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农业地区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的规划实践
——以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
2015-11-28朱建达高好好
朱建达,高好好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欠发达农业地区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的规划实践
——以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
朱建达,高好好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点-轴理论在我国发达地区已被广泛采用,该理论在空间开发上理解为由点而轴、由轴而面的发展格局。但欠发达农业地区的城镇,其“点”作为经济中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效应难以形成,“点”之间的联系也无需求,因而点-轴理论无法适用。本文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实践基础上,提出轴-点扩散开发模式,其空间发展采取由轴而点、由轴而面的方式,轴是重点,点是支撑,区域的多个发展轴交织就构成了网络化的经济空间体系。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现代农业试验区;规划
1 概况
2009年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并在2011年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5年多的建设,通过创新开发模式、转型发展方式,以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探索出了创新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轴-点扩散开发新模式。
试验区位于淮河中游,地处蚌埠市怀远县西部,包括省龙亢农场和怀远县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图1)[1],面积390 km2、人口19.6万。
图1 试验区现状结构图Fig.1 The current structure in experimental zone
2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
2.1 点-轴理论的解读
点-轴理论模式是据点与轴线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其应用的基础是点在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具有中心性,点是发展的重点,依据点的需要推进轴的发展[2];因此,点是一定区域的发展极,通过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轴是在点与点之间因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形成,沿轴发展工业等产业和城镇;轴的发展定位、功能设置依据点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需求而定。
2.2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的构建
点-轴理论在空间发展上可以理解为由点而轴、由轴而面的格局[3]。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城镇数量多、规模大、区位好、交通方便、经济基础好等因素,点-轴理论已被广泛采用。但在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由于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设施欠缺等因素,其“点”作为一定区域经济中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效应难以形成;同时,由于商品经济发育不良、产业层次低,导致“点”与“点”之间相互联系的需求不多,因而点-轴模式难以适用。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是指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空间的发展采取线性推进的方式,形成由轴而点、轴点而面的渐进扩散发展格局。第一,选择一条或多条有比较优势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或资源带作为发展轴,或经过培育形成发展轴,通过现代农业开发,构筑发展轴体系;第二,在选定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点”,通过培育,使之成为增长极,并依据发展轴的需求确定其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第三,优先开发等级较高的发展轴和点,并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发重点再逐步延伸到等级较低的发展轴和点,从而实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向平衡转化。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将发展重心由点转向轴,轴是重点,因经济发展需要而构筑;点是支撑,围绕轴而发展;区域的多个发展轴交织就构成了网络化的经济空间体系,随着网络的完善,轴、点的极化作用减弱,扩散作用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就逐渐趋于均衡(图2、图3)[4]。
图2 点-轴渐进扩散模式空间演化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point-axis gradual spread mode
图3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空间演化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patial of axis-point spread development mode
3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引导下的试验区空间发展战略
试验区轴-点扩散开发模式的实施,首要任务是发展“轴”的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点”的培育。
3.1 发展轴
3.1.1 发展轴的选择影响试验区发展轴选择的主要有区域、产业、交通和资源四个因素(表1)。
表1 发展轴选择分析Table 1Analysis of sel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xis
①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是试验区发展的基础,区域战略对其发展的价值取向影响巨大,因此,区域城乡空间布局与经济区划是试验区发展轴选择的重要依据。
试验区的区位和交通基础优越;因此其发展要充分依托这一优势,通过G36高速出入口和307省道的较好交通条件,充分融入大都市的经济圈,追随区域的大发展,加强与区域城镇发展轴和城市群的经济关联,发展基于区域统筹的现代农业产业。基于此,可选用307省道作为发展轴。
②现代农业创新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是试验区形成自我增长能力的基石。因此,产业发展方向和科学布局对特色产业链的构筑、贸工农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是发展轴选择的核心。
试验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标准化示范产业、辐射联动产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为合理布局产业和协调产业间的合作,宜选用307省道为发展轴、3条县道为发展轴的补充,通过空间轴网组织和节点选配,统筹四大产业布局,构筑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相结合的轴向分布形态和专业化分工格局,使技术、信息、市场及相关产业要素得到充分共享。
③依托对外交通干线区域干道是构成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发展轴选择的重要指向。
通过G36高速,试验区至相邻城市蚌埠、淮南在1 h车程内,为发展现代农业城市配套产业提供了空间;距区域中心南京、合肥、徐州仅2 h车程,为发展现代农业都市产业提供了可能;距上海4 h车程,为参与上海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机会。307省道是对外联系干道,试验区可通过借路兴农,扩散农业技术成果,推动经济长廊发展。因此,试验区发展的注意力应优先集中在307省道沿线。
④利于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丰富地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轴选用的基础。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石;芡河等生态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龙亢、河溜古镇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但这些资源分布散,需要加以整合;可选用307省道、046县道和芡河为发展轴,以形成成串成网的有序格局,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3.1.2发展轴的营造经过分析和比较,确定沿307省道构筑现代农业产业的重点开发轴;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展需求向南、北纵深发展,构建046县道辐射轴。
①重点开发轴重点开发轴是试验区经济活动、产业、人口等优先集聚地带和先行发展走廊。
作为重点开发轴,第一,沿轴构筑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种源农业、农业科技研发等科技创新型产业;第二,构建现代农业辐射联动产业开发带,发展食品加工业、农贸物流业等产业;第三,沿轴配套现代农业服务业,重点发展农业综合服务、配套商业、生活居住等设施。
②重要辐射轴重要辐射轴是试验区经济活动、产业优先延伸发展的地带。
作为重要辐射轴,第一是构筑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产业带,发展优质粮食作物种植业、都市农业等标准化示范产业;第二是沿轴推进服务业,发展农业综合服务、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3.2 发展节点
3.2.1 发展节点的选择发展轴上的各个节点是经济发展轴带地域的服务与支撑中心,是轴线集聚和扩散的平台。试验区重点发展的节点应从地位、基础、现状、产业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确定(表2)。
表2 发展节点选择分析Table 2Analysis of sel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point
①地位重要作用明显重点发展的节点一般是区域地位重要,对发展轴支撑作用大、吸引和扩散范围广的城镇或地段。
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来看,沿轴的龙亢、河溜是所在辖区的中心,应继续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处在重点开发轴上的农场镇地位最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队”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9年春节后,市场后面还有一段C5浪回调运行。这个C5浪空间上是否不再创新低,暂不探讨,到时候看市场具体情况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C5浪结束的时间在5月份的全年最重要的日线时间处。
②有一定的基础条件重点发展的节点一般需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包括方便的内外交通、完善的公共设施、良好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通过据点开发来支撑轴的推进和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较好,在农业科研、良种繁育、绿色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已具有良好的基础,也有效带动了周围乡镇的农业发展,已成为区域重要的农贸物流和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龙亢镇、河溜镇是所在辖区的服务中心,基础设施相对较好。规划要充分发挥现有城镇的作用。
③立足城镇分布现状城镇分布现状是节点选择的重要依据,节点一般是沿轴,并符合其地位作用、基础条件及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沿轴选择有较好条件的作为发展中心。
处在重点开发轴上的河溜镇和重要辐射轴上的龙亢镇可作为节点,宜在现有基础上转型发展。重点开发轴上的农场镇距怀远、蒙城县城各35 km,由于两县城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而农场镇恰处在两县城影响力断裂点上,具有极佳的发展机会,可将其培育成蒙城和怀远县城间的又一中心地。
④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好现代农业对于整个试验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试验区的产业须按照现代农业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创新发展模式,走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试验区的产业依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和综合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发展平台支撑,因此,经济开发活动宜在现有农场、龙亢、河溜等镇经济集聚点的基础上予以重组,并根据发展需要可培育黄园、葛圩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节点。3.2.2发展节点的培育在重点开发轴与重要辐射轴交汇处和G36高速出入口处,以农场镇为基础,构筑核心发展区;在重点开发轴、重要辐射轴上构筑龙亢、河溜、黄园、葛圩4个新市镇发展区。
①核心发展区核心发展区是试验区经济社会服务的创新基地,以发展现代农业商贸物流、食品加工、农业科技为主的生态宜居新城,承担整个区域的服务载体功能。
②新市镇发展区沿轴设置4个新市镇发展区,主要承担相关农业服务功能,延伸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成为构筑地域乡村、服务现代农业、加强生态保育的载体。
3.3.1 空间模式基于欠发达农业地区乡村发展规律和现代农业发展态势的把握,采用轴-点放射环形空间模式(图4),构筑由重点开发轴引领、重要辐射轴延展、核心区带动、新市镇辐射的发展模式。
图4 试验区空间模式规划图Fig.4 Planningforspatialpatternintheexperimentalzone
图5 试验区空间结构规划图Fig.5Planningforspatialstructureintheexperimentalzone
3.3.2 空间结构采用“双轴担纲、产业先导,核心居中、新市镇环抱”的空间结构(图5)。双轴为开发轴和辐射轴,组织产业发展;4个新市镇环绕核心区发展,共同支撑和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区。
3.3.3 空间发展试验区的空间形态将经历据点散布、轴-点形成、轴-点延展、轴-点扩散成网4个发展阶段,形态模式在现状四镇零散均布的基础上,向一轴携双镇——双轴引四镇——“井”轴展五镇的方向演化(图6)。目前,试验区已经进入轴-点延展发展阶段。
图6 试验区空间形态发展演化图Fig.6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①现状:各自为政、据“点”发展试验区成立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为主和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影响,相互间合作甚少,各自独立发展,形成零散的空间发展形态。
②前期:乡镇整合、“轴-点”形成试验区成立初,行政区划不变,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开发战略;因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集聚效应,重点开发轴和沿线农场镇、河溜镇的发展得到彰显,形成一轴携双镇的发展形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场镇的中心职能开始形成。
③近期:区域统筹、“轴-点”延展随着重点开发轴产业推进的影响和核心区、河溜新市镇发展的扩散效应,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向辐射轴延伸;龙亢新市镇因辐射轴产业发展的支撑需要而得到推进,黄园新市镇因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的配套需要而构筑;从而形成双轴引四镇的发展格局。
④远期:城乡一体,“轴-点”扩散未来试验区在“轴-点”扩散效应和区域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下,逐步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轴及其支撑服务中心的点系统,整个区域逐步呈现由两类不同等级与功能、职能的发展轴和新市镇所组成的网络型空间,形成“井”轴展五镇的空间形态。
4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对试验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4.1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面积大、分布广。因此,利用“轴”的推进效应,沿轴布置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产业和辐射联动产业,易集中成束和形成示范效应;利用“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轴上选“点”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相对应的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等支撑平台。沿轴推进、据点配套、互动发展,有利于把现代农业开发的各项经济活动紧密结合为有机整体。
4.2 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轴-点扩散开发模式顺应了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在空间上沿轴渐进扩展,并集聚成点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集束经济的效果,突出了重点开发轴的产业引领作用、重要辐射轴的扩散作用和核心发展区的中心地位、新市镇发展区的延伸职能。由轴选点、轴-点推进、轴点延伸,未来必将呈现网络化的发展态势。轴、点一体,构筑经济共同体,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
4.3 引导城乡发展一体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筑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试验区乡村地区的优质粮食作物种植业等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产业和种源农业等科技产业与城镇地区的生态食品加工和农贸物流等现代农业辐射联动产业、农业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创新产业、农业服务和商业配套等服务业紧密结合;通过轴-点扩散模式开发,使产业的沿“轴”发展与据“点”发展的产业城镇相融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5 结语
试验区采用轴-点扩散开发模式是基于所在地区经济欠发达和农业生产为主而采取的空间发展战略。目前,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了农业科研创新引领,标准化生态农业产品生产、生态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农业综合服务和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1]朱建达.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空间规划[J].规划师,2015(1):59-65
[2]蒙莉娜,郑新奇,赵璐,等.区域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9(6):944-951
[3]李晶.“点-轴系统”理论在镇安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2):89-92
[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Plan and Practice of the Axis-point Spread Developmental Mode in Underdeveloped AgriculturalAreas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Longkang Farm Bengbu City as a case
ZHU Jian-da,GAO Hao-hao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0,China
Point-axis theory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in developed areas,which mean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from point to axis then from axis to face in the spatial developmental realm.But for towns located in underdeveloped agricultural area, the"point"as the economic center,its polarization and diffusion effect are difficult to form and there is no deman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oints"so that the point-axis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This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axis-point spread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Longkang Farm Bengbu City modern agricultur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Its spatial development took the way from the axis to point、from axis to face.Axis is a key,point is to supported,the regional multiple developmental axes mixed to constitute the network of economic spatial system.
Axis-point spread developmental mode;modern agriculture experimental zone;plan
TU984;F303.4
A
1000-2324(2015)03-0476-05
2014-05-11
2014-06-26
朱建达(1964-),男,学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E-mail:5228425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