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州三百戏,戏戏皆明珠

2015-11-27陈星灵

上海戏剧 2015年11期
关键词:梅林孩儿剧种

陈星灵

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着粉白色的荷花裙翩然起舞裙袂飞扬。她们曼妙的身姿在舞台上变换着阵型,手中玲珑的荷花交错穿梭其中。“九州百戏——全国稀有剧种展演”在“荷花盘子舞”中拉开帷幕。

上海戏曲演出频频,而由13个稀有剧种合作的戏曲展演确实属孤品。不仅有耍孩儿、梅林戏、罗田东腔戏等第一次登上上海舞台的他乡之客,还有即便在上海也很难欣赏到的本地奉贤山歌剧。奉贤山歌剧和滑稽戏、沪剧并称为“上海三大剧种”,据表演者崔莺莺的描述最盛之时戏迷为了看戏排队三天三夜,演出也场场爆满。而如今却萧条到一个剧团都没有的境地,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名演员还在从事山歌剧。

稀有剧种,自然是因其少见,剧种以稀,有些是先天原因,有些是后天原因。对于后天造成的盛况不复当年,萧条是因戏不再精彩了吗?自然不是,每个剧种都依然身怀绝活。此次展演的大多数戏都精彩绝伦,通剧《敫桂英》里的长水袖叫人惊叹,西秦戏《刘锡训子》的耍椅功让人大开眼界,天津时调“放风筝”板式变化繁复,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尤为要说的是以后嗓发声为特色的耍孩儿。戏有锣鼓助阵,演员大嗓压威,唱腔十分特别。除了唱腔,演员的身段也很是出色。一折“猪八戒背媳妇”生旦配合默契,身段热情大胆,剧末小娘子稳稳当当跳上猪八戒后背,赢得满堂喝采。

农村演出仍是它们的表演重地。一方面政府组织文化公益活动送戏下乡,另一面民间有许多庆典节日民俗活动会邀请剧团演出。农村的演出市场广,农民多厚爱戏曲。武平平调落子的王红谈到下乡演出的情况是有一段这样的描述:“那边(农村)不管牌子不牌子,只要演得好老百姓都喜欢看。我也经历过几次,哪怕你在村子里溜达着转,后面都能跟着几个村民,愿意跟你说说话。”除了下乡以外,在剧院演出也是有的。虽然如大同耍孩儿一样拥有自己剧院的剧团在少数,但多数剧团都有与剧院签约合作,像是西秦戏一年将近二十场在城市剧院里演出,游走在广东汕尾、汕头、广州等城市。情况更好的,像天津时调,每周有两场固定演出,周五周日在天津中华曲苑。还有就是像梅林戏研究中心一样,政府为其搭建一个平台使其成为旅游项目的一部分,每天固定时间演出展示。

从稀有剧种从业者的自述中多能找到一句话:申请“非遗”之后,情况有所好转。这些剧种都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显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申请是稀有剧种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天津时调“放风筝”的表演者刘迎老师深有感触:“就是因为申请到‘非遗后才有少量资金,也能参加一些文化展演,我参加过中法文化交流。这就是因为‘申遗以后才有的,否则就没了。”像奉贤山歌剧在“申遗”前从业者都已经转业多年,直到“申遗”成功后才被政府召集回来继续演出。

这戏自然是好戏。可举步维艰确实是大多数稀有剧种的写照。尽管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剧种的生存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人才流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恰恰是为什么参加此次展演的演员年龄多数偏大的原因。西秦戏的从业人员情况很是有代表性。“像我们现在,老一代的已经退下来了,四五十岁的演员挑大梁,还有带出来的几个90后徒弟。三十多岁反而没有,在他们那一代应该出人的时候,社会给他们的冲击很大,那一批演员很多都离开了剧团。我们也不断培养年轻演员,但还是因为待遇问题难留人才。”西秦戏团长吕维平如是说。

老一代退下来,新一代难培养。像梅林戏一样,许多剧种以前多是剧团里师傅收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人。梅林戏传承中心的冯书记介绍道,以前他们到江西等地演出,演到哪儿徒弟收到哪儿,愿意学戏的也大多都是偏远地区的。除了少数剧团还在以这种方式培养徒弟外,基本上都转型为交由职业的戏曲学校培养。大同耍孩儿剧团这次参演的演员连阳和薛志花就是戏校培养出来的优秀青年演员。但像耍孩儿一样培养人才的模式趋于成熟的仍在少数,人才的培养还是稀有剧种发展中难迈的一道坎。今年,梅林戏传承中心和三明艺校合作开创五年制大专班。尽管对报读的学生免学杂费,生源仍不理想。人才培养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稀有剧种。最为叫人唏嘘的莫过于罗田东腔戏。八十岁的许计生老爷子是罗田东腔戏的唯一在世的第六代传承人。这个剧种没有固定剧本,都要靠师傅一句一句教徒弟一句一句学。老爷子带过几个徒弟,可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徒弟们也多外出打工去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能传承下来了。

对于绝大多数的稀有剧种,守护传统依然是它们主要的方向和目标,市场也是导致稀有剧种多走传统改良之路而非创新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前稀有剧种多以传统戏或移植剧目为主。然而也有例外。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过的梅林戏研究中心的冯书记则倾向于大胆尝试新编戏。此次上演的梅林戏《三尺巷》就是他创作的新戏,其中运用上了话剧中矛盾冲突等表现手法,使这个戏富有别样的喜剧效果。

大同耍孩儿剧团的王团长告诉我,1983年我国有373种戏曲,2012年只剩下了286种。他很是感叹戏曲剧种的消亡速度,所以传承保护与发扬戏曲的观念始终贯彻在他的工作中。在王团长积极宣扬发展耍孩儿剧种的举措下,耍孩儿剧团成了稀有剧种的一朵奇花。剧团拥有自己的剧院,演出情况颇佳,也有固定的新鲜血液加入队伍。耍孩儿的发扬不仅仅是一个剧种的光芒,更是未来稀有剧种的希望。

猜你喜欢

梅林孩儿剧种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吃梅子
安娜表哥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衣服
灵狐少年
望“梅”止渴
“傻”孩儿
五月,黑色花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