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情景下的数学课
2015-11-27朵燕青
朵燕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一、创设课堂情景,问题探究生活化
我们上课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一定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猴王举行生日宴会”的童话故事,创设“小动物送礼物比重量”的问题情景,引出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如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通过“三角形的风筝为什么飞得又高又稳”“为什么自行车要用三角梁”等一系列的生活经验,诱导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又使他们感到数学问题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也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不应该教师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理解、掌握,而应该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掌握基础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创建数学概念。如,学习“垂直”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教给学生“互相垂直”的概念,而是创设了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水管安装设计方案的评比,抽象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用直角去判断等过程,生动、有趣而又严谨地建立了“互相垂直”这一概念。
二、加强操作训练,学习方式自主化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应当是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并且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上教师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运用新知。如,学习“比较角的大小”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大量时间去动手操作,量角的大小时,让学生用纸去任意折角,让学生在钟面上拔针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操作训练,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角的大小。操作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他们观察、比较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思维品质。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自主化。
三、联系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实际化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常常需要我们量一量、算一算、称一称,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如,学完“角的度量”一课后,我让学生量钟面上的角、量队旗上的角,以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化。又如,学习“购物”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模拟商场购物等开放性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了进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显得直观、形象,学生对数学没有恐惧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数学有价值。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引入课题时就选用了铁拉门、遮阳伞、伸缩架等事物作为学习素材,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指出这种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探索问题的兴趣。课后再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探究生活中如何避免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这些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总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用处,懂得数学知识的产生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我要学”的良好氛围,是我们的目标。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