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的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

2015-11-28施小明王娟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桥涵情景实训

◆施小明 王娟玲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的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

◆施小明 王娟玲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但在Mycos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里却是满足度相对较低的一门课。通过探求满足度不高的原因,发现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不足。为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进行知识迁移能力和情景迁移能力等方面的的探索。

Mycos报告;桥涵施工与检测;学习迁移能力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080

1 引言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计划安排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累计约200课时,道路与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桥涵施工相关工作的占50%以上。在对该学院2010—2012年的Mycos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课程教学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为90%以上,而满足度评价仅有40%左右[1]。为什么学生认为如此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教学与工作需求却有如此大的差距?作为桥涵施工与检测的授课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剖析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教学的自我剖析

图1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Mycos报告2010年度数据

图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Mycos报告2011年度数据

图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Mycos报告2012年度数据

经常听到顶岗实习回来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在工地实习两个月学到的知识比课堂两学期学到的还多。深入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毋庸置疑,教学课堂上讲到的专业知识是实际工作的理论支撑,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实际根源在于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组织方式、课程资源及形式、信息化应用水平、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及热情等[2-7]。对桥涵施工与检测这门课程而言,这种迁移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影响了其对课程的知识迁移能力 桥涵施工与检测是一门建立在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材料等课程基础上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知识的融合度高且高职学生对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的掌握程度普遍不强,导致学生在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课程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普遍不足,进而导致学生的知识满足度普遍不足。如模板验算对力学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对结构设计原理的要求较高,而这些相关的专业课程都是高职学生最大的短板,有时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桥涵施工与检测当前的教学资源类型不足,微课、动画等网络资源不足[2],目前开发的微课资源还相对较少,视频资源也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材,学习平台比较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数字土著”的学习特点,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教学的组织结构特点导致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不足 桥涵施工与检测将桥涵施工各个施工过程概括为桥涵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施工、模板支架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采用的是“离散化”的教学模式。“离散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详尽地学习各个施工工序,但反映的是桥涵施工的一般性要求,难以兼顾各个施工过程对各施工工艺特殊的要求,容易导致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不足,难以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到工程实践上,导致学生的满足度不够。

桥涵施工的特点导致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不足 桥涵施工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既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施工经验的复杂施工过程,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实际工程接触时间较少,对实际施工的工序缺乏直观的认识,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情景迁移能力。

3 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对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的探索

针对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足而导致学生满足度不够的问题,桥涵施工与检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和改革。

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通过应用艾宾浩斯曲线理论来减少学生的遗忘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桥涵施工与检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前后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应用艾宾浩斯曲线理论[3],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减少知识的遗忘,促进教学环节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如在讲授有支架上部结构现浇施工前,应专门拿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模板支架部分、钢筋部分、混凝土浇筑部分的知识进行概要的复习,并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与有支架上部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模板支架部分等充分融合;在讲解后张法施工时,在讲授之前不仅要与有支架现浇施工和先张法施工进行对比,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很好地融合相应的模板支架部分等。这样既可以突出前后章节知识的连续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清楚整个施工工序,以及目前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施工工序中的位置,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化,可有效减少遗忘,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结构识图实训、桥梁施工实训和预应力实训等实训环节中,实习最后均采用逐一答辩的方式,答辩后即可知道自己的答辩成绩,并且鼓励学生为争取更好的成绩进行多次答辩。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认为只要交实训报告就可以及格的错误认识[4],还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学生内心的定位目标,学生对实训内容的钻研和讨论较实施多次答辩之前有很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采用全体参与的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将课堂内容开发出尽可能多的互动性问题。例如:水泥受潮了,应如何处理?运输距离比较远,来如何进行混凝土的运输?假如正在浇筑一片T梁,应如何布置振捣方案?等等。这类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每次课至少有一半学生会参与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尽量能成为平时成绩的最主要部分,学生在几乎每次课都要展示自己的同时,学习动力和热情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而提升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3)积极应用教学空间,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平台,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积极应用教学空间,利用短消息、在线答疑、作业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的知识交流,并且将作业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采用“题同数不同”的方式,也就是给学生的题目是一样的,但其中的数据跟自己的学号及班级有关。如在布置评价混凝土的强度作业时,要求学生在所有数据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学号最后两位乘以0.01或0.02;在进行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量计算的时候,张拉的根数N为自己学号最后一位(为0时取1 0),各段长度加上自己学号后两位乘以0.01或0.02。这样虽然结果很接近,但是计算过程中的数据都不相同,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在作业本上做,然后拍照上传,并将布置的作业作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作业,有效避免了学生抄袭,优化学习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创建的平台,开发更多的教学空间手段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 为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

1)通过加强实训,来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在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环节,如结构识图、模板支架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等均设实训环节中,以贴近实际施工的实训,加强实训环节,来提升学生对桥涵施工的直观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情景迁移能力。

在实训中采用以6~7人为一个小组,以教师指导为辅,实训小组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设计实训成果,介绍实训成果,小组互评辅以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成果评价,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情景迁移能力。

2)结合实际工程来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通过认识实习,走访有代表性的工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保持与工地现场的密切联系,将校企合作和下企业收集到的桥梁资料及和施工方经常沟通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力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施工现场,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

4 结语

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有效掌握专业课知识,更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关键。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而言,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情景迁移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上,通过应用艾宾浩斯曲线理论、参与式教学、教学空间等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加强实训、认识实习等提升学生的情景迁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改革在学院交通工程系的道路与桥梁专业已初步取得一些成就,本专业部分教师对于桥涵施工与检测课程仍在不断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满足度。■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2009—2012.

[2]杨家宽.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210-212.

[3]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 175-177.

[4]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11-12.

[5]郭小平.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与信息技术环境的关系探析[J].学术交流,2007(3):175-177.

[6]陈金平,王秀瑾.谈信息技术对学习迁移的促进[J].时代教育,2008(8):245.

[7]王玉华.学习迁移理论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8-59.

G642.0

B

1671-489X(2015)24-0080-03

作者:施小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桥涵设计与施工;王娟玲,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75004)。

猜你喜欢

桥涵情景实训
情景交际
探讨高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涵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公路小桥涵设计及施工问题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楼梯间 要小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铁路桥涵EBS分解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