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教学更加“着地”的实践
2015-11-28潘丹
潘丹
一、地理教学着地的必要性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改变导致大部分学校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着力强化语数外学科,其他的学科渐渐被边缘化。在此大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只能适应形势,使得地理教学变成考试说明知识的大灌输,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地理教学也失去了它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这种不“着地”现象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是,学生只记住了地理知识,而不能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另外,把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奉为真理,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摆在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笔者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地理教学中如何“着地”。
二、地理教学着地的实践案例
(一)热点知识导入教学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一般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比如说导入经常被省略。就不同的年级而言,高一的教学相对有趣,而且自然地理可以利用的案例比较多,但是像高三以复习为主的课堂导入环节就变的非常罕见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即使课堂中有导入环节,但是不是陈年老调或是无效导入,这必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效果受限。如果我们课堂中的导入是近期的热点知识可能对本节课甚至学生整个地理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设计到人口问题时,我们能以有趣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PPT展示一下图文资料,1985,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到环境问题专题复习时,可以展示一段新闻: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环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引发学生思考李克强总理发表此言论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困难之处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就通过一个导入环节把环境问题知识串连,有利于知识建构。
(二)生活化故事剖析叙述类知识点
地理学习中叙述类知识点比较多,一类是自然地理,往往是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快速地知道原理只能通过尽可能简短的叙述或配以一些图片,要么知识比较简单学生自学也能解决,要么知识太难,教师唱独角戏。另一类就是人文地理,无法像自然地理那么条理清晰,而只能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解释,而典型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不一定“典型”。
案例1(自然地理中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节内容,一般来说,我们常规的做法之一是作图法,教师利用自己的基本功,采用手绘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那么学生在教师的作图过程中接受知识,学生是一个观察者,知识容易忘记;另外一种常规的做法就是动画展示,这种方式使水循环能动态演示,使学生能够看到水体的运动,体会水体间的联系,同样学生也是以观察者在课堂中接受知识。这两种方式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知识的体会。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看看图片就能理解,而教师大都还是照本宣科,把整个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过一遍,最后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
教师展示材料:
假设我们就是这么个小水滴,我们也来跟着材料来一次奇妙的旅行。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嬉戏。在阳光的照耀下,不知不觉地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上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开始了,我跨过大海,又越过高山,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看:它们来自江河湖沼、森林草地,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我再也飞不起来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天空中降落下来,有的飘进了江河湖泊,有的却钻进了森林草丛,有的钻进了泥土地下……终于我们又汇聚到了一起,欢快地奔流,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用箭头的方式画出并能演说小水滴的整个旅行路线。
教学感悟: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整个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学习,同时通过学习学生也形成质疑精神,对知识的产生的原理进行剖析。
案例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高中必修三中的一节比较难又比较重要的知识,难是因为这些知识相对空洞,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重要是因为这节知识影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比如,与必修二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关,而且影响产业转移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珠江三角洲的这些变化不熟悉而且难以记忆,那么我们教学中可以转换一下方式:
王强老家在安徽地区。1984年初王强一家南下到某地开始新的生活。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王强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但没过几年,土地被大部分占掉,许多农田看准了市场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王强的孩子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加工厂工作。1992年当地开办了几家集成电路厂,王强的孩子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集成电路厂工作,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王强家的三间平房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被拆迁。现在,王强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多元,是十年前的4倍。
活动设计:1.该地区生产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2.王强一家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些变化有关系吗?
教学感想:学生通过“看电视剧”方式看到了王强一家的变化,从而也去思考他们变化的原因,感同身受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体会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三)地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然地理的教学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地理实验来讲解更加具有说服力,比如,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热力环流,洋流等。那么洋流成因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设计:在实物投影仪下放下一盆水,放进一个玩具鸭。
设问环节:1.鸭子怎么才能动?2.鸭子怎么才能改变方向?
教学感想: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且清楚地理解了洋流的主要成因。
三、地理教学“着地”过程中的反思
虽然在生活中学地理的方式有很多优点,但也是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比如,对资源的开发而言,不同的地区所用的案例或是作业有所差异,对一些热点类如果时间不同,那么案例也不能通用,除此以外学情不同,那么教学设计也应该因人而异,但是教学中并不是固定环节对固定方法,教无定法,只有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有学生的不断创新。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