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官新常态”催生“为官新状态”

2015-11-28

当代陕西 2015年1期
关键词:从政官场作风

文/欣 然(本刊记者)

“治官新常态”催生“为官新状态”

文/欣 然(本刊记者)

“严”字当头、“实”字着力、“廉”字打底、“清”字为本、“敢”字为先、“党”字不忘。这六个字,是官场“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过去的两年,是八项规定带来党风政风深刻变化的两年。

两年间,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燃起加强作风建设的“第一把火”,持续加力中国官场,悄然变革政治生态。两年后,整“四风”、打“老虎”、拍“苍蝇”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行动逐步固化为常态,各级干部的“官念”、作风、生活乃至从政方式为之一新。

当前,“新常态”正在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其中政治建设逐步形成以严、廉、清、敢、实等为特征的“新常态”,凝聚起中国发展的磅礴正能量。

涤荡官场“旧形态”

对于过去官场积弊,民间多有段子调侃:

“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最难管的东西──一张嘴”、“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验收就是喝醉,检查就是宴会,政绩就是神吹,汇报就是掺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

诸如此类广为流传的官场段子,虽然充满挖苦、讽刺与调侃,但一些说法并非无中生有,有的甚至是一些官场流行的潜规则。

对于官场歪风,中央也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列举出数十种表现:包括“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面子工程,以及拍脑袋、“一言堂”等等。

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伊始,就出台八项规定,随后又先后出台20余条相关规定,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铺张”,消除“楼堂馆所的豪华”,打击节日不正之风,叫停“天价干部培训”……

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均以“严禁”和“规范”为核心词,不断对八项规定加以细化与拓展,产生强大的震撼,一举扼制住了许多喊了多年却没有解决的积弊。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前不久,盘点两年来的新变化,新华社刊发报道称,八项规定带来四大新常态:工作餐不再“意思一下”;公务车不再“顺便一下”;节日礼不再“表示一下”;下基层不再“安排一下”……

实际上,八项规定对于官场的改变,远不止这四个方面,其影响之深刻,可以说是一次政治上的“抗震救灾”。据《当代陕西》观察,八项规定以来的官场,至少有三方面的显著变化——

八项规定改变了官场陋习。《当代陕西》采访了数位县级领导,他们表示,现在吃饭、坐车、办公室、婚丧喜庆、收送节礼等事宜都划有“硬杠杠”,“我们基本过着这样的生活:接待在食堂、中午不喝酒、抽烟自己买、出差不超标、讲话不超时,大家对此都已习以为常了,从酒杯中解放出来了”。

八项规定改变了官员心态。许多领导干部反映,心中的纪律意识和廉政观念不断增强,头脑中的“紧箍”自觉地勒紧了。两年来,八项规定不仅治好了不少党员干部的“亚健康”,更使得那些被腐败现象、不良风气颠倒的思想观念得到纠正。作风建设对于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成效,如涟漪般一波波蔓延开来。

八项规定改变了官场生态。一位县委书记表示,以往,当书记有“四累”:喝酒累,跑不完的应酬;管人累,接不完的关照电话;开会累,听不完的领导指示;跑项目累,出不起的红包。现在耳根清净、大脑清醒、手脚干净、时间充足、精力充沛,一切都按规矩来,真正能凝心聚力谋划一方发展。

党风引领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中央的系列举措虽然针对的是官场生态,但在客观上也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激浊扬清起到推导作用。两年间的正风肃纪,干部戒奢以俭,民间也兴起了“光盘行动”,高端餐饮纷纷向平民化转型;公款节礼被禁,带动节日消费回归理性、社会人情交往回归简单。许多地方的婚丧喜庆变得简朴了,奢侈攀比之风开始弱化。

更为重要的是,眼看着干部作风的好转,官员服务方式的转变,欣慰着一些“老虎”“苍蝇”的倒台落马,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改变,公信力在提高,全社会正气上扬、浊气下降,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在不断积聚。

营造政治“新常态”

自2014年5月和7月习近平提出和强调经济“新常态”以来,党建、法治、反腐等领域也竞相引用,新常态逐步成为政治建设的新思维、新目标。

前不久,《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七篇评论,提倡打造政治生活新风尚、营造政治生活新常态。指出,政治新常态是指“制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敢担当”。其标志,是反腐败;其根本,是净化政治生态;其目标,是十八大提出的“政治清明”与官员“清廉双优”。

该系列评论提出的政治新常态内涵,是各级党员干部“严”字当头,按规矩办事;“实”字着力,有位当有为;“廉”字打底,自己先要硬;“清”字为本,生态好起来;“敢”字为先,贵在有担当;“党”字不忘,信仰是灵魂。

所谓“严”,就是制度约束越织越密,执纪监督越来越严,作风建设越抓越紧;“实”,就是作风扎实,工作务实,知识充实,行动落实;“廉”,就是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清”,就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敢”,就是敢担当、敢作为、敢亮丑,树立“敢”字为先的从政准则;“党”,就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让党员有党员的样子,让党组织有党组织的规矩。

应该说,这六个字,正是政治新常态的“六要诀”。当然,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来讲,这个新常态还应包括:

——党要管党新常态。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确保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选人用人新常态。即依靠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和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让他们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从严治吏新常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作风建设,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示范全党,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

12月20日,201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民众满意调查现场,西安市相关负责人接受群众评判。 梁生树/摄

——反腐倡廉新常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最近,中央主流媒体还频频以“新常态”一词对政治建设各个领域的成果进行综述性盘点,先后刊登了《推动从严治党新常态》《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迈入“新常态”》《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反腐倡廉步入新常态》等等。例如,文章列举的反腐倡廉新常态包括,呈现出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政治要求的新常态,作风建设呈现出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主要抓手的新常态,惩治腐败呈现出以“零容忍”为基本态度的新常态。

《当代陕西》还注意到,官方媒体有关新常态的报道,主要使用“推动”“营造”“步入”“迈入”等文字来表述。这一方面说明新常态正处在建设当中,有的还未定型。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构建新常态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任务,今后还会更多地运用新常态思维来推动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

截至目前,尽管政治新常态提法还集中在媒体的报道当中,中央领导尚末对政治建设新常态做完整解读。但不论怎样解析,归根到底是要体现十八大确定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党方略上。

激发为官“新状态”

八项规定催生的政治新常态,致力于整治官场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优化清洁如新的从政环境,带来干部从政思维、为官理念、身心状态和工作方式的除旧布新。目前,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呈现出守规矩、敢干事、能担当等特点。

有关专家表示,政治新常态让官场回归正常,让官员回到应该的状态。过去两年,八项规定改变了官员心态。尤其是很多“权力福利”被“没收”之后,不少干部刚开始不适应,有抱怨、有失衡甚至搞变通,但经两年的熏陶与硬约束,干部的心态已平和许多,更加懂得“人民公仆”四个字的意味。

为官心态决定着从政状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中央各项规定对官场积弊恶习起到了“拔根”作用,正本清源的成效明显。不少党员干部表示,“最近两年受到了猛击一掌的警醒”:对百姓,不敢轻慢了,有了亲近之心;对工作,不敢敷衍了,有了上进之心;对权力,不敢私用了,有了惕厉之心;对规则,不敢冒犯了,有了敬畏之心。

更多领导干部表示,随着官场生态的加速治理,自己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一是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做官的价值追求,二是廉洁从政成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三是敢于担事成为自己为官姿态,四是能够摒弃杂念,专心工作。

当然,从旧状态到新常态,是一个脱胎换骨的适应过程。《当代陕西》观察到,一些官员有“为官不利”“为官不便”甚至“为官危险”的思想,“庸政”“懒政”有所抬头,一些官员表现出了消极怠政,从乱作为演化为不作为,从贪官变成了“瘫官”。

另外,在一些地方“会多会长”“以会议落实会议”仍然存在,公车私用、办婚丧宴、消极怠工以及行政不作为等现象依然是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前列。

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一种歪风一旦形成,表面上看似无形,实际上是无边无际、根深蒂固。对于各种新规,一些人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消极适应,但内心深处还是负隅顽抗,只是把显性化的作风问题隐性化了。比如,原来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虽然脸不那么难看了,门不那么难进了,但事还依然难办,就是这个道理。

高波提出,要使八项规定真正成为持久发挥作用的硬约束,就必须形成从严治党、从严治官的新常态。只有建立常态的制度和规矩,执行才有杠杠,监督才有依据,行为才有底线,才能实现权力进笼子,才能促使各级干部从被动适应新常态,变为自觉进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状态。

“作风建设是一场‘新长征’,关键是要化于心,践于行。”还有一些知名学者指出,“新”常态构建要从“心”开始。不能仅仅让党员干部“怕”八项规定,而要从心底认同。除了依靠制度和监督形成高压态势,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

猜你喜欢

从政官场作风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从政敬业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唐英年:商贾世家 从政报国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唯则定国方向标 廉洁从政防火墙——学习《廉政准则》体会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