心、减缓压力的需求,该文通过阐明瑜伽和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以及在高校推广普及的可行性、意义,探析在高校中推广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的必要性,为我国高校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高校 体育课程 瑜伽与太极拳 必要性

瑜伽和太极拳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盛行的传统健身项目,深受追寻身心健康的广大群众的喜爱。作为健身项目的后起之秀瑜伽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但高校的瑜伽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中国传统文体项目的太极拳目前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但并非所有的高校都已经普及太极拳。通过对高校推广普及这两种健身项目的必要性进行探析,使学生对瑜伽和太极拳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加快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课程的进程。

1 瑜伽与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瑜伽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文化,梵文yoga的本意是“和谐、连接、统一”,据说古代的印度人观察模仿动植物的形态,通过弯、伸、扭、挤、压等形式对人体器官内脏进行练习,进而创造出这种奇特的运用意念健身的方式。广义的瑜伽本身便是一种哲学,提倡调息、静坐、冥想等练习方法;狭义的瑜伽是一项精神和身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人们通常所讲的瑜伽,是一种身、心、灵相结合的锻炼方式,用来促进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传播正能量。著名的经典佳作《瑜伽经》,代代相传供后人学习借鉴。瑜伽风靡西方世界,由美籍华人张蕙兰于20世纪80年代传播至中国,她是将瑜伽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被称为“当代中国瑜伽之母”。瑜伽目前在我国大面积开展,结合本土文化的气息,为适应不同的练习人群,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我国的瑜伽健身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专业瑜伽会馆越来越多,推广方式主要通过健身学院教练培训、互联网宣传、会员口碑及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广等。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瑜伽课程开展状况仍处于萌芽阶段。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据记载距今已有5000年甚至70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太极”一词最先见于我国《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汇聚了中国古代导引术、吐纳之术、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学说等,讲求拳路用意识指引气血运于全身,循环往复,故名“太极拳”。太极拳历史悠久,其经典著作《太极拳论》一直流传至今。据调查统计,太极拳是世界上练习人数最多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在国外迅速的传播发展并逐步被西方发达国家接纳和认同,但并没有形成像对瑜伽那样高涨的热情和大规模的研究。太极拳在国内是人尽皆知,但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完全推广普及,而且目前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呈现老龄化,应该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2 瑜伽与太极拳的特点

2.1 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的,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加强呼吸系统,增加氧气供应,强化肺部,增强生命力。瑜伽所有的练习动作都要配合呼吸节奏来完成,常见的有三种基本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完全式呼吸。瑜伽练习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注意鼻吸鼻呼,伴随着每次吸气腹部向上向外隆起,吸入新鲜空气;伴随着每次呼气腹部回收贴靠背部,排出身体的毒素清洁肺部,同时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安静祥和。

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自然呼吸和拳式呼吸是太极拳常见的两种呼吸方式。自然呼吸是在准确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久而久之,呼吸和动作就协调同步了,这种呼吸方式对基本功的要求较高,适用于拳法手艺达到某种境界的人;拳式呼吸则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气的长短决定动作的快慢,一般常见的外展动作为呼,内收为吸;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对初学者多采用拳式呼吸法,不论是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遵守细、匀、深、长的原则。

2.2 练习的方式

最初,印度人模仿动植物的形态,他们从这里获得灵感和启迪,通过弯、伸、扭、挤、压等形式对人体内脏器官进行练习。瑜伽是一种静力练习,动作缓慢,通常每个体式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并配合正确的呼吸,根据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尽量做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可以做到的体式争取做到位绝不放弃,做不到感觉有困难的动作绝不勉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练习瑜伽的一般步骤:(1)冥想——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2)热身——拉伸肌肉避免损伤;(3)体式——进入练习循序渐进;(4)休息术——感受身心的放松。

太极拳属于武术的一种,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具备武术的技击性,其中暗含多种科学健身的原理,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太极拳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侧重以意识引导动作,讲究“外静内动”,表面看起来“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同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全身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的派系门户较多,动作相对繁琐,现今习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人数居多。

2.3 健身养生的价值

练习瑜伽的十大健身效应:(1)有效地减缓压力和紧张感;(2)改善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3)有效地开发创造力,增强记忆力;(4)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集中注意力;(5)有效地增强生命力、延年益寿(6)保养脊柱,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平衡感;(7)有效地排毒、养颜、美容;(8)有效地减脂、塑体;(9)降低疾病癌症的机率;(10)有效地提高身体能量和精神力量。

练习太极拳的十大保健作用:(1)疏通筋络拉伸筋骨;(2)缓解压力和疲劳感;(3)强心养肝;(4)健脾养胃;(5)益脑和血;(6)固肾补肺;(7)排出体内毒素;(8)促进消化预防便秘;(9)炼性怡情;(10)增强生命力,延长寿命。

3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可行性

3.1 外部条件——国际文化交流的支持

2015年5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天坛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活动,与400名两国太极瑜伽爱好者进行交流。同日,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成为印度在中国建立的首所瑜伽学院。2014年12月11日,联合国通过了决议案,正式宣布将每年的6月21日设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6月21日迎来第一个国际瑜伽日,当天全国15个省市举行瑜伽公益盛典,超过万人参与其中,以此来表示他(她)们对这一古老健身项目的敬意。一场全球太极与瑜伽爱好者空前聚会,更好的传播了太极和瑜伽文化,让更多的太极与瑜伽爱好者感受到身、心、灵合一的愉悦状态。

3.2 内部条件——学校硬件设施易满足

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建立,既让目前的瑜伽市场更趋规范,又让瑜伽回归本位,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相关资料表明,高等院校的体育设施不断改进完善,其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高等学校不同体育项目的设置和开展,而太极拳和瑜伽项目的开展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一片安静的地方并配以音乐和瑜伽垫,而且课程既可以安排在室内也可以安排在室外,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环境带来的不同体验,同时,更容易满足学校对硬件设施的需求。

3.3 主体人物——学生认知的提升

很多高校学生错误地认为,瑜伽注重身体的柔韧性,一般只适合柔韧性较好的女生练习,这与早期在印度无论是瑜伽的开创者还是瑜伽习练的主体都是男性的情况恰巧相反,一个人的身体机能素质并非只有一种,而是由多种身体素质综合于一体,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对于身体僵硬的同学,尤其是男生可以通过习练瑜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提升平衡感、增强力量。而发源于我国的太极拳健身效益不言而喻,而且练习人数众多,但练习人群却逐步呈现老龄化,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拳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练习人群的年轻态,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瑜伽与太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4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必要性

4.1 教师更加专业化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国内太极拳与瑜伽的师资力量、练习场地、教材的规范化、教学课程等都将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改善。同时,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成立,也意味着我国更加重视高校瑜伽课程,并定期向国内外输送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师资配备水平、增加瑜伽任课教师数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任课教师自身能力,提高授课水平。让任课老师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培训和学习,更加职业化,满足高校瑜伽和太极拳老师师资不足的需求,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与瑜伽课程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4.2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对考研和就业的严峻形势,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当今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瑜伽和太极拳可以让人内心平静、减少年轻人的浮躁或避免冲动、愉悦身心、塑造形体、提升心理和身体的能量,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减缓压力、摆正心态、愉悦身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4.3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拳和瑜伽,让在校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熏陶,不仅让高校的师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更多的选择,还能满足学生们对太极拳和瑜伽学习的实际需求,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更有利于促进中印国际文化交流。

5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意义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当今世界比较受推崇的健身项目,两者都能有效地缓解紧张和压力,它们不过分强调是否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姿势,而更注重达到某个姿势的过程,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练习。由于太极拳和瑜伽的练习周期比较长,它们都需要长期坚持练习才能看到潜在的显著效果,在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一般情况下,瑜伽和太极拳健身的反弹速度并没有其它运动项目那么迅速,而且后续学习在之前打下的基础上,就会更加轻松得心应手。同时,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深远的意义。

[1]李秀.太极拳与瑜伽之比较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446-450.

[2]韩俊.瑜伽初级教程[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卢静.太极拳与瑜伽:东方两种古老健身术之比较[J].中华武术·研究,2012(6):68-73.

[4]王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增设瑜伽课的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4(4):62-64.

[5]蔡建.太极拳与瑜伽养生价值比较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4(10):17-20.

[6]王葵,傅治华.从“瑜伽热”反思我国太极拳发展道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7):70-71.

[7]陈万睿,陈婧.太极拳和瑜伽养生原理的对比[J].社会视窗,2008(7):195-196.

G807.01

A

2095-2813(2015)09(c)-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95

猜你喜欢

太极瑜伽普及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Hello White瑜伽馆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