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影响

2015-11-28邵东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市场化商业利率

邵东东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影响

邵东东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本文选取1996-2013年所有上市公司的A股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企业的债务结构的变动关系.实证结果: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后,一般企业的银行信用有所上升,一般企业的商业信用有所下降.

利率市场化;银行信用;商业信用

1 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当局直接控制的利率改为间接的引导,让市场决定利率水平,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先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的,细细想来也算走过了将近20年的改革历程.前年央行公布贷款利率的下限放开,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风险造成冲击,贷款利率的风险会相应的增加.同时,银行会根据自身的贷款政策对企业的贷款利率进行调整,有的企业贷款利率会相应下降,有的企业贷款利率会相应上升,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的企业的银行借款的规模有所不同.基于此原因,企业的债务结构就会有所变化,由于银行借款规模的增加,这些企业的银行信用就会有所增加.同时,另外一些企业会因贷款利率的变动,企业的银行借款规模会有所变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2004年,央行罢黜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所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下限也进行了调整,贷款利率得到了近一步的开放.2013年7月份央行又取消了贷款利率下线的限制,这意味着除了存款利率的限制外,利率市场化已经初步实现了,在利率完全市场化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利率市场化后,各家银行将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市场的情况、同业间的竞争、客户的条件等因素,制定更适合自己的贷款政策.由于不同银行的放贷政策不完全相同,因而贷款利率不再同一,而是“随行就市,按质论价”.

银行对不同贷款对象实行不同的利率,在此,可以把银行贷款客户分为优质客户和一般客户,优质客户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信誉好.一般客户是指除了优质客户以外的企业.优质企业一般会成为各银行的首选.主要因为优质客户贷款数额大,盈利能力强,信誉好,所以在贷款方面议价能力强,能够以较低的利率拿到需要的贷款数额,当然这个利率肯定比利率市场化以前要低.但是,也因为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剩余利润也够多,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可能不需要从银行借款就可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要,所以,利率市场化对优质客户的债务结构波动的影响尚未可知.对商业信用也是一样,优质企业会尽可能的利用内部融资,至于,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信用是上升还是下降,利率对其影响未知.而对一般客户来说,信息不透明,规模小,可抵押品少,效益通常较差,信誉尚未可知,它们也因为规模信誉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加上它们因为业务关系不广泛,所以商业信用方面筹集不到什么款项,只有向银行借款,而银行也为弥补优质客户在利率方面的议价能力不强,必然会一般客户实行较高的利率.虽然,利率上升,借款成本的增加,但因为商业信用的有限性,企业必然会向银行借款.至少相比利率化市场之前可以筹集到资金,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且银行的利率比民间的借贷利率要低得多.由于利率的上升,供应商也知道,银行借款的成本会增加,所以供应商就会千方百计的使自己的自有资金增加,这样一来本来属于自己的自有资金,如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就会相应的减少,以此来弥补银行借款的高成本.同时,由于企业的客户自有资金比较紧张,就会减少预付账款,这样看来,供应商会减少企业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而企业的客户也会减少预付账款的支付,企业的预收账款就会减少,企业的商业信用所占比例也会下降.

假设1:利率市场化后,一般企业来讲,银行信用所占总债务比值上升.

假设2:利率市场化后,一般企业来讲,商业信用所占总债务比值下降.

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数据从上证和深证所有A股1996到2013年的年报中得来,由于金融业特殊的行业性质,剔除了此类公司的样本.公司年报数据从万德数据库下载.对于缺失的数据的记录,给予删除处理.

2.3 模型建立

为了验证上文题出的假设,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模型.

上述变量中,β0代表常数项,β1—β9代表系数.ε0表示误差.

3 实证检验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显示样本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此样本不包含优质企业)

表1 显示样本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分布在0的两侧,平均值接近于0,标准差也相对较小.说明样本中,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分布比较均匀.贷款利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且均值为负,标准差也较大,说明此样本中,银行的贷款利率分布不均匀,这也正好和本文没有优质企业的原因符合.因为优质企业会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取得银行借款,而缺少优质企业的样本,贷款利率分布自然不会均匀.此样本中的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都不高,这是因为本文划分优质企业的标准是在总体样本中,在此样本中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平均值以上才被划分为优质企业,所以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是在总体样本中各自指标平均值之下的,所以,此样本中,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值都比较小.在上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成长性指标中,他们的标准差是最高的.这也说明他们的分布广而且非常不均匀.样本中有形资产比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也较大.样本中的有形资产比例指标也分布比较广.

3.2 回归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F值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银行信用和利率或者商业信用和利率是线性关系显著.同时,在模型一中,上表也可以看出利率,企业规模和折旧税盾,有形资产比例,存货比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用的解释程度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资本结构对银行信用线性关系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主要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变化对银行信用有显著性的影响,他们的系数为正,说明利率上升,企业的银行信用比例将会上升.根据本文前面所述,利率市场化后,一般企业的借款利率会上升,因此,银行信用所占债务结构的比例会上升.对商业信用而言,解释变量利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控制变量中折旧税盾,盈利能力,存货比例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资本结构,成长性和有形资产比例是在5%的水平显著,虚拟变量利率市场化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和商业信用的系数为负,说明利率和商业信用是负相关,利率上升,商业信用会下降.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2.

表2 模型一和模型二多元回归的结果

4 结论

在对上一章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利率对一般企业的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利率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为正,对商业信用的影响为负.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弥补对大企业的议价能力强而降低的利率,导致银行利差减小,就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银行信用上升.利率对商业信用的影响为负,银行增加对一般企业的利率,一般企业的商业信用就会下降,这分别验证了研究假设的1和2,同时也验证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互补的关系.虽然,利率市场化后,对一般企业的贷款成本有所上升,但同时却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它们的发展壮大.同时,本文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些控制变量的回归不显著,还有就是拟合优度过低,这都可能是变量的选择不当造成的.理论支持也不够从分.还要继续寻找相关理论和数据来弥补不足之处.

〔1〕连平.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陈琰,许非.利率市场化下中小企业融资与商业银行定价研究[J].金融经济,2011.

〔3〕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11.

〔4〕董小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时报,2003.

〔5〕刘文芳.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

F830

A

1673-260X(2015)09-0067-03

猜你喜欢

市场化商业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