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函数思想的渗透

2015-11-27董丽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函数思想课程改革教材

董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函数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需要老师逐步将其渗透在课堂学习之中。做好课前准备,寻找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函数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丰富课外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函数思想;教材;课程改革

为了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本文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方式进行了统一的整理。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出发点,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融入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师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和制订授课方式的时候,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促使数学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使学生热爱这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一、正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函数关系,表达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小学生在了解正反比例关系的时候,包括对路程和时间、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价格和数量等问题的研究。在正反比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绘制两者间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图,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两种变量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任意两点数值的取值分析,深入了解函数在正反比例中的运用。

二、计算公式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对很多问题进行计算。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我们会有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与此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会接触到对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这些计算过程无一不是通过函数关系表达变量的,例如,在对圆周长进行计算的时候,作为一元函数我们得出C=2R。面对面积和周长我们需要知道长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这就形成了二元函数,即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S=a×b,C=2(a+b)。通过对数学公式的计算和运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函数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建立函数思想。

除此之外,运算规律有利于计算问题的解决,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接下来的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将函数的思想深入运算关系之中,例如,对乘法口诀表中规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思想。

三、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的种类有很多,在小学教学的课程中我们常见的有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计图具有直观感受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统计图了解数量间的变化关系。除此之外,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整体性的优势,可以作为函数思维的图形表现形式。老师在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可以穿插函数思想的渗透。例如,对气温的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现高低数值的不同,会以倾斜度表示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看到不同时间点对应的气温。除此之外,在跑步圈数和时间的关系上也可以进行折线统计图的展示。将数学引入生活,让学生思考跑步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例如,假设5分钟小明可以跑两圈,10分钟小明可以跑几圈?(不考虑体能下降的因素)。在案例设置上贴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无处不在。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以互相转化,扇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而条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数量的多少。例如,我们可以对支出情况进行扇形统计图的分析,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培养学生以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四、用字母表示数

函数解析式通常是由英文字母进行表示的。特定的字母表达式有利于国际上的交流。例如,在圆周率的表示上,我们通常选用π来表示。除此之外,通过字母表达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例如,圣诞节学校为每个学生发放2个苹果,现有n名学生,学校需要准备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得到2×n这个表达式。这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变量,可以采用不同的字母进行表示。

五、对应关系

变化和对应的关系是函数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数学教材通常以实物进行函数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物中感受到函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我们所讲到的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即边长和周长有着一对一的关系。反之,长方形的周长受到长和宽多种组合的影响,有着多对一的关系。

六、图形(数)的排列规律

图形的排列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发现案例中存在的规律,通过对图形边数变化、颜色变化规律、相邻数的变化、表示其中暗含着的规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函数思维的建立。

七、教学启示

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以图形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理解力的增加,老师会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在小学生的课堂中渗入函数思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老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做出全面的分析,从而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探究最佳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函数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在长时间的培训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探索。

总而言之,想要解决好函数的抽象问题与小学生理解力之间的矛盾,就要在课堂素材的准备上多下工夫,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完成小学阶段函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志明.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徐伟.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途径[J].教育艺术,2014(05).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函数思想课程改革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函数思想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