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初中假日体育活动组织策略探析①

2015-11-29凌宏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生活

凌宏明

(新坝初级中学 江苏南通 226362)

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初中假日体育活动组织策略探析①

凌宏明

(新坝初级中学 江苏南通 226362)

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与生活联结在一起,体育活动既是教育的一部分,亦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以开展假日体育活动为载体,确定了“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建构自主学习空间;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方向,优化体育学习方式;以个性与共性协同发展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以“生活需求,活动载体,功能拓展”为主线,灵活采用多种模式,助推学生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

生活教育 农村初中 假日体育活动 组织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与生活联结在一起,体育活动既是教育的一部分,亦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假日体育活动是把生活中有共同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接近且有积极向上愿望的同伴组织到一起,利用节假日,以组织、参与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为纽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交往、沟通、成长。

近些年来,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以开展假日体育活动为载体,活动中遵循生活教育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满足学生运动情感的交流、互动、共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发挥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1 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初中假日体育活动的目标设定

1.1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建构自主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假日体育活动尊重学生的生活主张,只要学生乐于参与的,并有一定技能基础和体验经验的项目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比如篮球、足球等常见项目,也可以是民族传统项目,如舞龙灯,抖空竹等,还可以是新兴体育项目,如广场舞、轮滑等,更可以是以上多种项目的组合等,比如抖空竹与广场舞组合,轮滑篮球趣味比赛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运动愿望选择、组合、改造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活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活动自由度和灵活性。

活动过程中创设目标趋同的和谐、人文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孩子在同伴、指导老师、家长等参与者的间接或直接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身体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活动的全过程重视探究生成和积累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们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在学习活动中,让具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智力背景的学生组成学习活动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使他们互相启发、借鉴和补充,既能使每位学生在适度的范围内表现自己,又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奠定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基础。

1.2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方向,优化体育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钥,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假日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充分利用已有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活动的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活动模式,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对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方法进行发现、探究、验证,以实践、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例如,我们在足球活动中探讨如何踢“香蕉球”。学生们在一起建构了一条学习主线:首先解析“香蕉球”形成的力学原理,探讨足球在空中形成弧度的力学条件;其次,确定踢球的部位、力度、角度;第三,查阅资料,反复练习、验证和修正练习方案;第四,交流互学,共同进步。类似于学习“香蕉球”的小组活动,是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与理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学习方式不再是仅仅以身体运动为主,更多的是借助身体运动,以生活为中心,做到心、智、体的全面发展。

1.3 以个性与共性协同发展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农村初中开展假日体育活动,就是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体育活动中融入生活气息,活动开展突破单纯的“教与学”的被动模式,更多的是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尝试,放手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我导学,逐步达到“教学做合一”。在这里大家都是“小先生”,他们将自己精通的知识、技能传输给同伴,同时自己也是学习者,随时接受来自同伴的新鲜知识与技能,模仿、观察、交流成了这里的主旋律。假日体育活动内生活着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统一的生活价值观念,大家彼此尊重人格,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对方的创造力,一起营造着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伙伴关系,搭建了一个互动共生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促进了个性与共性的协同发展。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欢快的生命,自由、平等、全面地发展是他们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获得快乐,享受尊重,体验幸福的源泉。

2 生活教育视野下构建的农村初中开展假日体育活动模式

农村初中开展假日体育活动的理念和学生特点,决定了活动内容以“生活化”为主,依托、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注重农村青少年春运活动的实践性和主体性,以“生活需求,活动载体,功能拓展”的活动为主线,灵活采用多种模式,探寻农村初中开展假日体育活动的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助推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2.1 社团生活教育模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分别组建社团,建章立制,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团日常管理和活动安排,确保同学们安全有序的参加活动。教师参与指导和把握活动全程。活动一般以学年为周期,在整个周期里安排老师或者技能高超者进行随机和定向指导,每一位同学都需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主观愿望在团队里找到合适的任务,并担起应有的责任,一起为团队的成功和发展而努力。例如,我们成立的“我爱篮球社团”,不仅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战术,还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让同学学会尊重对手,尊重团队,帮助学生理清“小我”与“大家”的关系,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社团还依托学校和社区资源,定期参与家、校、社区共同组织的片区小型篮球比赛,每一位同学在场上是运动员,在场下就是服务员、啦啦队员,场上场下是一个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受到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作用,大大滴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生活需求。

2.2 技能定向拓展模式

假日体育活动要始终突出人文关怀与生活教育的理念,以把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发展作为活动的主线。其学习内容不仅作为一门技能课程进行设置,而且以课内向课外引导的方式,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展示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与新兴体育运动进行整合创编,探寻学生最愿意、最积极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参与者的运动激情,提升运动品味,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新鲜“氧气”。例如,该校的“轮滑抖空竹”学习团队,以定向开发“抖空竹和轮滑组合运动技术”为方向,通过小组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创编了一套让学生们在移动的轮滑上进行花式抖空竹的系列动作,提高了学生在不平衡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增强了滑轮和抖空竹的艺术欣赏性。同时在整个创编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该团队在通州区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技艺展示,受到与会者的高度称赞。

2.3 闲暇休闲活动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闲暇之余大家乐意走出户外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在假日体育活动中选择多元化的、菜单式的、纵向递进式的、面向大众的兼容性运动项目,组织开展“闲暇休闲”体育活动,比如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场舞、花鼓操、远足踏青等项目,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体育爱好者的喜欢。这类运动的普及性广,运动强度可自我调控,参与人群多,做到休闲与健身两不误。该活动既可以长期存在,也可以适时举行,活动方式相对灵活,周期也相对较短,它对参与者的活动技能要求不高,但活动立意却更加新颖,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最大限度拓展体育活动的功能,满足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例如我们在“五一”假期开展了户外“亲子”自行车踏青活动,组织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骑上自行车到旅游景点踏青的方式,倡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享受浸润着亲情的闲暇时光。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是一次教育与生活的相互链接,情感与运动的完美结合,拓宽了体育育人的新路径。

3 结语

陶行知先生指出“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在生活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真研究实践农村假日体育活动的路径,使体育活动融入生活教育的思想,让农村初中假日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家园,助推农村学生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

[1]陶行知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秦海权,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79-82.

[3]罗孝军.从国外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析探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4(9):112-114.

G8

A

2095-2813(2015)09(c)-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54

凌宏明(1979,2—),男,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生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生活感悟
我们的“体育梦”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