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行动研究①

2015-11-29赵海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感统前庭体操

赵海波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行动研究①

赵海波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基于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感统训练理论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发展,该研究对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展开教学行动研究,这既是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相关研究成果的一次策略性应答,也是丰富体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进一步促使其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的举措。该研究是体育专业融入感统训练可行性的一次实证研究,同时也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

体育专业 体操教学 感统训练 行动研究

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其培养目标为: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1]。因此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关键词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同时也为作为体育专业主干课程的体操教学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自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 Ayres博士于1972年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并据此研发出针对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的感统训练方法以来,感统理论及其训练方法就被广泛地运用到国际儿童教育领域。而在我国,感统训练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儿童教育活动。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根据感统训练方法、手段与特点,我国体育界有专家学者为此展开研究并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融入感统训练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一个问题由此产生,即:当前这些研究多是专家学者的个人研究兴趣,如何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认识、接受、吸收感统训练并运用到常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来?简而言之,感统训练如何在更大范围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

“在教育领域中,行动研究不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知识,而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践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践者、实际工作者对实践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及经验”[2]。该研究则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一次体操教学行动研究,同时该研究也旨在融合跨学科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体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化发展,由此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2 教学行动研究的实施

2.1 实施对象

此次教学行动研究的实施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012、2013、2014级入学新生,6个体操教学班,共120人。

2.2 前期准备

(1)凝练相关感统理论:感统理论包括感觉统合基本知识(概念、内涵、发生机制等)、感统失调(表现、成因等)、感统训练(操作手段、遵循原则等),感觉统合理论涉及脑的功能发展、学习和学习障碍的矫正3个层面[3]。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并非是对爱尔丝博士庞大感统理论的深入细致学习,而是抽取其教育理论之精华,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行动中。人体有视、听、嗅、味、触、前庭与本体7种主要感官,在体操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利用并有效发展的是后3种,即: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行动研究理论假设为:通过体操教育可以有效刺激人体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2)购置感统训练器材:感统训练有专门训练各种感官的教学器材,通过这些器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输入较强的感觉刺激,诱发顺应性反应,由此增强和改善大脑接受与输出信息的整合功能。根据此次教学行动研究,有计划性地购置了各种感统训练器材,包括万象组合、大滑梯、小滑板、独角凳、过河石、触觉球、大陀螺、A字架组合(含横、竖抱筒)、1/4圆、平衡板、跳条、17件体能训练组合、8件触觉平衡板等专用器材。

2.3 实施过程

(1)理论导入:该部分以理论课的形式,对学生分别讲授了感统训练相关理论、感统训练器材介绍、体操教育与感统训练的相关性等,使学生充分了解感统训练融入体操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等,为随后的教学行动研究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2)感统训练器材的学习与使用:该部分主要集中在体操课堂教学前半部分(约15min),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训练器材的功能(如万象组合可以训练本体觉并强化精细动作策划能力、大滑梯小滑板组合可以刺激前庭觉与本体觉发展、触觉球可以有效发展触觉与前庭觉等)、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如大陀螺的转速控制、大滑梯小滑板组合的保护手法等)。体操教学时段为一学年共128课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实验班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感统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

(3)运用体操技术动作拓展感统训练方法:该部分主要集中在熟练掌握某个体操动作或技术之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某个体操动作和技术如何促进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体操器材如体操垫、双杠、单杠、平衡木、肋木、跳箱、山羊、跳马等发展其他感统训练形式与方法,使感统训练与体操教学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与目的。如通过讨论,研发出“双杠两杠间四肢轮换攀爬”(有效发展前庭觉与本体觉以及手眼脚的协调)、“单杠悬垂波浪摆动”(有效发展本体觉与前庭觉)、“双杠横向滚动”(可以有效发展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等体操融合感统训练的练习形式,在丰富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精神。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下问题:该部分主要运用在体操教学考核环节,以课后作业形式,采取分组讨论、集体创编、成果展示的模式。通过该环节,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集思广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教学活动。由于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与“小家庭“生活模式的形成,青少儿户外活动空间的锐减以及剖腹产儿童的增多,诸如“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空间结构与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触觉防御障碍”等问题日益增多,有效解决当前青少儿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感觉统合教育重要解决的热点。通过前期学习与训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知识以此解决这些当下问题,无疑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校体操教育价值并赋予学校体操教学的新视角与新途径。

3 教学行动研究的成效分析

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教学行动研究历时3年,涉及体操教学6个班级,参与实验学生人数达到120人。通过系统学习,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统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体操动作与技术解决当前青少年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在解决“身体运动协调障碍”问题上,融合感统训练的体操练习方法,较之传统的感统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于该学年(2015~2016学年)上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的3所学校(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所有参与此次教学行动研究的学生,均能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练习方法,创设出各种身体锻炼形式,在枯燥的体操动作学习中注入丰富的练习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任课班级学生练习体操的积极性,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有实习生为有严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的个别学生,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感统训练方案,获得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4 结语

针对当前体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有学者指出需要“树立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理念,把‘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体操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4]。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当前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进一步促使体操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当以矫治“问题儿童“为宗旨的感统训练,发展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感统教育活动时,当感统训练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存在教育价值的契合点时,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吸纳感统训练理论的精华,这既是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的一种扩充,也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必然之举。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教体艺[2003]7号,2003.6.19.

[2]宋虎平.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11.

[3]Ayres A J.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M].Los Angel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72.

[4]邓国忠.构建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01-103.

Action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Gymnastic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Zhao Haibo
(Wenzhou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Wenzhou Zhejiang,325035,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goals and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children's education,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Gymnastics integration and the training to exp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operations,both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f a policy of School Sports sexual response, but also rich specialized Gymnastics course content, to further promote initiatives to reform their teaching content-type development.This study is the sports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bu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compound Physical Education Personnel,"the training objectives.

PE majors; Gymnastics teaching; Flu EC training; Action research

G83

A

2095-2813(2015)09(c)-00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036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430859);2013年温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W2013073402)。

赵海波(1975—),男,汉,山东人,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感统前庭体操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幼儿园开展户外感统游戏的思与行
感统训练课程在小学低年级的开展探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