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思考

2015-11-27陆浩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

关键词:MOOC;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

摘 要:文章通过对MOOC的本质和特征分析,阐述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在MOOC环境中的功能定位,借鉴MOOC理念探讨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问题的一些启发。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82-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消费能力长效互动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XTQ002;也系2015—2016年度CALIS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预研项目“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聚合与服务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CALISGX15;又系贺州学院教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融合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KY。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幕课”)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模式和学习方式,它集合了最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混合式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在线教学方法,给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知识的机会。当起源于西方的MOOC学习浪潮掀起时,图书馆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剑桥大学专业图书馆员Shannon Bohle认为,MOOC不仅提高了用户信息素养能力,而且解决了协助开放版权问题,“嵌入式图书馆员”能力也受到了挑战[1]。MOOC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呈现方式的颤变,这种方式更侧重于教与学两者之间互动和问题的解决,而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方便实用的课程和学习机会,消除教育机会和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使用户获取更多新知识去解决自身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也是当今图书馆界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值得商榷的课题。

1 MOOC的本质与影响

1.1 MOOC的内涵和组织机构

MOOC一词最初是加拿大的戴夫·科米尔(Dave Corrn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率先提出的。它是通过视频资料、文本材料、在线问答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基于网络开放式资源获取的在线课程。它还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互性社区、建立交互的参与机制[2]。从MOOC的定义来看,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灵活,它让不同的学习者在课程平台上分享视频教材或交互性论坛。MOOC的主要平台有Coursera、EdX和Udacity。Coursera 创办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目前汇聚了美国、欧洲、澳洲等19个国家的108个教育机构和顶级大学的教学团队研发和设计网络课程,为全球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和支持。EdX是由MIT和哈佛联合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网站,它的特色是交互式学习设计,是集基于WiKi协作学习、学习评价和在线实验于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与这两个平台不同的是,Udacity则是由营利性机构创办的,基于项目练习的学,基于微视频学习的寓教于乐以及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高度参与的学习社区[3]。

1.2 MOOC的特征和具体表现

MOOC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聚集、重组和个性化。它打破了地域间阻隔的界限,把不同主题汇聚的资源组织给有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让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等诸多限制。这些经过专门的课程教学设计的系统化资源,符合学习者的需要,能够产生新知识的能效,它具有三个方面的优越性:①大规模互动参与。即利用一些中间穿插习题或小测验的简短视频,帮助学习者熟悉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并巩固和强化记忆。②优质的可用教育资源。MOOC的资源是免费的,其学习支持工具也有免费版本可供选择,一经注册学习者可享受各大名校开设的课程论坛、虚拟教室等远程教育机会,且教育质量有保证。③回归学习的本源。MOOC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着专业基础和问题解决为主,在教学上侧重于学习者的兴趣和专长,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保持愉悦的心情、持久而稳定的学习行为,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4]。

1.3 MOOC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渗透

中国开放式课堂教育受到MOOC深刻的冲击。首先,当国内的视频开放课还滞留在缺乏互动和评价过程时,在静态的资源状态时,MOOC以它的开放性、优越性动摇了过去网络在线教育的主导地位;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教学设计的优劣,教学过程安排合理与否,能否调动学习者的兴趣等都是对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考验;最后,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型,促使从事教育活动者深刻反思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和教室。全美图书馆协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对学习者信息素养能力界定了标准[5],社会上许多人难以完全达到这九条标准:①能够迅速、有效地获取信息。②能够熟练地、客观地评价信息。③能够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④能捕捉到个人感兴趣的信息。⑤能欣赏作品,并创造性评述作品的内容。⑥能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知识创新。⑦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⑧能履行信息使用的伦理道德行为规则。⑨能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显然,这些标准涵盖了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和信息交流各方面,同时还包括独立学习的行为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应尽的责任以及利用信息技能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基于兴趣的MOOC学习既是个体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也是社会性和富媒体的学习。因此,参与MOOC的信息素养教育将会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

2 MOOC与图书馆

2.1 MOOC与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关系

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理念和模式,在美国高等教育界被誉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6],它的兴起为图书馆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使用户获取更新更优的知识资源渠道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具备信息获取和利用综合能力强的人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盛行的经济时代,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单一服务模式是不够的,利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知识发现等技术的MOOC教育模式,有助于针对不同用户的需要细分。在某个组织机构暂时无法开设的课程,MOOC学分的认证是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获得与在校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和知识资源,而且MOOC这种知识和技能传授方式,更有利于用户实际问题的解决。正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达芙妮·科勒教授所说,技术的进步,云计算质量提高了,流媒体视频和提供易用定制内容的成本也降低了,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便捷[7]。可见,MOOC与图书馆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也息息相关,影响至深。

陆浩东:MOOC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思考*

陆浩东:MOOC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思考*

2.2 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功能定位

从信息素养教育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通过推荐相关的书目,为学习者提供借阅服务、导读服务,开设信息检索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培训,这些培训仅限于到馆接受教育的信息用户,而对于那些没有条件或没有时间到馆的用户,他们就缺少享有同等教育的机会。嵌入式馆员服务是近年来开展的深层次服务,旨在帮助用户提高检索信息能力,帮助学校完成教学任务[8]。哈佛大学HarvardX院长R.Lue说过,在MOOC背景下,教师与图书馆协作,通过整合教材,创新教育教学经验,为那些渴望更深入学习新知识的用户提供帮助和指导。可见在MOOC环境下,图书馆已不仅是一个信息资源存储、加工、组织和利用的文化机构,还是一个MOOC信息搜集、分类、组织、编译、教导等服务角色的承担者。

2.3 图书馆利用MOOC作为承载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优势分析

2.3.1 载体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MOOC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MOOC是“大数据”的产物,它符合快速激增的知识存储要求和广泛传播条件,MOOC使用户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为可能,而且还舒缓了用户信息素养能力不足的压力,从而将自有的知识量与学习动力较好地融合,实现知识传播与所需信息的自然选择的目标。

2.3.2 学术社交优势。汇聚不同主题的MOOC平台,为用户有选择性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它有效地弥补了用户信息素养能力不足的缺陷。这种以学术交流方式整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那些没有条件在校接受教育者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愿望。

2.3.3 知识传播优势。通过MOOC的知识表现方式,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加快知识资源传播速度,也扩大其传播范围,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文化辐射的力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3.4 新媒体优势。诸如论文、专著、课题等知识载体,以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MOOC表现方式,能互动和立体地展示,这种完整、统一的方案势必能有效地解决用户知识资源缺口问题。

3 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MOOC学习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在MOOC环境中,学习的自主性决定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支配时间掌握学习进度。为此,突出用户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设计上尊重用户需求,结合用户的需求特点组织教育资源,针对潜在用户的知识能力和实用需求,整合与挖掘有效教育资源,运用形式多样、方法各异的教学策略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使之有效、深入地学习。

3.1.2 课程资源多元化原则。基于网络的微课程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性,让用户方便地利用任何一台终端进行学习,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中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因此,以面向课程视频、学习评价和学习互动为基础的资源设计,势必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3.1.3 嵌入式学习支持原则。由于MOOC环境中的微课程用户类型不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支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能够为用户提供技能指导,促使用户之间相互支持,并帮助用户构建自身学习网络。

3.1.4 社会性建构原则。MOOC提倡的是开放性的课程设计,在这种课程视频教学中采取提问、解答、话题讨论的互动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更关注用户的意识形态,充分考虑多方位地引导用户展开交流,高效地帮助用户解答问题,并提供多种社会化网络工具让用户进行交流和共享,让用户在建立新连接和强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9]。

3.2 教学设计

由于环境的开放性和用户类型的不确定性,要根据用户的类型、职业、文化层次、信息需求和信息搜索能力,预测他们能学到什么,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设计潜在用户分析模板,编写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真正让用户学完之后,获得期望中的知识和技能[10](见图1)。

图1 MOOC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图 在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安排上,教学内容分析要考虑到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以及对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和价值测度,因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用户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视频内容设计包括具体学习内容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评价目的是考虑所选择的MOOC课程平台环境以及所能提供给用户的相关工具是否适合用户需求。

总之,面向微课程视频的学习支持,面向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以及面向评价的学习支持,三者构成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学习支持。嵌入式学习支持有三个好处:一是帮助课程设计者判断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属于面向微课程视频的学习支持;二是确认面向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效果;三是辨别面向评价的学习支持质量和水平。

3.3 教学模式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也称为课程融入式教学,它是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表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对用户信息检索技能的提高和知识资源查找能力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它为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开辟了一种新途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分为两种模式:①相关方式。指馆员参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或是教师担负信息素养教学任务。②完全方式。指馆员从始至终参与专业课和学科的教学,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计划、明确研究性任务的设计以及相关成绩的评定等。例如,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A.P.Wilson将音乐图书馆员S.J.B.Manus嵌入到5MUSL1416课程,讲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图书馆的概况、图书馆书目A-CORN、音乐信息资源、文献引用格式、版权和知识产权,还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11]。

MOOC环境下,用户学习更自由,也更加充满个性化。嵌入到用户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融合,提供了一种即时的泛在信息服务。在图书馆员泛在知识环境的要求下,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参与专业课程的教与学的全过程[12]。MOOC运行的四种模式,即合作模式:联盟合作学分认证;学习模式:混合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视频+面授;课程评估:平时作业+培训+测试。上述这四种运行模式均适用于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在MOOC模式及平台应用基础上,结合“翻转式课堂”教学方式,可形成一种新的混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不同的是,融入翻转式教学元素的授课强调大班上课(主要以网络视频方式),然后拆分成小班,由助教带领进行面对面深入研讨、案例分析、基于项目(问题)的研讨。这种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对用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当课程结束之后,采取的是由专家与用户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对于达标的予以肯定,对于不够理想的方面进行整改。

4 思考

要想使广大的社会信息用户更好地获取知识资源,充分体现图书馆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图书馆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必须转型,借鉴MOOC的经验来建设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开放课程资源是值得实践的。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根据信息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笔者认为MOOC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及其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营造良好的MOOC环境是培养用户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前提

MOOC环境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MOOC学习环境体现在:一是从知识资源建设规划到技术设施的配备,便于培养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要求;二是通过设计与用户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信息素养教育不足的现实问题,改善用户的学习方式、激发用户提高信息素养的热情。例如,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形式进行协同学习,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文件传输资料下载,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网站等方式,营造有利于用户信息素养形成,信息意识提高的良好氛围。MOOC环境下用户不仅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了解怎样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搜集、整理和评价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生产效率。利用MOOC以及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把开放信息资源纳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中,在推动用户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切实加强MOOC平台的知识产权管理。

4.2 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帮助用户提高信息素养及能力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员严格意义上讲也是教师,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美国教育科技委员会是这样规定的:①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②懂得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和电子表格制作。③懂得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2002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文件号召“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师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略低,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

借MOOC之机会,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以及翻转课堂之类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到图书馆员队伍的培养中去,在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地考虑到馆员的认知、行为习惯,提高馆员的学习自发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13],根据实际情况,对馆员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远程与面授培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机构与本馆培训相结合等。培训模式以实际操作的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学习。

借MOOC之机会,提高对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的课程质量。因为,MOOC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进入的学习者很广泛,大大超出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者数量,要让大部分学习者接受和欢迎的课就是好的课,这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胆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将用户的知识缺口发现融合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去,对提高课程质量起到很大作用,它也是帮助用户培养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增强馆员的信息意识,正确认识信息、信息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充分认识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能客观、准确地解读和评价信息;能熟练地整合、存储、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等。

4.3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及能力十分重要

在日本,政府把信息道德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要内容之一,重点放在寻求道德培养与知识点学习的一体化,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人类·人生”的教育。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国大力倡导全社会开展国民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使用MOOC平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可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用户开辟QQ群之类的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结合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缺失问题开设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课程指导资源要规范,突出课程的特色和亮点,以此吸引用户的关注,让用户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现代技术的操作知识和技能,使用户能有效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信息技术课程还应注重培养用户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使用户自觉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做违背信息道德的事,掌握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总之,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发挥作用,并狠抓课程质量,因为课程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立命之本。

4.4 通过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可促进用户信息素养及能力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运用于学习新知识当中,许多经典的学习理论也倍受人们的关注。以建构学习主义理论为例,这种理论认为,用户可通过意义建构的形式获得新知识,即借助一定的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条件),利用必要的资源,而不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这种主动学习方式,用户是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资源的过程也是主动的,具有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改革“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传授知识方式,以此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及能力的目标要求。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是用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这些知识资源包括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因素,如信息、教材、设备、技术等。

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过程。知识资源是用户认知的对象,老师既是知识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资源越多样化,就越容易帮助用户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情境中,用户主动猎取各自所需要的知识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灌输知识,而是利用这些知识资源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和思想表达,以此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调整学习进度,并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学习的规模可大可小,可采取分散式,也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搜集,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问题。通过这种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用户的信息素养及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完善作业互评功能也很有必要,对于大规模在线教学法而言,包括评价训练和自我评价在内的互评,是考核用户学习最终得分的依据,也是学分认证的参考。

4.5 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及能力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整合”一词被广泛运用在许多行业之中,原意是指整体的各个局部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体制改革中,“整合”的含义是指为了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将不同的学科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综合起来。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中,作为用户学习的辅助工具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使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用户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用户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培养用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外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纵观世界,美国是最早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家,早在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一书中提出,将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整合运用于教学之中,技术在其中充当了学习工具的角色。可见,当用户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工具来获取、分析、处理知识信息,并能够综合利用加工后的信息时,就能达到有效的技术整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和别的课程的整合是指教学课程设置信息技术以外的课程学习。事实上,在学科专业教学中倡导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也丰富了课程体系建设,因为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两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此外,评价用户学习的标准不再局限于获取知识的多少和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否,还应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能力等纳入用户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作为衡量用户参与学习活动收到效果的权值。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综合考察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培养过程,不断地改进课程体系,激发用户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Shannon Bohle.Libraries and the Era of the MOOC[EB/OL].[2014-09-04].http://www.scilogs.com/scientific_and_medical_libraries/librarians-and-the-era-of-the-mooc/.

[2]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EB/OL].[2014-11-16].http:/ /en.wikipedia.org/ wiki/ 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

[3][13] 方静.MOOC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教育的挑战[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90-94.

[4] 夏春明,等.MOOC的发展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化工高等教育,2014(1):13-15.

[5] 信息素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EB/OL].[2014-10-2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71IJd9JKZr-Ob5O9hsbJMu7-bhRo-BFfIq.

[6] McAuley A,Stewatr B,Seimens G,Comreir D.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 [EB/OL].[2014-10-26].http: / / www / elearnspace. org /Articles / MOOC_Final. Pdf.

[7]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学研究,2013(2):53-57.

[8] 叶艳鸣.摹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9.

[9] 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27-28.

[10] 冯立国,杨孝堂.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53-60.

[11] 谢守美.泛在知识环境下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7-32.

[12] 毕世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价值与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27-31.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