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展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2015-11-28刘学梅
刘学梅
[摘 要]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发展人类的思维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多维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发展思维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80
思维训练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巧妙设疑,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要性,但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很多时候是依赖外在的力量去激发才能实现。作为教师,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设疑,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抛出“明明要把3/4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这一问题,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都能轻松解决问题,紧接着抛出问题:“如果明明要把3/4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分得多少呢?”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刚才的办法解决吗?那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刚才办法不行,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这样设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精设习题,变定式思维为扩散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思维定式,缺乏触类旁通和变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练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题多解,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优化方法,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时,出示题目“某水库放水,从7:00开始,每两小时观察一次,如下表:
照这样的速度,水位下降120 cm要放水多少小时?”将这个问题抛出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这样解题:
1.照图表中那样一直排下去,排出结果。
2.用列表法,搜集信息。
根据表格,学生又有了不同的做法:
①先求出速度:12÷2=6(cm/h);再求出时间:120÷6=20(h);②用倍数关系:120÷12=10 2×10=20(h)……
同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可让学生在多种解法中感受数学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读说,变无序思维为有序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对发展他们的思维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还要培养学生会说。凡事贵在坚持,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每一节课都应坚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帮助他们规范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叙述模式。
例如解决应用题,要讲究有根有据,很多学生只会说算式,不能说出解题思路,教师就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学会用“已知……和……,可以求出……”或 “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即使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也要引导学生注重推导的过程,帮助他们有序地表达。
例如,教学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给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具,待学生亲自实验后,启发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模具,将圆柱装满水,倒入圆锥,正好倒了3次,由此推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在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既会说又会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