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2015-11-27熊鸿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0期

熊鸿琳

摘 要:“情智教育”是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写的人。既要侧重情感的发展,又要侧重智慧的发展,双管齐下,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智慧设计;情感铺垫;探究解疑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情感素养是人的所有素养的根基。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情智教学”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

“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动用积极的情感、灵动的智慧和受教育者的情感、智慧产生碰撞,从而和谐共生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在实际操作中,“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我们是这样炼成的。

一、课前——智慧设计要入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用一生备一节课。今天,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的:用一生的智慧去备好一节课。

课前要做好三备:一备——用宽广的胸襟备教材,二备——用爱的智慧备学生,三备——用审视的眼光备自己。

接下来我要着重谈一谈课中的“四情”教学。

二、课中——本色展现应重情

1.蓄情:情感铺垫

有诗云: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情感铺垫是教学的前奏曲,定的是一节课的基调,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这个环节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前情感铺垫,选择怎样一个切入点,老师们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有创设情境的,有做手语操的,有看图猜诗歌的,有做趣味游戏的,有从名字开始聊起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触情:探究解疑

学生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反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或读、或思、或试、或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生成。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另外,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学习之中。

主要方式有:

(1)读。通读、读通文本,通过“画、查、批、注”等方式,把握文本中的关键知识,即所学知识的基本点、重点、疑点、难点。

(2)试。尝试记忆,尝试质疑,尝试解答,尝试动手。

(3)思。思差异、思疑惑、思联系、思变化、思规律。

(4)悟。总结体验感悟,上升至思想,做到举一反三、举三反一。

3.融情: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鲜活生命,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生命中的潜能。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能释放生命原本应有的活力,张扬自主的个性。通过老师真情的流露、学生真情的表达,实现师生间高度融情、和谐共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坚持“以情促智”策略,力求达到以情激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的“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基本操作方法有:

(1)辩论式交流: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师生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师生、生生产生共鸣,达到情智交融。

(3)拓展式交流:学习要注意对当堂目标的落实,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越课堂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多元化的,是丰满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养情:延伸运用

教师的情感铺垫、智慧设计,学生的各抒己见、分享交流,如行云流水,也许他们会沿着老师预设的教案顺利前进,直到到达教学目标的彼岸。积累知识,升华情感,一切都顺理成章。还应以当堂练习的形式,来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情感,使其情感转化成学习的动能和行为的意志。

主要操作方式有:

(1)迁移表达:以习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延续课中的情感。设计习题引导学生联想、创造,将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开发出来。

(2)活动创造: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参与,使学生的情感、情绪、情怀等在活动中进一步表现出来。

他们或许会将课堂上的生成带到课外津津乐道,争论不休,或许会带给家庭,分享自己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课后——知情变行再升情

1.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教师要把研究作为生存的方式,研究与教学齐头并进,教学与研究双向发展,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成为教师职业存在的新方式。我校的“便签式”评课、“便签式”反思,即教师每节课上完之后,有一点想法及时记录在便签上,就是提倡教师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2.课已终,意犹在,情未了

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狭小的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尽可能把视野投向社会,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情智在课余也能得到延伸。

参考文献:

林国才.以学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J].职业,2010(0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