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
2015-11-28李洪修张晓娟
李洪修,张晓娟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
李洪修,张晓娟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知识建构性等特点。它是由参与主体、契约、使用工具、课程资源、虚拟学习共同体平台等五大要素构成,具有“情境导入、协作学习、交互、知识建构”的功能。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需要不断丰富Moodle平台的功能、制定持续化目标、完善激励机制、建设共同体文化。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Moodle平台特点,建构起了具有民主平等、合作共享、自主学习、持续创新等特征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案例检验了这种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可行性。
Moodle平台;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领域;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创设的Moodle平台,是IT技术在学习领域的重要应用。当前,教学环境由于受到应试的惯性和考试指挥棒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依托Moodle平台建设的虚拟学习共同体,能够充分利用其条理化的课程管理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工具、多媒体呈现方式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海量的课程资源、模块分明的学习领域、支持交互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虚拟研究室”,把有着共同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景的教师和学生连结起来进行网络探究学习。
一、Moodle平台与虚拟学习共同体
Moodle(Modular Environment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的简称),是以条理清晰的模块化设计面向使用者的一种动态的、创生的学习情境。Moodle平台是一个开源的、兼容的网络学习环境,其设计者是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1]。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开发的,集IT、教学、管理、社会性交互等多重维度为一体的、注重学习者和助学者平等、对话、协作,共同完成知识建构的开放网络平台,具有门槛低、便于操作、功能强大、开放兼容等优势。
“虚拟学习共同体”(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也称为“网络/在线学习共同体”(Internet/e-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一个经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导员等)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借助多种交互、协作、分享的软件工具一同建构的学习型团体。在该团体中,所有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地位,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分享,共同致力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各成员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信任、彼此影响的默契关系和某种“共同体文化”[2]。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必须依托一定的网络环境包括静态的资源环境和动态的交互环境等。而Moodle平台,其突出特点是采用分领域的、模块化的创设策略,包括网站管理、用户注册、课程管理、聊天、作业、测试、追踪记录等领域,恰好为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和生态式的网络环境和学习活动系统。依托此平台建立起来的学习共同体有着自身明显的特点 (如下表所示) 。
虚拟学习共同体特性分析表
共享性共享性体现在对网络平台的共同使用、学习资源的共同拥有以及同伴之间显性和隐性知识、学习经验、情感态度等的共同交流分享虚拟学习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它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向着目标而来的教师和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整个运行中都不能脱离学习的轨道知识建构性学习性Moodle平台所支撑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与学生、学习者之间通过对话、协作、共享来获取知识并实现意义的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所在
二、Moodle平台支持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解析
虚拟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参与主体、契约、使用工具、课程资源和虚拟学习共同体平台五大要素组成。其中,参与者构成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主体,契约是其赖以生存和维持的规则,使用工具是内部活动的中介和载体,课程资源是其学习和讨论的客体,平台则为其搭建了必要的网络环境。简而言之,这种虚拟学习共同体就是各参与主体在Moodle平台上,共同遵守一定的契约,以多种工具为沟通和交互的媒介,分享和使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达到个体和群体的提升,其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结构设计
(一)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是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包括学校的各位任课教师、全体学生和网站导学。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他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助学者,而助学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认识。换言之,此共同体中的所有参与者既独立又相互依赖,是一个“多赢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尊重个体的同时又体现着群体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学习者个体在助学者(教师、教育专家等)的协助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交互工具、协作学习工具等与共同体成员交互合作,在多种学习领域活动中建构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的作用与价值[3]。
(二)契约
契约主要包括内生性自律和外部制约两方面内容。内生性自律是共同体内部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和群体需要,共同制定和必须遵守的常识性规则,具有普遍性、自律性、内隐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约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相互调适下生成的,目的在于规范和完善共同体成员间的交互活动,促进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和持久经营。例如,所有参与主体要使用真实身份,不得匿名、不得上传与学习无关的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信息或视频等、使用文明语对话、及时回复他人的问题等等。外部制约是指学校的硬性规定、制度和政策对共同体的约束。
(三)使用工具
工具在各参与主体的认知和交互间起着中介作用,是其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由于此虚拟共同体的学习主体是中学生,因此必须要选用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的认知和交互工具来帮助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主要包括SNS工具(个人空间)、交互工具(BBS、留言板、论坛、私聊室、视频会议)、通讯工具(Email、QQ等)、学习工具(上传下载、搜索、阅读、写作等)、监控和激励工具(学习记录、评价)等。
(四)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主要包括基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课内知识,以及基于探究式学习的课外链接。课内知识需要各任课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巧妙地提出问题或设置题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完成知识的建构。课外链接主要指教师、专家等助学者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人文、科技知识以及现实社会问题上传到虚拟空间内,网站导学再根据课程内容的各个模块将资源进行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进行涉猎,并在阅读、探究和思考的同时展开广泛的讨论,拓展自身的知识维度和国际视野。
(五)虚拟学习共同体支撑平台
虚拟学习共同体需要把开放、兼容、融合多媒体技术以及具有交互性、创生性的网络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此平台作为其基础元素,能够为参与主体提供自由交互、资源选择与分享、合作学习等多种在线环境。Moodle平台的开放源代码设计、门槛低且易操作、功能强大等优势恰好满足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搭建的各项网络技术需求。
三、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功能探讨
当前,我国中学普遍开设有语文、数学、外语等十多门学习科目,每一科目内部都有着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类又可划分为多个学习模块,譬如地理可划分为地球、地质、地貌、风土人情、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针对学习领域的多模块化现象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为网络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一)情境导入功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附带着一定的情境,知识在相当程度上是其被应用过的历史、文化和活动的缩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要突破教学目标的束缚,特别注重设置有助于情境还原的问题,创设特定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4]。虚拟学习共同体依托Moodle平台,为师生的专题探究活动,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其丰裕的背景资料,多样化的媒体呈现方式等把师生带入一个虚拟的现实情境中(如图2所示)。
图2 情境导入过程
(二)协作学习功能
Moodle平台支持下,教师、学生、网站导学致力于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平等的身份,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会、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建构起虚拟学习共同体。此间,网站导学作为联络师生的中间人,积极对各个学习模块的资源归类整理、帮助教师和学生迅速找到所需资料、解决技术应用障碍等问题,教师与学生则会利用BBS、聊天室、视频、QQ、微信等方式共同进行Web Quest(如图3所示)。
图3 协作学习图示
(三)交互功能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角色,在不停的对话、交互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缺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教与学是无法设想的,也是难以实现的[5]。如图4所示,教师和学生首先通过Moodle平台中各个学习模块提供的文字、视频、音频等背景资料所导入的情境,共同选定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主题;其次,师生间、学生间通过BBS、小组讨论区、聊天室、QQ等方式对学习主题进行在线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通过上传下载功能把自己的优质教学或学习资源分享到公共空间中;最后,教师和学生在“虚拟研究室”内一起完成问题的解决。
图4 交互过程
(四)知识建构功能
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源于相应的情境,学习者凭借助学者的指点,充分挖掘现有学习资源,在还原的情境中,自觉展开意义建构。学生需要承担“协同认知的责任(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自己担负起界定主题、明晰目标、信息的查找、建设性观点的呈现、自律以及反思等任务。在这个知识建构中,学习者能够持续致力于同化或顺应其所不通晓的事物,借助他人的建议与合作,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6]。在这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内部,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利用交互工具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在网络知识库中共享资源,通过QQ、BBS、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交流途径协作学习,在虚拟的环境内聚焦一个具体的专题进行持续、深度的探究,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四、依托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
(一)基于Moodle平台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愿景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其愿景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习环境的强迫性、封闭性、权威性,把开放的、民主的、共享的、合作的、创新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渗透到助学者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民主平等、合作共享、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等特色鲜明的虚拟共同体。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
1.民主平等
网络环境本身就具备了民主、开放的特征,Moodle平台为各位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同等的课程资源、交互工具、电子档案等选择和使用的权利,助学者和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双主体,“被动服从”的关系不复存在,任何学习者都能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领域,自由加入或退出该领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保持缄默,在平等、包容的虚拟环境中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
2.合作共享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而愿意分享优质课程资源、为他人答疑、提出建设性意见等,同时Moodle平台提供的BBS、Email、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交互工具也方便了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竞争被弱化而合作的精神得以发扬,成员在没有压力、没有强迫的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即便要遵守一定的合作契约,但如同各个家庭中潜移默化的规矩和准则,不需要他人提醒,所有成员都会知道该如何去做。
3.自主学习
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被动的服从者,迫于教师的权威和家长的期望而学习,这种学习是被压迫的也是痛苦的。而Moodle平台支持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合作、共享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可以广泛涉猎平台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多种交互工具与共同体成员对话、交流与协作。
4.持续创新
Moodle平台突破书本和有限的时空束缚,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信息,促进师生、生生间多重感官交流,培养成员立体化、非线性和发散性的网络思维。这种思维不同于平面的、线性的、逻辑性强的思维,它能够将零碎的知识、观点、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得出不同的学习结论,也能够从不同的多元的视角分析问题,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1.丰富Moodle平台的功能
Moodle平台作为一种必须的软件设备,虚拟学习共同体对其要求是:(1)它必须建构起囊括所有学习领域并能及时更新的资源管理系统,将网络知识库中的各种媒体资源进行划分和归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找与使用;(2)可以方便师生利用Blog、QQ、IM、BBS、Email、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现代交互工具沟通和交流;(3)拥有支持虚拟白板、共享式的应用软件等协作学习的工具;(4)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分享优质课程资源的上传下载工具;(5)具备搜索、阅读、写作等个人学习所需的工具;(6)拥有能够在线测验、全程追踪体现科学性、全面性的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等。这些都是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环境中的生存必备。
2.制定持续化的学习目标
共同的学习目标是贯穿虚拟学习共同体发展始终的脉络,引领着共同体的方向,聚焦着参与者的能量。基于学习领域建构的虚拟学习共同体,首先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和意义的适合协作学习的主题作为共同目标;其次,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研讨和选择新的学习目标;另外,各个学习领域的负责教师,要对相应的现实社会问题格外敏感,并从中提炼出适合与学生共同研究的主题,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真正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持续化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可以激发共同体成员学习的紧凑感、新鲜感,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品质。
3.完善激励机制
各项激励机制的完善也是保持虚拟学习共同体活力的重要策略。这种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借助网络平台全程追踪的记录功能,根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学生在BBS、QQ等交互环境中的活跃程度、讨论区的参与度、建设性意见的发表次数等,给予学生一定的积分和称谓,建构学生的虚拟身份,如“意见领袖”“潜水员”等;其次,对于积极参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在现实评价环境中,也要给予一定权重的肯定,如在评教、评优活动中优先考虑等。
4.建设共同体文化
对于学习共同体而言,最具独特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的,能够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是共同体文化。文化是“超有机”“超稳定”的,是可以永续流传的,共同体文化建设是共同体长期建设的目标和抓手[7]。在虚拟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共同体文化的形成,一方面要明确和落实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净化交互环境,营造民主、开放、健康、积极、宽和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和探究主题,为共同体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共同体内部的积极互动和破旧立新。
(三)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及案例分析
1.虚拟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
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本身就是个体参与共同体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8]。这种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通常包含参与主体确定、分组、契约制定、目标选择、分工与协作、知识建构等环节,最终形成共同体文化,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模式
首先,教师和学生通过申请注册和资格审查进入用户界面,各任课教师按照自己所教授科目归入Moodle平台划分的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择自己中意的学习领域并申请加入,网站导学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应用或资源查找的咨询和引导服务;其次,教师把加入本学习领域的学生根据本领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组,组成小型学习共同体。为保证共同体的和谐运行,组内成员要建立相应的契约,此契约要通过共同协商、相互调适而生成,要包含全部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强调自主、自愿的分享精神[9]。另外,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共同体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根据情境导入功能和学生共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学习分工,小组学生利用Moodle平台下的多种交互功能开展协作学习,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形成稳定的共同体文化。
2.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把“诗词鉴赏”领域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案例,围绕以上论述,具体剖析如何构建Moodle平台支持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基于Moodle平台的“诗词鉴赏”领域学习共同体建构需要如下环节:
(1)确定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网站导学。教师和学生通过注册申请加入“诗词鉴赏”虚拟学习共同体,网站导学对其身份进行资格审查,审核通过方可加入进来。在该学习领域中,参与主体大部分为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和热爱诗词、欣赏古典文化的学生。语文教师通常对诗词歌赋有较为专业的鉴赏眼光,能够协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诗歌进行全面、整体的把握。而学生则可借此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制定相应契约
契约是为保障虚拟学习共同体健康持久运行,所有学习者和助学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内生性自律。于“诗词鉴赏”虚拟学习共同体来说,包括各参与者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必须在讨论区参与大家的讨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他人的问题给以回复等。
(3)选择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虚拟学习共同体发展的主线,各项活动都是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教师借助资源库中的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平台,导入诗歌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体会并选择富有意境、画面感强、韵律十足、感情饱满、文采飞扬等有鉴赏价值的诗歌作为共同学习的对象。
(4)进行学习分工
“诗歌鉴赏”学习领域根据其内涵和要领分为诗歌选择、音频朗读、作者背景、诗歌意境、图景还原、视频展示、表达技巧、精彩词句、朗读比赛、自由创作10个区域。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有序运行必须得益于清晰明确的分工,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要根据自身特长主动选择所要承担的学习任务,另外,在分工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小组的合作。
(5)使用学习工具,进行协作交流
“音频朗读、作者背景、诗歌意境、图景还原、视频展示、表达技巧、精彩词句”这些学习阶段,师生、生生间需要利用多种学习工具进行交流和思辨,如擅长诗歌朗读的学生可以事先在录音软件上录入自己的朗读与其他同学分享;利用视频还原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诗歌表达的画面意境;在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空间内进行集体讨论;利用上传软件在分享区分享自己找到的优质资源等。在虚拟环境中,对各种学习工具游刃有余的使用也是虚拟学习共同体得以顺畅运行的必要条件。
(6)完成知识建构
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意味着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成。在“诗词鉴赏”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窗彼此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弱化了对知识的灌输而是去指导、服务学生,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储蓄者而是知识的思辨者、使用者、建构者。学生鉴赏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到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表达方式、韵律要求、修辞手法等,从而把这些学习体验纳入自己的图式,实现知识水平的螺旋上升。
(7)形成共同体文化
基于“诗词鉴赏”组织起来的学习者和助学者在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通过Moodle平台建构自己的虚拟身份,在导入的情境中共同选择学习任务,利用多种交互工具进行对话、思辨、协作学习,在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在整个过程中,各成员间平等、尊重、交互、协作、创新、共享,共同体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和确立。
学习共同体建构环节如图6所示。
图6 学习领域—“诗词鉴赏”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过程
五、结束语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Moodle平台特点,建构起了具有民主平等、合作共享、自主学习、持续创新等特征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案例检验了这种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1]马彦.基于Moodle的Web2.0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11):59-61.
[2]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5):67-70.
[3]范玉凤,李欣.活动理论视角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43-47.
[4]陆美玉.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1.
[5]李美风,胡卫星.网络远程教学交互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9):93-95.
[6]Scardamalia,M.& Bereiter,C. A Brief History of Knowledge Building [J].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2010,36(1):1-16.
[7]陈晓端,龙宝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基模及其本土化培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06-114.
[8]Bahar B,Kursat C.The Dynamics of Online Communities in the Activity Theory Framework[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0,(4):155-166.
[9]张仙,雷兴刚等.社会资本视野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以“e-Learning大讲堂”学习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9):61-64.
李洪修: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lihongxiu@126.com)。
张晓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2015年9月22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Constructing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Moodle Platform
Li Hongxiu, Zhang Xiaoju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Moodle platfor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ity, interaction, common sharing,and knowledge of constructiv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situation import,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of constructive” is constituted by participation subject, contract, using tools,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platform. Its construction need rich Moodle platform’s function constantly, make sustainable target,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 community cultur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oodle platform’s feature, the author construct th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ocratic, cooperation shares, autonomous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meanwhile, testing this learning community model’s feasibility by a case.
Moodle Platform;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Learning Field; Construct
G434
A
1006—9860(2015)12—0065—06
* 本文系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改革与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FRGG0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