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一抹“社”彩
2015-11-28项建达项爱琳
项建达 项爱琳
学生社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和培育学生体艺潜能和特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自主性、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特点的学生社团正日益受到重视。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文件,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为学生社团建设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在此理念下,许多学校纷纷行动起来,把学生社团纳入拓展性课程的范畴,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试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做法,谈谈小学生自主社团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学生自主社团建设的实施策略
学生自主社团,顾名思义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应始终坚持“自主参与、张扬个性、关注体验、开发潜能”,坚持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变“学校命令”为“学生驱动”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社团的主角,把活动的时空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1.组建社团:“我的地盘,我做主”
组建社团是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社团的组建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各方要共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学校层面,要重点做到三个“定”:第一,定时间。开学初,教务处以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将社团活动编排到授课表中,采用集中活动2课时的方式(一、二年级1课时),把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课作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固定时间。这样既保证活动时间,又不增加辅导老师的工作量。第二,定地点。学校对所有教室、功能室等进行统筹安排,使其成为专用的社团活动教室,做到一室多用,一室多牌,确保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第三,定指导师。在师资的选择上,首先把一批多才多艺、富有创造力的老师吸纳为指导师,并推荐一批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其次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聘请社会上团体协会中的热心人士、其他学校的有专长的老师以及學生家长等担任学生社团的志愿辅导员。
学生层面,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长,分1-2年级、3-6年级两个学段,打破班级界限,实行双向选择,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社团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课程表,使学生发展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团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觉得对选择的社团不感兴趣,可以向学校政教处申请“转团”,在名额许可的前提下,学生还可以“走班”学习。
2.选择项目:“学生点菜,老师配菜”
社团活动内容的确立,应充分考虑有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做到科目设置科学合理,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参与面广。
笔者认为,社团可以采用“学生点菜,老师配菜”的自主模式,做到教育消费的自主与独立。如在上一个学期末,就先由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征集活动意向;然后,老师在下一学期开学前根据学生意向申报授课项目,学校审核后确定“课程菜单”,并对各个社团的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组织作出明确的规定,公布招生对象、人数和授课地点;学生再根据老师提供的“菜单”,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意愿,在校园网在线选课平台上自主选课报名,最终确定自己喜欢的社团。对于个别冷门的选课人数不多的科目,则由学校协调安排学习人选。
学校社团活动项目可采用“金字塔”式管理办法,分年级、校级两个不同层次设置社团的活动内容。其中,年级社团活动充分着眼于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注重梯度递进培养;而校级精品社团主要由在年级社团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特长生组建而成,其中有如七巧科技、少年律师、陶艺、创意车模、太阳能利用等社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加专业系统。
3.实践体验:“我参与,我快乐”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让学生尽可能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是其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确途径。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学生积极自愿地投入社团活动,既增长他们的知识,展示他们的技艺,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
(1)鼓励参与管理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组织,虽然是学生自由组合的结果,但同班集体建设一样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建设措施。由此,要特别重视社团组织架构的设置,比如社团名称、团徽、口号的设计,社长、副社长、社团干部的选拔,社团管理公约的制订落实,社团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等,都可直接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体验过程
学生社团活动不是单一地传授某些知识,而是充分运用手脑耳口等多种感官,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体验中学。在实践类的社团活动中,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与开发、活动方案的讨论与设计、活动流程的实施与操作等,学生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比如护绿社团,从发起倡议,到实地进行水文环境检测,选择树苗,再到后续的对树木的维护,学生都要深度参与其中。
(3)搭建展示舞台
近年来,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的开展为各社团的成果展示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在每个学期期末,学校都可以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准备,把本学期社团活动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形式上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录像,甚至现场表演等。平时,学校还可以抓住各种契机,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家长、兄弟学校及社会介绍推广成果和经验。
(4)开发社团课程
相比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生社团课程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活动内容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拓展性的课程,它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课程类型。学生社团校本化课程化,是提高社团品位,打造精品社团的必然选择。社团课程一般包括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适用年级、课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等。指导师主要负责厘清课程目标、内容、课时和实施等,学生则帮助老师分工做好作品收集、图片拍摄、文字校对等工作,为课程编写出谋划策。
4.评价激励:“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为了使社团活动能够高效、良性运转,制订学校社团激励性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一个评价的标准,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人是有差异的,如果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所以,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校用多把尺子来“丈量”学生创造了可能。
学校要制定出台《学生社团量化考核标准》和《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办法》等社团评价制度,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平时巡查和期末考核为主要方式,科学评定教师社团的活动和建设情况,每学期都可以评选出一批精品社团、优秀社团和优秀辅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期末,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表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去,使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受到表彰。如此,学校借助评估和各类评比活动,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主成长。
二、学生自主社团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自社团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展示了才能,陶冶了情操,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时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鲜明特色。
1.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
整齐划一的课程编排很容易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自主社團的开设则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学生社团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发掘自身优势,促进自身发展,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深入社区、基层的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带动社团良性运作,促进了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达600多人次,其中“创意车模”社团已经连续4次荣获全国团体金奖,30余位学生获得一等奖;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劳技创新作品展评、七巧科技等比赛共有100多人次获奖;许多毕业生还顺利通过了省级艺术特长水平A级测试……硕果累累的学生社团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学生社团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社团建设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能引领和指导学生社团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是社团建设的必备条件和必然结果。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师一边借助大专院校名师的资源优势,通过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业务素质;一边立足岗位,潜心研究,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学校现有专业社团指导师50余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0人,获得县级以上“三坛”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称号的21人,获得国家级比赛优秀指导师奖的有8人,还有数十名指导师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
3.学生社团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
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学校的外化形象,更是一种内涵、一种校园文化的底蕴。通过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探索与建设实施,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而因此编写的内容丰富的拓展性校本课程则成为德育工作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也因此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学校、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等称号,省市电视台、《瑞安日报》等记者多次来校报道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而今,漫步在美丽的校园中,可以看到各种场室的墙壁上、教室里、走廊旁到处挂满了绘画、书法、摄影、七巧科技等学生社团的创意作品,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聚合了育人功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从而也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一抹缤纷的“社”彩。
当然,学生社团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其在实际操作中一定会产生许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如何使学生维持对社团的热度和兴趣,如何不断提升学生社团的质量和层次,如何确保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活动时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单位: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2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