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2015-11-28李红美张剑平
李红美 ,张剑平
(1.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李红美1,张剑平2
(1.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智慧教室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对21世纪的教和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提高智慧教室中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价值,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该文梳理了多学科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分析了教学应答系统的引入对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及过程模式的影响;结合智慧教室中课堂互动教学的特点,参照定性建模的方法,采取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联合的行动研究方式,构建了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互动反馈教学结构模式,并将构建的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最后归纳了实施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应答系统;Clicker;互动教学模式;智慧教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学习环境不断升级,智慧教室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1],正在对21世纪的教和学产生深远影响。教学应答系统[2][3](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简称ARS)作为智慧教室中互动媒体的组件之一,具有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4]。然而,智慧教室环境本身并不能自动地改变教学效果,ARS互动教学系统仅仅为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教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则是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智慧教育的需求,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如何将已有智慧教室、互动学习活动设计理念和学科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值得从理论层面加以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一、多学科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是涉及诸多要素的复杂而系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来理解课堂互动教学,所形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要构建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离不开对已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
(一)教育学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教育学视野下的现代教学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大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这四大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教学活动进程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依据教学系统四大要素之间关系和地位的不同,教育界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教学结构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5]。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因此课堂互动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也应遵循着传播学的基本规律。借鉴传播学理论对传播模式要素的提取方式,课堂互动教学的结构四要素包括互动信息发出者、互动信息接收者、互动信息载体以及互动信息本身,其中互动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课堂互动教学的核心;信息传播系统中比较经典的模式包括亚里斯多德模式、拉斯威尔“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等[6]。
(三)语言学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话语分析引入教学研究领域可追溯到1910年,初探课堂话语结构的是贝拉克(A.A.Bellack),他将师生对话置于“结构化(STR)、诱导(SOL)、应答(RES)、反应(REA)”的框架下分析。梅汉(H.Mehan)把贝拉克的“SOL-RES-REA”对话单位作为“教师主导”(Teacher Initiative)、“学生应答”(Student Response)、“教师评价”(Teacher Evaluation)这一“IRE”的对话结构来表现,尝试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作出新的解释[7]。英国伯明翰学派(The Birmingham School)提出了IRF模式(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或者叫做伯明翰模式,他们认为师生互动最基本单位是师生问答与交流的“回合”(Exchange),通常由引发(Initiation)、反应(Response)、反馈(Feedback)或后续行为(Follow-up)三个部分构成,教师完成引发、反馈行为或者后续行为,学生完成反应行为[8]。
(四)心理学视野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2002年,佐斌在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时发现,师生课堂互动外显行为呈现出双向性、情感性、教师主导性等特点,通过对六年制小学五年级语文、数学课的观察,认为教师的言语行为引发了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又引发教师的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如此循环是课堂中发生最多的,进而认为课堂师生互动遵循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操作序列,由此他总结出了具备一定抽象层次的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模式体现了IRF 模式在特定课堂情景中的运用,比如“教师提问”归属于教师“引发”,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归属于“反应”,教师言语评价、教师追问和点头示意归属于教师对学生反应的后续行为[9]。
综上所述,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着重关注整个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课堂互动教学的结构模式;另一类则从某一层次或视角入手,鉴别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构建相对完整的描述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操作序列,形成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模式。归纳起来,以上两类研究分别从静态地考察各要素之间关系和动态地分析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操作序列这两个层面展开[10]。然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呈现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果割裂动态的课堂互动教学过程和静态的课堂互动教学结构之间的关系,那么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因此,兼收并蓄以上两类研究思路有利于构建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
二、ARS对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影响
(一)ARS对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的影响
尽管不同理念下的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形态各异,但一般都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大要素,要素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是核心。传播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要素为传者、受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对应于课堂互动教学,其结构四要素分别为互动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互动媒体和互动内容本身,因此课堂互动教学的一般结构模式理解为这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稳定结构形式。ARS引入课堂互动教学,只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媒体,并不能成为课堂互动结构模式的第五大要素,但对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带来较大影响,主要体现互动媒体与互动内容、互动信息发出者、接受者的关系上。首先,丰富了课堂互动媒体类型,优化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关系,增进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没有教学应答系统的课堂教学中,在同一时间内教师通常只能和学生个体互动;如果与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整体互动,教师也只能通过分析部分学生的反馈信息来推测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师生互动的低准确性和互动信息传播的不均衡现象。而ARS凭借其无线通讯能力和系统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内教师能够准确接收并处理全班学生应答反馈信息的功能,从根本上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其次,提高了教学媒体的使用率,改进了互动媒体与互动内容、教师的关系。教学应答系统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功能,都离不开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媒体的共同作用,因此可以提高课堂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率。同时,教学应答系统自身具有的精细化处理学生互动反馈信息的优势,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实现了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和生成化。只有基于学生准确真实学情的课堂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互动结构要素的协同作用,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针对性和适恰性。
(二)教学应答系统对课堂互动教学过程模式的影响
不同理念下课堂互动教学过程模式也不约而同地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核心,课堂互动教学过程模式通常都具有师生互动时间的有序性、师生互动过程的完整性、师生互动过程的抽象性、师生角色的不稳定性等共同特性。本研究借鉴辛克莱(Sinclair)和库尔特哈德(Coulthard)的IRF模式作为课堂互动教学一般过程模式,因为该模式反映了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事实上,IRF模式只是揭示了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单元,课堂中真实的师生互动会在IRF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教学沟通单位,即“教学循环”,比如IRF(引发—反应—反馈或后续行为)、IRF/F(引发—反应—反馈或后续行为—反馈或后续行为)、IFF(引发—反馈或后续行为—反馈或后续行为)、IRF/R(引发—反应—反馈—反应)、IR[IR(IR)]F(引发—反应—[再引发—再反应—(再引发—再反应)]—反馈)和IRF/RF(引发—反应—反馈/反应—反馈)等等[11]。
教学应答系统支持下的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仍然遵循IRF最基本的互动逻辑单元,即引发、反应、反馈或后续行为三大环节,但其引入进一步丰富了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一是丰富了“教学循环”。通常教学应答系统和同伴教学会同时引入课堂互动教学,它能够进一步促进师生互动、班级互动和小组互动,逐步减弱或消除师生之间信息流向的不均衡现象,教师在获得及时准确的学生反馈信息的情况下,能更加科学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课堂互动过程会受到学生学情的影响,这就增加了下一环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教学循环”将更加丰富多样。二是丰富了课堂互动的形式。在没有教学应答系统的课堂里,囿于人为因素、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课堂互动序列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两环节简单互动为主,生生互动、班级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相对缺乏,学生参与性差、课堂气氛沉闷和课堂互动低效。而基于教学应答系统的课堂互动教学,既保留了师生口头言语互动,也丰富了师生间的互动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师班”互动的电子化,即教师与全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既保留了即时便捷的口头“师班”互动,更具有精确有效的测验和练习反馈,在同一时间内教师可以顾及全班学生,从而消除了课堂互动对象和内容不均等现象;第二种是师生互动的电子化,即教师与个别或部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虽然它仍需通过师生间的口头话语实现信息传递,但在互动对象和互动内容的选取上已突破了教师主观的局限性,抢答、抢权和淘汰赛等互动形式促进了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性。
三、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多学科视野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有助于认清ARS对课堂互动教学结构模式及过程模式的影响。课堂互动教学的结构模式全面把握了教学系统的结构要素,但课堂互动教学的流程比较笼统,不利于付诸实践;课堂互动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是具有明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但缺乏理论高度,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本研究将结合课堂互动教学的结构和过程模式优点,兼顾面向智慧教室的ARS课堂互动教学特点,参照定性建模的方法,采取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联合的行动研究方式,构建面向智慧教室的ARS课堂互动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构建的过程
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是多种多样,教育工作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教学模式构建的行动研究。从模式建构方法论来看,教学建模的方式通常包括总结归纳法和理论推演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构建不可能单纯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综合利用总结归纳法和理论推演法的优点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模式构建的主流趋向。
本研究选取的合作研究学校是某省某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住宿制省级重点高中,是该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学校,其信息化教学的特色使该中学已成为屈指可数的该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和国家信息化教学试点学校。其数字化教学环境如图1所示,该数字化教学平台基于BS架构,采用“ASP+SQL”开发,可运行于IIS和其他支持“ASP+SQL”的Web服务器平台,教师和学生都配备移动终端,教学应答采用安装在笔记本或PAD上的虚拟应答器。
图1 数字化教学环境
自2012年9月份与实验学校初次联系开始,至2014年6月份完成初步研究,前后历时将近两年。事实上,该校早在2011年9月已启动了应答系统的教学试点工作,从智慧教室的视频录播系统,可以查看到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各学科教研公开课的视频录像资料,研究发现虽然老师们已初步熟悉了应答系统的教学应用,但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换句话说,应答系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尚在实践探索中。因此,本研究面向应答系统的教学应用的实际需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取向,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再辅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等。模式构建的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图2 模式构建的流程
(二)面向智慧教室的ARS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中的教学环节,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尝试将互动教学的结构要素与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关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该模式以智慧教室为支撑,突出了ARS在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动态调节作用,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最佳状态。
在与一线教师的合作过程中,笔者曾多次优化和改进模式的雏形,使模式在操作程序上日趋完整,实现环境和策略相对完善。经过将近两年时间的研究,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逐步构建形成,如下页图3所示。整个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操作序列、实现条件(教与学策略、工具资源等)及效果评价[12],整个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作为“方向盘”,以符号互动理论、反馈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维果斯基社会历史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教师的实施策略体现在问题驱动、引导、调节和评价,通常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策略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自我评价等,教与学的环境和工具、教与学的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体化模式中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涉及三个阶段七大环节。课前阶段包括:(1)教师备课和模拟上课,学生作业和预习;(2)课中阶段包括:根据预习反馈确立教学起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完成课堂笔记;教师呈现问题,学生应答,全班即时反馈;根据应答情况采用同伴教学或全班讨论,学生点评;教师讲评和补救,学生依据反馈调整学习;(3)课后阶段包括分层作业、拓展练习和教学反思。
下页图3中虚线箭头展现ARS在课前、课中、课后反馈中的作用,基于ARS的课前、课中、课后反馈教学结构模式如下页图4所示。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分别为课堂教学提供课前和课后反馈。ARS应用在课中教学时,在45分钟内应答问题通常控制在3-5个,大多数采用3-4次集中反馈环节,在新授课和练习题课中都可以运用。当运用在新授课时,第一次为复习检查性反馈,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次为新授效应性反馈,旨在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次为巩固深化性反馈,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第四次为运用发现性反馈,测查学生掌握规律的创见高度。当该模式运用在练习题课时,第一次反馈是基础型习题,应答问题按照再现性智力水平而设计,是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第二次反馈是基础知识纵横联系的习题,应答问题按照发现性智力水平而设计的组合型习题,第三次反馈是“双基”转化为“双力”的习题,应答问题按照发现性智力水平而设计的一组发展型习题,第四次反馈是求异思维题,应答问题是按照知识规律设计的一组培养创造思维的习题。每次反馈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前一次的反馈都为后一次的反馈提供反馈信息,因而反馈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
即时动态地以直方图或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的应答结果不仅给师生提供了即时反馈信息,而且更是展开同伴讨论或全班讨论的理想时机,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批判反思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起点。课中ARS教学应用通常与同伴教学联系在一起,在呈现问题、即时反馈之后的同伴互动环节,其箭头走向必须参照实施同伴教学的算法,因此同伴讨论或班级讨论的具体操作步骤有赖于学生对应答问题的实时反馈信息,如下页图5所示[13]。如果正答率低于30%,则需要教师重新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学生再次应答;如果正答率高于80%,则直接进入教师讲评和分析补救环节;如果正答率界于30-80%之间,正适宜开展同伴讨论和全班讨论,说明学生对相关概念问题有所理解,但仍存在错误观念或认识偏差,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学生对问题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那些隐秘的、模糊的、不确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问题的偏见和误解)都可以得到激活、显现和暴露。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似度大,所以同伴教学更有利于揭示错误发生的原因。
图3 面向智慧教室的ARS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
图4 基于ARS的课前课中课后互动反馈教学结构模式
四、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本文将结合中学文科历史课程和理科数学课程,尝试将所建构的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案例设计以互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和目标为指导,依赖智慧教室及教学应答系统等学习环境的支撑,发挥了教师教学组织和引导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图5 实施同伴教学的算法
(一)高中历史学科应用案例
本案例选取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三册(必修)专题二第一节中《四大发明:中国古人的智慧》作为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四大发明的贡献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从内容上看本案例属于文化史的内容,具有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的特点,需要用一条体现四大发明文化精神的主线贯穿其中。本案例在参阅大量优秀资源的基础上,以中国古人的智慧为主线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三个阶段:在课前阶段,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布置情景探究预习、上传情景教学资源,学生则完成情景探究预习、上传预习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在课中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提供脚手架开展情景教学、对情景探究学习应答结果作出反馈,学生则参与情景学习、情景探究学习结果的应答;在课后阶段,教师布置拓展作业、撰写教学反思,学生则完成拓展作业、上传作业结果、展开自我评价[14]。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认识了中国四大发明,领略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科技和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后来发展滞后的原因。首先,本案例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技术优势,创设了生活化情景、问题化情景、角色化情景、时政化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其次,小组合作学习采用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充分利用智慧教室提供的技术支持,将课堂拓展延伸至课前、课中和课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师生与媒体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再次,合理地利用教学应答系统获得及时反馈信息的同时,也为动态生成和展示学生的智慧灵感提供了便利,历史学科虽然也有一定的规则与规律,但更充满着独特的体验性和感悟性,在学习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观察角度、知识层次、生活阅历,在学生头脑中就会闪现出独特的内心解读和个人感悟,较好地体现了互动教学的反馈及时性和动态生成性[15]。
(二)高中数学学科应用案例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5(必修)第三章第3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画可行域,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教学难点是目标函数的几何化转化以及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16]。教学过程设计包括三个阶段:以课前作业的反馈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四道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并熟练掌握画出可行域;课中新知识的展开通过设计一套变式题组,旨在让学生在变式中体会各种不同的目标函数化成直线方程后,直线不同的倾斜程度对取最优解的影响,让学生接触其他类型的目标函数;最后完成课后拓展练习。
本案例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和化归的能力,提高了数学建模能力和意识。首先,本案例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丰富的实践意义情景中,加强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其次,采用同伴合作讨论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了智慧教室的优势,把45分钟的课堂拓展到课前和课后,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再次,合理地利用教学应答系统,有效地实施了反馈教学,经过课中多轮的集中反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创造性地学习,突出了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及时性,多次反馈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施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仅仅为教学应答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般的指导框架,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适当调整。
(一)要重视学科差异
不同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理科的问题设计明显具有收敛性特点,教学内容更具严密性和逻辑性,文科的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发散性,因此不同的学科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会有所不同,本文所建构的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因为学科性质的不同,在实践应用中应当进行适当微调,比如文科应强调情景创设,理科应突出师生反馈后的即时动态调整。
(二)要关注学生分组
小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为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学生分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互动学习中,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的分组设计,合理配置学生座位;根据任务和情况的不同,通常采用均衡分组,让每个小组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团队,共同承担小组的责任,均衡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力和动力的来源。
(三)要配备教学支持人员
智慧教室中的大量信息化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教学应答系统在注册、应答、收集信息、分析反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智慧教室中教和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支持人员的鼎力相助,教学支持人员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能在小组讨论时帮助教师一起辅导小组学习。
(四)要认识到模式的局限性
构建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方法,但教育界对于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肯定态度,认为教学模式是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引领和借鉴作用;另一种是持否定态度,认为教学模式固化人的思维,不利于创新。中国古代学者就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17],建构和实施教学模式,最终为了超越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强调建构教学模式重要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模式的局限性,应用所构建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时,应当综合考虑教学中的诸多因素,以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为一般框架,将基于ARS的课前、课中、课后互动反馈教学结构模式、同伴教学的算法模式合理组合,融会贯通,形成适合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而实现从“有模之术”发展到“无模之境”,最终超越这种教学模式,这也是教学建模、选模、用模、评模的精髓所在。
[1]张永和,肖广德,胡永斌等.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景识别——让学习环境有效服务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89.
[2]李红美,王梨清.论ARS教学应用的优势与挑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3):62-68.
[3]李红美,张剑平.教学应答系统应用研究的现状与热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2,(5):128-134.
[4]刘凌冰,姜文学.电子表决系统在大班型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英国萨里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04-108.
[5]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6):3-8.
[6]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35.
[7][11]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10]霍涛涛.反馈技术支持下课堂互动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9]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1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4-47.
[13]Lasry N.Clickers or flashcards:Is there really a difference?[ EB/OL].http://www.cdc.qc.ca/parea/786630_lasry_john_abbott_article_ENG_PAREA_2006.pdf,2015-08-08.
[14]阙仁镇.高中历史课程数字化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5]李红美.基于教学应答系统的课堂互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6]《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214813d376baf1ffc4faddb.html,2015-08-08.
[17]艾克柔.普通中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6-32.
李红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muzi@ntu.edu.cn)。
张剑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21zjp@zju.edu.cn)。
2015年9月3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The ARS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mart Classroom
Li Hongmei1,Zhang Jianpi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19; 2.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The smart classroom,as the high-end form of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has mad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how to improve the value of mobile terminals in smart classroom becomes a realistic problem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must to face with.The paper reports th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RS to the general structure model and process model.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smart classroom,referring to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modeling,using the researchers and frontline teachers’ joint action research method,it constructs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before class,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based on ARS in the smart classroom environment.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math and history subject.At last,we also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iced when the mode is implemented in classroom.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s; Clicker;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Smart Classroom
G434
A
1006—9860(2015)11—0103—07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智慧教室中基于ARS系统的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D/2013/01/05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学应答系统促进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6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虚实融合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CA1300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