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你就输了
2015-11-29燕子坞主人
文_燕子坞主人
迟到你就输了
文_燕子坞主人
一
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我陪一位老前辈宴客,两位客人都是他曾经的学生。我们到的时候,其中一位已在等着,不到40岁的他已有亿万资产,对老师非常恭敬。聊了半个多小时,另一位才匆匆赶来。福州的中秋时节,天气还是很热的,他赶得一身汗,坐下来一边擦汗一边说:“老师,我知道您年纪大,胃不好,吃月饼不好消化,所以特意给您带了盒工夫茶,很养胃的!”
现场一阵尴尬,先来的那位更是脸都红了,因为他送的正是“不好消化”的月饼。
迟到的那位四十好几还只是个小主管,从那天的情形看,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缺乏“常识”,连中秋别人多半会送月饼竟然都没考虑到;缺乏观察力,如果擦汗之余能多瞄两眼,也不会无视那么一大盒月饼。所以,明明他的礼物更用心,却输了人情。
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但他那天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逆转一切:比所有人都早到。如果他第一个到,看着别人提着一盒月饼,还会那么冒失吗?不仅不会,而且有时间斟酌,把话说得很得体。
二
对于应酬,我本也是“习惯性迟到症”的重病号,但见证了那次“工夫茶事件”后,我决心改变。随着“比所有人都早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几年前,好友的生意刚刚起步,手头并不宽裕。有一天晚上9点多,他突然约我吃夜宵,而且是在一家颇高档的餐厅。原来,他刚和一个重要客户约了第二天共进午餐,对方定在这里,可他从没来过,所以要赶来熟悉一下环境和菜单。“要是明天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就算人家不低看一等,自己也没自信,生意还怎么谈?”他刚吃过晚饭,但还是试了几道菜,又问了服务员几个古怪的菜名,在餐厅里走了一遍。那天我就断定,他的生意肯定能成。
社交场如战场,只要提前到现场走走看看,就能为自己赢得心理优势。尤其是高档场所,常有些奇特的器具和规矩,第一次去的人就算不出丑,心里也难免忐忑。而早到的你完全可以放任你的好奇,或看或问,了解一下怎么吃、怎么用,到时你手法娴熟若此地常客,气定神闲如在自家,对方哪敢轻视?
如果需要你点菜,而你看菜单像做阅读理解题,来回翻几遍还拿不定主意,会给人优柔寡断的印象。但如果你能提前把“阅读理解题”做了,点菜时服务员递上菜单,你一摆手,干净利落地报出几个菜名,顿时显出你的精明干练。如果当天是一个陌生的圈子,而你偏偏又是一个“人多时候最沉默”的人,那你只有早到才有机会和每个人都寒暄几句,以便尽快融入。
三
在你人微言轻的阶段,早到才能从容,迟到就会慌乱,慌乱就会出错。兵法云“以逸待劳”,“逸”从何来?是提前行动和一路急行,赢来临阵时的从容。
早到最好是提前20分钟。少于这个时间,一些准备工作不能从容完成;多于这个时间,气势就会减弱。早到不妨留下“证据”,比如先点一杯饮料或是一份茶点,对方看见空了的杯碟自然就会明白。这样,你的诚意和他的歉意会在后面的交谈中产生微妙的效应。
有早到20分钟的觉悟,才能确保准时。很多次到了约定的时间,却听你在电话里说:“我已经到楼下了,在找地方停车。”然后过了十几分钟才露面。虽然你一脸“我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但对方已经默默给了你“没有时间观念”的差评。那些算准了时间出门的人,一心想的是让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却没有考虑对方的时间效益,而最好的尊重,就是尊重对方的时间。
每个人都尝过等待的滋味,那些早到的人,无非是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
社交应酬应该早到,何况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说起来,打卡机是老板的储钱罐。有人统计,一家100人的公司,员工每次迟到扣20元,老板平均每天就能收回四五百元(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算是给老板找了一份月薪过万的兼职)。月薪3000元的你,何必用一次次迟到,为老板捐零花钱?
更重要的是姿态:早到意味着勤奋,迟到意味着懈怠。当我早到办公室,见到有下属已在座位上打开电脑,都会刮目相看—尤其是前一天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依然早到的人,让我由衷觉得他值得信赖。而迟到的你狼狈不堪,遭主管白眼不说,与你合作的同事也要侧目—你作为团队的一员,别人难免因你延误了工作,在时间上为你的迟到埋单。
写完这篇文章的早晨,大雨倾盆。所幸我有每晚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特意比平时早起,提前45分钟出门。到了上班时间,我已经泡了第二回茶,完成了一件小事,而办公区依然有一大片空位,微信“朋友圈”里则是各种“堵车”“迟到了”,不禁为自己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