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构建*
2015-11-28李艳红杨文正柳立言
李艳红,杨文正,柳立言
(1.云南师范大学 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宁夏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构建*
李艳红1,2,杨文正2①,柳立言3
(1.云南师范大学 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宁夏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MOOC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具有课程内容短小精良、教学评价客观和学习支持服务多样的优点。相对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以及在学生合作精神、情商和道德意识培养,驱散学习孤独感方面的天然优势,“慕课热”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融合式教学意在将MOOC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自定步调与交互协作、内容定制与交互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深度融合,实现比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方式任一种单一进行教学的更好效果。要想让高校课堂发生“传统教学+MOOC”的“蝶变效应”,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该文以融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融合后现代课程观和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构建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模型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关联和动态平衡,并从系统内部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能力流和价值流的指向和转换重新设计教学要素。该研究所构建的模型拓展了MOOC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范围,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一个范例,为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MOOC;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生态学;融合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网络课程,自2012年传入我国后就迅速掀起学术研究的热潮。相对于普通网络课程,MOOC的优点突出[1]。然而,MOOC热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首先,MOOC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流行的xMOOC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其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围绕课程表现的效果,而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采用单向传播式教学手段,教学法层面上的创新不足。其次,MOOC易于让学习者产生孤独感。大多数MOOC学习者在非接触性环境中参与感觉真实的程度较低,缺少“社会存在”,容易产生学习的孤独感和厌倦感,学习受到限制[2]。最后,MOOC学习者辍学率高。虽然注册MOOC学习的人数是“海量”的,但其要求学习者拥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大部分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坚持学完整门课程的人数却很少。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据表明:MOOC学习者的辍学率高达95%[3]。
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天然”优势可以弥补目前MOOC存在的诸多不足。传统课堂教学特别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系统和扎实的掌握。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行为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同伴之间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驱散学习孤独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是,传统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填灌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和地点都比较固定,不具灵活性。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主要是板书和PPT,所有学生实行同一步调的学习进度和教学难度,教学差异性难以体现。传统教学的评价很难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记录,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多数情况下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难以发现学习者的真正学习需要和支持。
从学习持续性和学习者整体发展角度来看,MOOC自身具有传统高等教学需要吸收和采纳的优势,将MOOC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融合,可以扬长避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相关研究表明:融合式教学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学习效果更加明显[4]。MOOC应用于融合式教学具有的优势有[5]:(1)完备的教学环节与结构设计,降低了开展基于MOOC的融合式学习的难度;(2)特有的资源呈现与功能设计,更加贴合学习者自学模式;(3)独创的同伴互评设计,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MOOC学习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人员试图整合多种学习理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面对面教学+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并进行试验教学。但是,如何将MOOC与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生参与最优化的形式融合,并最终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是很难的[6]。一方面需要具备适应复杂学习环境、多元学习内容和不可量化学习效果的系统学习观,需要采用网络“后现代”课程观的新原则、新观点和新方法[7]。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深入洞察MOOC教学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实现将两者融合的多维教学效益。由此,本文基于后现代课程和教育生态学观点,充分吸纳融合式教学理论内涵和已有在线教育混合教学模型的经验,提出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并从教学、技术、管理和交流维度,从模型的微观要素关系和宏观运行规律和效果进行阐释。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可以作为MOOC在高校课堂教学应用的理论指导,为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理论基础
(一)后现代课程观
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典型代表威廉·多尔(Willian E. Doll)从普里戈津(I.llya Prigogine)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吸取了自然科学中不确定原理、非线性观点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思想,勾画出后现代课程论的理论框架。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质可以归结为[8]: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全民教育,强调终身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体教育,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通识教育,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后现代课程观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认为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简单、固定的“牛顿力学”式认知为基础,将教育、课程和人假设为稳定、封闭和平衡的系统[9],并且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理解为机械、线性的关系,以此进行的课程设计不再符合教育本身的特性。后现代主义提出注重相互依存和维持生态为主的课程观,课程建设通过参与者的行动和交互作用形成,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认为教育和人的发展具有开放性,两者总是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不断调整过程中,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和构成性的联系。后现代所倡导的课程教育观与MOOC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MOOC顺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民主化趋势,具有课程注册人数的大规模性、课程内容的高质量性、学生参与方式的多元互动性、教学平台服务的个性化和课程的免费开放性等特点。将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应用于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从知识传授到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动机和体验;课程内容从单一到多元,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课程结构从静态、封闭到动态、开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选取或重组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注重学习者“学”的设计;课程评价从统一标准到包容差异,重视多元、开放性评价机制。后现代课程观融合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建构主义和终身学习的教学理论,这给MOOC现代教学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开辟了全新的思路。MOOC吸引了大量关注终身学习、乐于创新与变革的学习者,终身教育涵盖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等高等教育的各种形式,契合MOOC为传统课堂提供有益补充的特点。
(二)融合式教学理论
“融合”的本意为调和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成一体,具有调和与和洽性的含义,强调事物间的相互结合,彼此和合。一般而言,教学和学习充满复杂性,不能依靠单纯的意志单一化或简单化教学过程。融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网络教学相合在一起,体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涵[10]: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的融合,自定步调学习和同步协作学习的融合,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的融合,内容定制学习和内容非定制学习。采用MOOC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课程的录制视频,然后利用课堂时间来实践和讨论,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做了更多基于问题解决的讨论,使学生获得了深层次的问题理解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学习者根据个人的学习步调,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进度通过MOOC来学习。当学习者开始正式学习同一门MOOC时,他们会自发形成虚拟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同步调、同地点,采用相同的方式参与学习话题的讨论;事实上,大部分学习是通过谈话、讨论、观察和尝试的非正式学习,融合式教育将非结构化学习融入到学习体系设计中,支持结构化学习。MOOC也不只是纯粹的在线教育形式,非结构化形式的MOOC和结构化的正规教育的界限将逐渐融合,并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SCORM(Share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的在线学习标准开启了加快非定制内容和定制内容的灵活混合的进程,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将SCORM的可重复使用性、易获取性、内容互通性和内容的持续性的功能应用到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中,可以同时发挥定制内容和非定制内容的独特优势。
融合式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学习理论相互融合的趋势。融合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情境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学习理论。不同的学习理论根据相应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环境,需要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11]。融合式教学能够反应和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表现课程设计的多样性[12],教学过程需要注重教学评价、实时同步教学、自定步调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学辅助五个因素[13],如图1所示。
图1 融合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合作学习提供了教师讲授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因为学习共同体可以获得更好的有意义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来说是必备的[14]。教学评价是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只有通过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才能起到微调学生学习体验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实时同步教学的体验无法取代。同步教学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自定步调学习是以其个人的步调进行学习的模式[15],真正体现了融合式教学的价值。教学辅助材料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学习记忆保持和转化,是融合式教学模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辅助的目的是让学习概念没有掌握好的学习者能够获得直接的教学支持。
(三)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学环境内相互作用的生态要素形成功效和机能完善的统一整体[16]。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教育生态学积极借鉴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教学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把握教学生态要素的各种因果结构,从整体上进行教学的综合分析[17]。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过程的多渠道和多样化的特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媒体等相互作用,不断发展、不断延展;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教育结构。课程层次结构、课程类型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的多样性;教育的目的性和非目的性。目的性是教育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本性,非目的性并不是无目的,而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而不确定的教育情境内在的迎合学习者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发展的教育目的诉求[18]。教育过程还涉及其他教育因素(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持续也在不断发生、不断延展。它们也为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可能。
支持MOOC的联通主义学习观认为[19]:学习的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知识网络的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纸质课本,而是通过网络或团队交流来获得知识。融合式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现,既注重学生个体内在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风格因素,也关注个体外在的学习生态平衡和保护。由此,从教学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视角来考察基于MOOC的融合是课程结构和功能,将生态意识融合到MOOC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主动调控传统课堂教学内部和外部的生态失衡,促使融合式课堂的内外部关系转变;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促进课堂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通过学生自我履历的开拓、反观性的对话、非对抗性的讨论、合作调查和协同开展问题探讨改变知识传授的简单授受关系,教师与学生将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基于MOOC的整合式教学注重课程的系统观和生态观,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学习者经验之间的联系,要求对传统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经验进行重建,实现教育系统中各种“教育能量”的正常流动,形成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各种教育生态关系。
三、模型构建
以往在线学习和面对面课堂教学的多种混合教学模式为MOOC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供实践指导。从广义上讲,只要学习者自身既参与了正式的在线课程学习,又体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融合式教学,他们同时获得两种教学过程的融合式体验,并且学习过程和内容都具有连续性。Staker[20]认为面对面课堂教学、富技术教学、非正式在线学习和全虚拟学习四种教学实践给融合式教学带来多样的组织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涵,如图2所示。
图2 融合式教学的常见模式
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在实践中结合的模式主要有循环模式、流动模式、自我调节模式和增强虚拟模式。循环模式是指学生以固定的时间顺序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让学生在面对面课堂教学和计算机指引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中交替适应。流动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灵活选择地点进行独立学习,学生以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方式在不同学习形式之间转换,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自动记录,从而为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和灵活学习提供支持。自我调节模式是指学生选择一门或者多门在线课程来辅助课堂学习,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想要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的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额外的在线课程,来补充自己学校课程缺少的部分,获得相应的认证或学分。增强虚拟模式是指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进行在线学习,很少在教室集体上课,类似于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适合大学公共课和选修课。例如,MOOC可以为流动模式的学习提供主要学习内容,辅助提供科学实验室、合作学习室和课间学习室等数字空间,适合科学、物理和生物等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学。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是循环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程视频完成课前知识的学习,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践和讨论,包括答疑解惑,练习和问题讨论等。学生通过网络使用优质MOOC教育资源,不再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课堂知识,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非结构化形式的MOOC和结构化的学校正规教育并非完全分离,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并逐渐转向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更多的学习者将会从中受益。从教学的实用性角度,如果只是单纯地将MOOC和传统面对面课堂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简单结合,会较大地限制教师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的思维[21]。基于MOOC开展融合式教学,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实现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既包含课程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和师生角色等教学系统要素融合,也包括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学习步调自定与学习实时交互、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学习内容定制和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融合。Jeanne[22]在对以往混合式学习研究文献和实施案例分析基础上,整合“面对面学习、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形式,提出混合式学习的TIPS框架模型(TIPS是Technological、Institutional、Pedagogical和Social的简称)。TIPS框架从技术、管理、教学和交流维度概括混合式学习的外延,分别对应教学设计者、管理者、教师和学习者四个角色。技术维度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学习对象和虚拟教室,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管理维度从策略和政策来进行教学评估,以有效管理为目标。教学维度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交互式学习内容,强调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交流维度强调沟通和协作,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学习资源,共享和利用优质学习资源,以此促进学习。
TIPS框架对基于MOOC开展融合式教学的启示如下:只有保持教学系统的合理结构,协调教学生态系统要素及其关系,动态调整教学过程的整体或局部的生态平衡,融合式教学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生态功效。TIPS框架即使在宏观层面对混合学习进行多维度分析,但在教学系统微观要素及其关联性层面却表现出诸多不足。相对于普通在线课程,MOOC具有自身完备的课程学习体系和特有的网络学习行为,可以在TIPS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课程理论、教育生态学和融合式教学内涵的诸多观点对MOOC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从课程与教学构成的内在联系,深化融合教学的课程理念;教育生态学依据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将教学的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统整到一个协调、有序的教育生态系统中,促进MOOC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稳定和良性发展;融合式教学理论深谙混合学习内涵,体现多种学习理论相互整合的趋势,是MOOC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石。因此,本文充分挖掘三种理论的教育价值和蕴意,借鉴以往融合式教学模式共性和TIPS框架的优势特征,构建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MOOC,简称ITM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模型
四、模型阐释
整体上,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生态系统具有“核式”层次结构,内层由自主学习支撑,整合MOOC与面对面教学的各自优势特征,形成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式。由内核向外扩展,辐射出ITM模型的教学、技术、交流和管理四个生态子系统,分别以MOOC平台、学习者、深度学习和学习管理为中心的教学关联子模块。教学模块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策略选择等环节),并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评价进行整体创设,促进融合式教学的有序开展。技术模块可以通过MOOC平台,实施课程制作、上传、改进,学习过程记录、动态监控,课程单元测试和课程期末测试等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充分发挥MOOC优势,为学习者创造全方位学习环境。学习交流模块充分借助在线论坛、社会性软件提供的异步(或同步)互动方式,结合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讨论、小组学习活动,对具体学习问题开展深入有效的交流,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学习管理模块对学习者的MOOC学习和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自测、监督与评价,采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管理、学习路径分析、学习问题诊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改进策略,提高学习效果。ITM模型的四个模块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关系,而是紧紧围绕“MOOC与面对面教学”融合产生的内核在外层流动,形成“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稳定开放”的教学生态系统[23]。
从教学视角来看,MOOC作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的新型发展模式,给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推进剂,必然要体现信息化教学所倡导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24]。MOOC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在教学价值观上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上肯定学生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实行差异化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上更加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评价上采用综合、多元的形式,促进学习多样化发展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ITM模型的教学子系统力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立足于MOOC的特定教学情境,在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融合过程中,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整合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高校课堂与MOOC教学的目标要一致,形成相互促进与互补关系,以此来重构融合式教学要素,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开展融合式教学的教师需要在综合分析MOOC和课堂教学的本质内涵、特征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或融合多种教学策略。例如,可以采用基于MOOC平台的专题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形式来改变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简单相加的局面;在融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直接的、深层次的“面对面对话”作用,另一方面同样需要对MOOC学习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完成学习者动态学习过程的数据化和个性化。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作为MOOC的最新衍生形式,致力于将MOOC本地化新型课程模式,将SPOC运用于融合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度[25]。
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技术进入教育系统必须从人的本质、人的立场和视域来理解技术的价值,MOOC融入传统课堂教学,能让课堂焕发光彩,让学习者学习体验更加丰富。MOOC学习平台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获得传统课堂难以获得的学习者学习数据,增加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理解程序,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即时反馈。例如,可以利用MOOC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交互式练习和学习路径实时监控,让学生能即时获得自己学习效果的反馈。MOOC交互式练习可以避免传统在线教育平台系统单向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灌输式”的教学局限性,能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思考[26]。ITM模型的技术模块配置完整的课程服务,包括课程管理、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和学习监控等全系列技术支持服务。通过MOOC平台,可以实现课程、试题和辅助材料的上传、下载和删除操作,对MOOC论坛发贴的监督和管理,以及MOOC系统的设置等。ITM模型吸纳MOOC平台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MOOC相关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获得学生学习信息,促进教学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转化,最大地发挥技术的学习辅助功效,实现教学生态系统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从交流的视角来看,任何形式的教学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深入地交流才能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ITM模型的交流互动模块既包括传统教学的课程讨论和学习活动的互动,也包括在线论坛和社交网络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手段。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团队合作精神。课程的深入讨论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导和知识传授完全拘泥于课程教材的现象,实现课程的人性化和民主化。MOOC在线论坛的结构是深度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产生新的探究。通过设置相对复杂的讨论主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询问题解决过程,而不只是探询一个具体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社交网络包括虚拟学习社区即时交流平台和个人学习空间,社交网络作为ITM系统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渠道,能够扩大学习者外部学习交流的范围,是维持教学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MOOC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迁移应用、反思评价和不断创新。融合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从生态系统角度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各种交流互动手段和建立探究共同体来促进条件化知识与元认知发展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对问题分析、解释和评价等高级技能整体掌握,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从管理的视角来看,MOOC正在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变革,利用MOOC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沉浸于教学生态系统中,真正将教学与管理融为一体。教育大数据、云计算和学习分析技术应用于MOOC与课堂整合的教学过程,构建基于MOOC的学习生态管理模式,为师生提供泛在化、个性化、联通性和生成性的数字学习空间。教学管理者通过收集来自教师、学生、监督者和MOOC平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客观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27]。ITM模型中的学习管理子系统提供的教学自测是课程设计的评价策略,主要用于教师对融合式课程设计、开发以及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的自我判断,以此来判断融合式教学课程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是学习者对融合式教学整个过程有效性的评价,教学管理者需要编制包含课堂教学和MOOC学习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获得教师使用融合式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学习分析主要通过MOOC平台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海量数据,通过先进的学习分析技术来发现学习的潜在问题,理解和优化学习过程。教学管理者通过重新制定教学监督方案,增强MOOC的教学监督力度,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促使广大师生利用MOOC进行教学。教学自测指标的准确性,教学监督手段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真实准确性和学习分析的针对性,都以学习管理最优化为目标,从而增加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从生态学角度,ITM模型内部教学要素之间产生各种关联和反馈回路,模型的内核和外层形成开放的教学子系统,它们都需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ITM的运作机制就是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输和转换过程,为了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ITM系统运行必然也是知识流、能力流和价值流的富集与递增过程。能量流是维持和推动教学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内在动力。ITM模型的能量源自内层MOOC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融合产生的“裂变”,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如上页图3中以四条实线表示能量流的传递、转换。信息流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主体中实现信息的流转与应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都需要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传递、共享和应用,实现信息价值增值,信息在ITM系统中的流动,会促成教学主体间知识的转化。知识流是指学习者通过知识扩散,知识吸收与内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ITM模型中,通过技术、交流和管理教学子系统既能实现显性知识的生成和传递,也能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实现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之间的相互内化和外化,达到知识创造的目的。能力流意指学习者通过教学、技术、交流和管理子系统,获得辨别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能力流处在ITM模型的最外层,能力流的富集尤如原子构成分子,直到物质形成的过程,反应出学习者伴随教学生态系统的进化,个体能力得到提升的变化过程。价值流是指MOOC和面对面课堂教学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促使下,转化为融合式教学的创新产品,并给其赋予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离不开学习者独立分析、勇于质疑、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支持,实现MOOC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体现两者深度融合带来的教育价值增值。ITM教学生态系统中,充满着能量流、信息流、知识流、能力流和价值流的良性循环和价值富集,促进融合式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持续进化,真正实现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的内在功能。
五、结束语
MOOC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在课程体系独立性和学习者参与度方面体现出比以往在线教育更为突出的优势。根据美国教育部门的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和面对面教学融合取得的效果,比两种教育方式中任何单一的教学形式取得的效果要更好[28]。有学者指出:MOOC在面对面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与技术服务体系、教学互动方式及教学评价手段五方面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进而促进高校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和MOOC课程模式的创新融合,探索教学信息化变革路径的发展规律[29]。如何将MOOC融入高校课堂,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后现代课程的主要观点,充分挖掘融合式教学的内涵,借鉴以往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别是TIPS模型)的特征,从生态学视角构建了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ITM模型注重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从能量、信息、知识、能力和价值的流向和转化重新设计传统教学系统要素,并从教学、技术、交流和管理维度深度阐释了ITM模型教学子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演化机制,进而实现教学生态系统的内在功能。要想取得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的最佳教学效果,形成可持续的教学形式,需要采用全局、整体的顶层设计,本文所构建的ITM模型既可以为两者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汪基德,冯莹莹等. 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2]Bandura,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M]. Englewood: Prentice Hall,1977. 57.
[3]Meyer R. What it’s like to teach a MOOC (and what the heck’s a MOOC?)[EB/OL]. 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2/07/what-its-like-to-teach-a-mooc-and-what-thehecks-a-mooc/260000/, 2015-05-27.
[4][10]Singh H.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3): 51-54.
[5]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5): 73-80.
[6][21]Bruff D. O., & Fisher D. H., McEwen K. E., et al. Wrapping a MOOC: Student perceptions of an Experiment in Blended Learning[J].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13, (2): 187-199.
[7]Schwab J. J. The practical: 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J]. The School Review, 1969, (3): 1-23.
[8]燕良轼.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57.
[9]Griffin D. R. Physics and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of Time: Bohm,Prigogine, and Process Philosophy[M]. New York: SUNY Press,1986.63.
[11][13]Carman J. M. Blended Learning Design: Five Key Ingredient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5, (8): 1-10.
[12]Aycock A., Garnham C., & Kaleta R.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Hybrid Course Project[J].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Today, 2002, (6):9-21.
[14]Kreijns, K., Kirschner, P. A., & Jochems, W. The Sociability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J]. Jour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2002, (1): 8-22.
[15] J.Michael Spector, M.David Merrill, Jan Elen.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51.
[16]Hugh Finn, Marika Maxwell, & Michael Calver. Why does Experimentation Matter in Teaching Ecology?[J].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2002, (4): 158-162.
[17]Cremin L. A. Public educa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31.
[18]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12-18.
[19]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3): 5-9.
[20]Staker H., & Horn M. B. Classifying K-12 Blended Learning[J].Innosight Institute, 2012, (6): 1-17.
[22]Jeanne L.. The Context of Blended Learning: The TIPS Blended Learning Model[A]. Simon K. S. Cheung, Joseph F., Zhang J. P. ,Reggie K., Lam F. Kwok. Hybrid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C].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80-92.
[23]任友群,吴旻瑜等.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 97-103.
[24]刘继斌,赵晓宇等.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4): 7-9.
[25]贺斌,曹阳.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 (3): 22-29.
[26]董晓霞,李建伟.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7): 15-21.
[27]Horton-Tognazzini L. Re-Conceptualising MOOC Success[A].Matthias F., Wolfram H., Zheng X., Anastasia M.. ENTER 2015 PhD Workshop[C].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35-40.
[28]Shea, P., & Bidjerano, T. Learning Presence: Towards a Theory of Self-efficacy, Self-re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ies of Inquiry in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4): 1721-1731.
[29]Waard D. E. I., Koutropoulos, A., Hogue, R. J., Abajian, S. C.,Keskin, N. Ö., Rodriguez, C. O., & Gallagher, M. S. Merging MOOC and mLearning for Increased Learner Interac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and Blended Learning, 2012, (4): 34-46.
李艳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教学系统设计(crazylife127@126.com)。
杨文正: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yang121@yeah.net)。
柳立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技术(nxlly@163.com)。
2015年8月13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MOOC
Li Yanhong1,2, Yang Wenzheng2, Liu Liyan3
(1. Key Laboratory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for Nationaliti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3.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Guyuan Ningxia 756000)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with excellent short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objective, and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diversified. However, compared with face to face learning, MOOC has lots of weak points. Because face to fac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make courses planned and systematic, and can also cultivate the spirits of the coopera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all these can disperse students’ feeling of loneliness. Integrated teaching combines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MOOC is superior to both forms of teaching. Because integrated teaching is the merits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 self-paced learning and collaborated learning, customized learn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In order to maximize this kind of learning, we need to mak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top-level system desig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Our research bas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learning,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ecology,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l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MOOC(ITM model). ITM model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overall relevance and dynamic balance of teaching system, and redesign the teaching elements according the flow of energy, information, knowledge, capacity, and valuation. ITM model not only expands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MOOC in teaching reform at university, bus also can be a typical exampl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t last, our model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later research.
MOOC;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 Educational Ecology; Integrated Teaching
G434
A
1006—9860(2015)12—0105—08
*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项目“西南地区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GXS4D14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教育信息资源语义化融合管理与创新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053)、宁夏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对宁夏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绩效研究”(项目编号:NXSFZD1510)研究成果。
① 杨文正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