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式学堂:呼唤精致的适宜教育

2015-11-28张苾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苏式数学课堂

张苾菁

[摘 要]在义务教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苏州市教育局提出打造“苏式学校”、研究“苏式课堂”的构想。从小学数学学科的角度,结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和日常教学实践,从教学之序的精致、教学之度的适宜、教学之意的从容三个维度能看到姑苏特质的数学教学主张。

[关键词]苏式学堂 序 度 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28

对于苏式课堂教学的理解,无论是苏派教学或是苏式教学,在我看来,都是对一组教师群体在教学风格与特征共性上的高度概括和描述,似乎总带有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并不是可以轻易表达的。但细细思考,这种凝练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苏州历史文化的长期熏陶之下,一线教师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实践与追求,有着深厚的根基。而众多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也自然成了苏式教学的领军人物。透过他们的课堂,我们能欣赏到经过时光与智慧打磨之后的教学样板,精致、灵动、简约、扎实等鲜明的教学特质已然成为姑苏名师亮丽的名片,正逐渐催生出苏式教学的风格印记。

一、“序”之精致

研究苏式数学课堂,一定离不开“精致”二字。缜密细致,深邃严谨,这本就是吴文化学术研究的显著特征。苏州的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曲折多变、移步换景,充分体现了“精致”美的主旨;苏州的刺绣,依靠飞针走线的积累,充分展示了慢工出细活的深厚功力。一线的教师虽然与这些民间的能工巧匠工作在不同的领域——“术业有专攻”,但我们不难体察到,在这种相同地域文化影响之下彼此行为方式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运筹帷幄,精耕细作。其一致的前提,是对于“序”的精致建立。数学教学尤其讲究一个“序”字。“序”可以理解为顺序、秩序、工序、程序。毋庸置疑,教学与做工一样,特别讲究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进一步的生长和创造。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倡导的是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大至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小至握笔书写、尺规作图,教师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行为方式的约定,这种相对统一、严格有序的氛围也为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苏式课堂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度”之适宜

江南水乡的温润,孕育了相生相宜的文化气象。一如苏州的园林,既讲究布局,又讲究配合,更讲究层次,既不让人感到突兀,又不让人感到造作,力求实现“人在画中游”的自然意境。经典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度”的准确驾驭和把握。所谓“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程度”和“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联系“苏式课堂”教学的艺术,不也正是在收与放、深与浅、动与静、虚与实、进与退的连续与流动中把握分寸吗?

首先,苏式数学课堂关注张弛有度。在以生为本的理念观照下,我们重视以学定教,即不排斥其他地区已经形成的多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也不盲目跟风;既不提倡教师在课堂中过多的控制,也充分考虑到在集体授课制,特别是大班教学下学生之间的差异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重视教师的引导,积极探索对话与生成的课堂导学艺术,在彼此精神敞开下,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苏式数学课堂追求进退有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长和进步,而这种进步往往是建立在教师能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起点,确立合适的教学切入点的基础之上。数学大师华罗庚提出:“我们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退到我们容易看清问题的地方……”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带着学生退回知识原点,帮助学生感受并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历程,让学生“重蹈人类思维发展的关键步子”成了当下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这种“以退为进”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更自然地体悟到数学知识的“源”与“流”,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动态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通常会以“温婉地示弱”和“智慧地后退”来激发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在关键之处教师的敏锐捕捉、适时进攻和果断介入。

第三,苏式数学课堂讲究深浅有度。数学教学赋予了人们认识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其深刻性便体现在数学精神和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的终生影响。因此,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终极追求。当然,这个目标的达成不在朝夕之间,而在于循序渗透。教师们深谙其中道理,立足于这样的高度,以“不应求全,但应求联”“不应求全,但应求变”的策略来辩证地看待传统的双基教学,重视深入浅出,倡导举一反三,在联系中促进生长,在变化中催生深刻,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

三、“意”之从容

苏式数学课堂很少见到强势的教师在那里喋喋不休,也很少见到对学生过分刻板的要求,更看不到那种贴标签式的课堂表演,这种教学的平和舒展的状态是与苏州人从容淡定、不急不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从容”已经植入了苏州人的文化基因之中,也自然成为苏式教师一种特有的心境。在这种心境的影响下,教师们能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工作的繁忙与琐碎,能较好地调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活动的开展。

从容的心境同样也孕育了苏式教师特有的育人情怀。“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是数学教学的使命,而学生智慧开启的前提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只有在师爱的观照下,教学的精致和灵动才有可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所营造的美的意境才能被更好地感悟,教室才有可能变为真正的学堂。这份从容的情怀,使“以爱启智”成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则,教师不再片面地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和高密度,而是更关注因材施教,重在学生潜能的挖掘和自育意识的激活,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无形的力量,静静地传递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意蕴。正如特级教师徐斌在他的专著《追寻无痕教育》中所谈到的:“理想的教育状态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从容的教育更体现在苏式教师的智慧和坚守上。宁朴勿华是苏式教师的最大特点。在当下部分课堂表现出浮、闹、散、假的不良风气下,苏式数学教学对扎实与质朴的坚持显得尤为可贵。首先,教师们普遍能立足于数学的特点来教学,以落实“四基”为课程目标,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下有效推进儿童学习的自主建构活动,不追求形式上的花哨,而是更关注以文化的方式亲近儿童的生活,优化思维品质。其次,教师们还重视立足于扎实的训练来教数学。知识的积累、技能与方法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训练,许多教师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课前3分钟口算、每周错题收集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正如数学特级教师李新在谈及自己“实在”教学特色时也谈到他的四个“起来”,那就是“小黑板挂起来,投影仪亮起来,教学具用起来,作业本收起来”,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好的方法必须是简单又实用的。不功利、不盲目、不急切、不冒进,这份淡定和从容使教师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每一节课的着力点,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积累,以及情感态度的体验。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式教师追寻的正是这种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渐入佳境的课堂意境。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定的进步。”也许,从容地教,会让我们向这个理想更靠近一步,我们共同期待,能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中闲庭信步,静待花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苏式数学课堂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甜蜜的烘焙课堂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