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2015-11-28尉小荣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评估信息化

卢 春,尉小荣,吴 砥

(1.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湖北 武汉 430079)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卢 春1,尉小荣2,吴 砥2

(1.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湖北 武汉 430079)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对于科学准确反映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导我国教育信息化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以及评估相关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梳理其研究视角,跟踪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研究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创新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实践领域,逐步加大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制定的影响,对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推动绩效评估向客观化、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迈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分析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重建设”到“重应用”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视一系列设备、资源和软件的基础建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目前关注重点逐步转到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重视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反映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效果、投入产出情况的重要依据,已受到各地区、学校的逐步重视,相关评估活动也在积极开展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并启动了“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等重点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3]。通过近十年的巨大投入,随着高校互联网络建设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再到“农远工程”的全面开展,以及全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央财政以及地方配套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投资过千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偏低,从社会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投入和社会产出之间依然存在巨大落差[4]。

随着对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关注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从起步阶段向应用阶段的全面升级,有必要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绩效评估纳入其发展整体框架中,并给予重点关注,同时评估重点也应逐步由建设水平评估转变为绩效水平评估。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不仅是《规划》制定之初的科学设想,也是当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各层面相关政策均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进行了长远布局。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5]中明确提出“支持推动教育评估评价的科学化、多样化和模式创新”,各省也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估工作。湖北省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采取省级督导、县级自评、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他评的“三评并举”方式进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概述

各级机构面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其中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同应用效果的低产出不仅是公众关注的教育领域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提升管理效能的现实难题。从省、市级层面对区域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进行评价,通过绩效评估的科学手段找出影响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解决目前发展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依据教育信息化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思路,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办法,对区域或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目标完成情况、实施效益等给予评价。目前相关评估主要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评价。宏观层面绩效评估可反映国家(或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实证数据,使得教育决策的过程有据可依,逐步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微观层面绩效评估可以反映学校信息化发展、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等发展情况。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应依据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结果,有方向、有重点地加强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二、国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情况

世界发达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0)提出,变革美国教育,必须进行革命性的结构变革而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要求各级教育系统持续对教育系统的绩效进行监督和测量。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组织开展实施国际范围的大型评估,如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其中,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6]、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项目(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7]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全球范围的大型绩效研究项目,以PISA项目为例,亚太地区国家为数众多,如表1所示[8]。

表1 亚太地区参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国家数量

续表1

从国际机构来看,国际组织机构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并发布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均侧重于信息化对教育所形成的结果及影响。从2005年开始,“ICT促发展伙伴关系”联盟制定并发布一系列“ICT核心指标”,该联盟主要成员有国际电信联盟(ITU)、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发展论坛(UNCTA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等十余所组织机构[9]。2005年,作为“ICT促发展伙伴关系联盟”主要成员之一的世界银行开展了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以ICT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影响、监控与评估、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规划和实践、具体教学工具、教师教学、内容与课程、教育和学校政策等视角对ICT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评价[10]。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信息化评估指南》报告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概念框架,主要由6个要素组成:学校、系统、教师特征、ICT教学实践、学生特征、学习成果。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评估制定并在东亚和东南亚开展了教育绩效标杆管理试点工程(SABER),SABER构成指标框架主要包括“政治承诺”“学校参与”“基础设施”“教师发展”“运用”“参与、技能和输出”“结果和影响”以及“公平”[11]。

在国家层面,2011年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国际经验》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其中包含21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别报告,报告建议在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共同采集相关数据,增进各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和实践方面的交流,并评估其成效[12]。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早,评估体系完善,并且评估工作通常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开发了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STaR)评估量表,部分州从2001年开始推行使用STaR评估量表衡量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硬件及网络环境、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资源、学生考核与成绩是STaR评估体系关注的主要内容[13]。英国教育通讯和技术署(BECTA)在2006年发布了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体系(SRF),学校利用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校信息化。经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领导力与管理、发展规划、学习能力、评估、专业发展、资源等六个要素[14]。加拿大统计署与加拿大教育部长委员会联合实施了泛加拿大教育评估指标项目(PCEIP),教育信息化评估作为该项目的组成部分,其评估要素主要包含生机比、连接网络比率、学生使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活动情况,以及ICT应用面临的障碍等[15]。对以上三个国家开展教育信息化所采用的评估框架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16]。

表2 美国STaR、英国SRF、加拿大PCEIP评估框架比较

亚太地区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对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一系列大型项目,项目投入、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师、学生成为其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的要素[17]。韩国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评价[18][19],其评估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学活动信息化应用、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学术研究信息化建设、教学与研究信息数据库建设等[20]。韩国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采用访问、能力、使用和满意度四项指数测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21]。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估实践。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定期对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进行专门的研究评估,研究规划实施的有效性,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为推进下一个规划提供一些建议。从总的趋势来看,一方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应贯穿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整个过程,建立一种周期性滚动绩效评估的机制,可以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信息化评估数据库的建立极为重要,通过数据库可以准确了解各级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三、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分析

(一)相关学术论文统计

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段设定为2003-2014年,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或CSSCI,检索“((主题=教育信息化)并且(主题=评价))”,共获得213篇相关文献。检索“((主题=教育信息化)并且(主题=绩效))”,共获得74篇相关文献。检索“((主题=教育信息化)并且(篇名=绩效))”,共获得43篇相关文献。相关参考文献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2003-2014年研究论文年度分布

以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文献中,关注评价内容的文献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2006年达到顶峰,虽然在后续几年出现了回落,但在2011年又出现一个论文数量的高潮,恰逢《规划》制定期间。从最开始的零星研究到几年后的增长,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显然已经引起了国内学校的关注,尤其是最近几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的逐步走高表明该领域一直是国内的研究热点。在关于评价的研究论文中,以“绩效”为主题的论文数量大约占到一半的比例,表明利用绩效思想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主流。同时以“绩效”为篇名的论文逐步呈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顶峰。

(二)国内相关研究项目

国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相对较晚,直到近十年绩效评估相关技术和方法才进入到教育信息化领域,这些研究通过各个层次的基金项目得到资助。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检索的学术期刊及其支持基金项目进行梳理,仅列举省级以上资助项目。通过比对各层次项目资助数量,在对发表论文受资助项目来看,国内高级别(国家级、部级)项目与省级项目基本持平。结合相关学术论文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有较大部分仍在进行理论研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对绩效评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操作性方法研究较少,如表3所示。

表3 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支持项目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相关研究可归纳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评估方法、绩效评估实证研究、绩效评估实践研究。

(三)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研究

近几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构建原则如下所述。张红英提出制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实际以及可延续性等原则[22]。胡明辉认为远程教育绩效评价应遵循动态性原则、注意外溢性收益[23]。陈明选认为中小学校园网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营造学习环境、支持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24]。刘鹏图等提出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现实性、可延续性等原则[25]。郑兰桢等认为评价指标的制定应遵循“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为根本”的原则[26]。张喜艳等认为教育信息化绩效具有广泛性、相关性、递进性和迟效性、无形性和不可评估性、不确定性等特征[27]。

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及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应当遵循如下几个主要原则:科学性、可操作性、可延续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和指导教育信息化相关技术和政策的具体实施,指标的制定一方面要关注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律,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及时关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指标体系内原有指标和新纳入指标都应当进行必要性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尽可能少的指标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刻画和描述。

可操作性原则:在指标的设定过程中,特别是在测量层面指标的制定上,既要考虑前面提到的科学性,同时还应重点关注指标在现实中的可采集性问题,要求指标通俗易懂而且方便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进行数据的收集及处理,同时还应当与现有官方统计数字相结合,减少数据的重复采集,准确、及时地收集到各学校、各部门相应的信息资料。

可延续性原则: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参与的过程,并且是动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在时间上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能够为一段时间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方向,找到关键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在内容的延续性上相关指标体系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不断适应实践和发展的需求。

(四)对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关注重点从基础设施转向教学应用,评估体系指标数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从不同维度下指标数量变化来看,对于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方面的关注呈降低趋势,转而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2010年黄琼珍提出了体现信息化教学资源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绩效评价指标[28]。2010年化方等提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29]。2011年成江荣等同样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30]。2011年陈巍巍等提出了包括人力、财力、个人消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应、服务与管理等高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31]。2012年吴海燕等根据教育信息化业务模型建立了绩效评价元模型和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2]。2013年王丽红提出了适用于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33]。2014年吴砥等提出了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等五部分的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34]。

为进一步了解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发展趋势,参考最近几年具有代表性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分类维度,对各维度下相关指标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同维度指标数

经对比分析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关注重点由教学资源转向校长领导力,由元模型又转向基本评价模型。就整体而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数量呈减少趋势。

从各类指标数量在评估体系中所占比例情况来看(如图2所示),对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相关指标的关注正在逐步降低,这一趋势从侧面反映教育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进度快于其他方面。对教与学应用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表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当前关注重点主要在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上,并以此真正带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提升。

图2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发展历程

(五)对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涉及教育、数学、管理、信息等多个领域,一方面需要将传统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到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研究以及实践活动形成新的交叉研究方向。绩效评估的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调查或专家咨询的方式从较多指标中选取重要指标。在指标权重确定上通常采用的有德尔菲法、平衡计分卡法[35]、模糊绩效评估方法、专家调查加权法。

在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构建方面,王有远等通过灰色理论对教育信息化水平、经济与社会效益、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36]。刘鹏图等通过采用德尔菲—模糊绩效评价模型来解决教育技术工程绩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和评价过程中的定性问题。李新晖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并定义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层次标准[37]。杨斌等借鉴美国STaR和英国SRF评估结构建立了包括横向影响因素和纵向发展阶段的二维绩效评估模型[38]。王兴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了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39]。黄涛等引入绩效技术ISPI模型分析了“农远工程”应用发展绩效[40]。张晓卉等建立了基于EEE模型的农村基层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41]。张进宝等构建了教育信息化CIPO模型,该模型从四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四个层次分别是情境(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Outcome)。该模型有助于评估者全方面综合考察区域教育信息化全貌,并更加关注教育信息化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效益与效率的评估[42]。祝智庭、顾小清等建立了三维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三个维度分别是视角维、发展维和角色维,并在具体的评估中根据相应的评估指标分别从用户视角、运营视角、财务视角和变革视角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描述[43]。焦宝聪提出的基于DEA理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分别对学校信息化投入和产生效益制定指标类型,通过模型计算教育信息化投入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从总体上评价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状况[44]。

(六)对绩效评估实践的研究

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逐步应用到教育信息化相关建设过程中,并对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进行实践研究的情况来看,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绩效评价技术或手段的重视大体上呈增强趋势。

高岭等从绩效的角度对农村教师IT培训项目过程、方法、内容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后续提升工作水平的建议[45]。岑健林建立了佛山市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挖掘与发现佛山市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46]。封昌权对淮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绩效调查,并据此提出了推进该市现代远程教育区域推进的建议与对策[47]。鲍顺萍等分析了云南省2009年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绩效[48]。陈永光利用模糊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进行实证分析[49]。胡征兵等建构了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并对绩效技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50]。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在推动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规划的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湖北、江苏等区域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并以此推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政策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育信息化绩效研究趋势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开展绩效评估既是贯彻落实《规划》的明确要求,也是确定教育信息化行动目标、实施行动方案、评价行动结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重点,如“三通工程”在宽带网络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优质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提升、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可适度参考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经验。如美国采用STaR评估量表衡量地区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英国用SRF评估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等。

(一)逐步重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缺乏宏观通用、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巨大障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准确评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科学指导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段设定为2003-2014年,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或CSSCI,检索“((主题=教育信息化)并且(主题=指标))”,共获得101篇相关文献。其中2011年有10篇,2012年有9篇,2013年有15篇,2014年有10篇,表明近几年指标体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而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将会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在政策实施方面,上海、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宁夏等20多个省市积极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指标体系以及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方案,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将会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向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二)逐步重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实践工作必须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合理结合。第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中信息化的各项关键影响因素,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地区间呈梯级差异,同一指标在不同地区间各有差异,各地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时,不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通过充分考量地域、发展阶段等环境因素,并根据各区域教育信息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教育信息化的动态提升效果作为主要考量依据。第二,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逐步重视过程性证据,各项指标均需要大量的文件、记录或证书等作为支撑开展量化评价,推动建设一批绩效评价实践研究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观测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多渠道基础信息资源,跟踪掌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实情况。第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逐步摒弃了过去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将质性评价作为量化评价的补充,由量化评价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建设具体方向,根据质性评价对量化结果进行归因分析。越来越多管理学等方面的评估方法也逐步迁移到了教育信息化中,例如平衡计分卡、标杆管理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三)逐步重视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科学制定、正确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规范和保障,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有力杠杆。第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性实施过程,目前部分省市纷纷开展了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估工作,积累了大量历史性数据,能够作为区域间教育信息化横向对比和纵向增量分析的科学依据。评估结果的分析也更趋向于专业化,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引入,也确保了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第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结果也逐步成为衡量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以及建设目标达成情况的主要依据,同时大量学术和实践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决策制定,并逐渐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面向教育信息化动态监测、动态反馈以及动态管理的科学抓手。第三,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结果也逐步成为地区和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一方面作为资源分配的参考依据,能够推动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引导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五、结语

从整体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基本进入了应用期,并正向融合期迈进。“应用为驱动”“技术与教学深入融合”“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动力不足,实践指导能力较弱,一方面以绩效评估为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目前缺少能够直接可用于指导区域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工具和指标;另一方面是区域或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进行前瞻性、实践性研究支持不足,大多数研究仅关注教育信息化评估结果,缺少可用于横向对比和纵向增量分析的历史性数据,且评估结果也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作为支撑。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性实施过程,不仅需要突出资源建设、应用效能方面的内容,探究深层次关键影响因素,而且还需要对比研究适应不同绩效水平和发展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实现精准评估、反映实效,并进一步提升建设效能。国家应当逐步加强对地区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引导能力,推动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有方向、有重点地加强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费比。通过绩效评估的结果最大层度上减少在设备、资源等方面的重复建设,推动从制度层面上在资源集聚、服务整体购买等更为经济的建设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和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估等专项研究;加大在制度建设、评估工具、评估流程等方面的策略研究;跟踪国际先进国家的政策经验,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现状评估,提供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的对比研究,逐步形成重视绩效评估的发展环境,以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具为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3]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xxgk_144240.html,2012-09-05.

[4]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5):21-26.

[5]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EB/OL].http://emic.moe.edu.cn/edoas2/emic/messageView.jsp?infoid=1366185539419160amp;id=1409641607943155,2014-09-02.

[6]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EB/OL].http://nces.ed.gov/surveys/pisa,2015-03-03.

[7]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EB/OL].https://nces.ed.gov/TIMSS,2015-03-03.

[8]UNESCO.The Use of Student Assessment for Policy and Learning Improvement [R].Bangkok:UNESCO Bangkok,2013.

[9]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杨京英,熊友达.信息社会世界峰会《ICT核心指标报告》——《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系列报告之三[J].中国信息界,2011,(10):67-72.

[10]Michael Trucano.Knowledge Maps:ICTs in Education[R].Washington,DC:Infodev,2005.

[11]教育信息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与行动 [EB/OL].http://www.ict.edu.cn/ebooks/b3/text/n20130425_605.shtml,2015-06-11.

[12]美国发布国际比较研究报告 聚焦21个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实践 [EB/OL].http://www.ict.edu.cn/ebooks/b3/text/n20140604_6356.shtml,2015-06-11.

[13]汪琼,陈瑞江,刘娜.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4):10-14.

[14]左晓梅.英国Becta关于学校ICT效益的研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11-16.

[15]G Douglas Hodgkinson.The Role and Relevance of Ines in Canada[J].Comparative amp;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2,31(2):111-122.

[16]吴砥,尉小荣,卢春,石映辉.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92-99.

[17]黄松爱,唐文和,董玉琦.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8):89-93.

[18]Seung Eun CHA,Soo Jin JUN,Dai Yong KWON,et al.Measuring Achievement of Ict Competency for Students in Korea[J].Computers amp;Education,2011,56(4):990-1002.

[19]JaMee KIM,WonGyu LEE.Meanings of Criteria and Norms:Analyses and Comparisons of Ict Literacy Competenc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Computers amp; Education,2013,64(2):81-94.

[20]崔英玉,孙启林,陶莹.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48-54.

[21]JaMee KIM,WonGyu LEE.A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Students,Teachers,and Parents:in Korea[J].Computers amp;Education,2011,56(3):760-768.

[22]张红英.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06-108.

[23]胡明辉,马如宇.以绩效评价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6):24-26.

[24]陈明选.中小学校园网投入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7,(7):72-75.

[25]刘鹏图,谢幼如.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的绩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21.

[26]郑兰桢,黎卓茹,钟洪蕊.区域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36-39.

[27]张喜艳,解月光等.教育信息化绩效特征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24-27.

[28]黄琼珍.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27-30.

[29]化方,杨晓宏.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7-10.

[30]成江荣,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7-52.

[31]陈巍巍,张雷,陈世平等.我国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51-54.

[32]吴海燕,蒋东兴,袁芳等.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1):48-52.

[33]王丽红.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的制定[J].学理论,2013,(24):253-254.

[34]吴砥,尉小荣.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1):92-99.

[35]邵国良,王满四.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教育导刊,2008,(3):26-29.

[36]王有远,曾卓知,艾小伟.教育信息化及其绩效评价[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71.

[37]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7):23-27.

[38]杨斌,解月光,孙艳.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9-32.

[39]王兴华.基于SEM的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枣庄学院学报,2012,(6):85-93.

[40]黄涛,王继新,林迎迎等.“农远工程”百校五年调查与绩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4):52-55.

[41]张晓卉,解月光,王海等.基于EEE模型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应用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30-35.

[42]张进宝.从“六要素模型”到“CIPO模型”:教育信息化研究思路的再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9.

[43]顾小清,林阳,祝智庭.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5):23-27.

[44]焦宝聪,赵意焕,董黎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4):38-41.

[45]高岭,袁新瑞,刘凤英等.农村教师IT培训项目绩效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17):57-60.

[46]岑健林,郭伟刚,杨柱等.佛山地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32-35.

[47]封昌权,赵可军.淮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调查及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07-109.

[48]鲍顺萍,贺思德,许南熙.昆明市教师远程培训绩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81-83.

[49]陈永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及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6):71-75.

[50]胡征兵,谢小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88-90.

卢春:博士,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与评价指标(luchun@mail.ccnu.edu.cn)。

尉小荣: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yuxr402@163.com)。

吴砥: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数字教育技术标准、教育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wudi@mail.ccnu.edu.cn)。

2015年8月19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Research Summar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

Lu Chun1,Yu Xiaorong2,Wu Di2
(1.Hubei Research Center of ICT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Wuhan Hubei 430079;2.The Education Ministry Strategic Research Bas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entral China),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CT in education accurately,and guiding the scienti fi c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ICT in educ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research results relating 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of ICT in education by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to summarize the key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to analysi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and to track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 in China.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pands the practice research fi eld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 and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ies on policy formulation,which have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n the strengthening development of ICT in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omoting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be objective,scienti fi c and practical.

ICT in Educ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G434

A

1006—9860(2015)11—0062—08

* 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监测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ZD00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评估信息化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月“睹”教育信息化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