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5-11-27李小贞陈海香
李小贞+陈海香
摘 要: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新型图书馆联盟,组建社区学习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开展特色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建立资源合作共享、监督管理、志愿者服务、资源投入、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42-03
本文系江西省2014年艺术规划课题“中医院校图书馆以‘多位一体方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G201423。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理念、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与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相应保障、满足社会先进文化发展需求等作用[1]。但一直以来拥有众多优势的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社区文化体系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1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1.1 高校图书馆拥有其他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如今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数量巨大、种类齐全的纸质图书与资料,还拥有光盘、各类数据库等丰富的电子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不仅专业性与权威性强,而且准确度与情报价值高, 是其他图书馆远无法比的。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远远超过了公共馆,馆藏文献范围广泛、专业特色明显、学术价值大。利用这些资源,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在社会服务上有所作为。
1.2 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辈出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文化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学科能力强、素质好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他们熟练掌握各种信息的获取方式,能够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与处理。一些资深馆员还具有超前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作为知识的导航员和信息咨询专家为向社会开展信息资源服务与人员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3 高校图书馆在技术设备与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明显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许多高校新建了规模大、设备与功能齐全的新图书馆,而且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建设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条件好的高校图书馆甚至还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
1.4 高校图书馆具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科技优势明显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大多都拥有了强大的纸质、电子、网上资源以及现代化、功能全面的服务手段。高校图书馆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向基层民众提供文献外借、参考咨询、定题查新、信息检索、文献传递、教育培训、馆际互借、信息推送、个人图书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
2.1 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
2.1.1 努力构建新型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合作与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建立馆际联盟,这样就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公共图书馆的行业领导、完善的服务网络等优势,以及基层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文献丰富、场地面积充裕等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又可以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献保障,同时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还弥补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不足。当然,这种多方合作模式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主导及协调作用,通过体制改革和立法保障让各级各类图书馆能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2.1.2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如组建社区学习中心,对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指导,同时为在岗人员提供继续学习与培训的场所;举办各种展览、专题讲座和专业培训班;组织家庭文化主题活动,积极协助社区策划、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比赛活动等。这样既可以陶冶基层居民的艺术情操,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为基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2.1.3 转变观念,强化并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高校图书馆要以开放性的办馆新思维取代传统的封闭式办馆思想,要树立主动服务和大胆进取的观念,要积极扩展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应根据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读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同时,高校图书馆在自身资源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当前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补充一些基层需求迫切的图书,如农业科技信息、市场营销、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图书,及时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在服务方式上,高校图书馆要加大创新力度,采取网络资源在线共享、异地借还、代借代查、送服务上门、志愿者服务、专家咨询、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开发等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基层民众服务。
2.1.4 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文化魅力和文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与自身条件,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馆藏文献体系和各种数据库;要以满足多层次用户的个体化需求为导向,开发具备多样化载体形式与有效检索功能的数据库和文献资料;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积极主动为信息找用户,做到凡基层居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2.1.5 提升网络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个性化服务。网络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开展基础图书馆服务必然要面对的课题。现如今,先进的网络、通讯、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不受时空限制性以及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服务创造了条件。高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可以帮助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起方便快捷的高速资源共享网络,这样广大基层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通过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网络的沟通互联,可以打造真正的区域图书馆事业服务网,同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广播等打造智能快捷的服务终端,这样就可以既挖掘基层潜藏着的丰富的特色资源,又将图书馆服务的触角伸入到基层的各个方面与角落,形成高效便捷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李小贞1,陈海香2: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李小贞1,陈海香2: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2 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2.2.1 建立规范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我们要积极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优势来加强与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机构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图书借阅场所,具有便利的场地优势,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个服务平台,通过文献、网络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等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前沿的文化科技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基层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高校图书馆应该长期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文化部门及教育部门合作,积极争取与各级公共图书馆及相关文化部门构建服务联盟,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建立规范的长效合作机制来保障支援基层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
2.2.2 建立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作为我国的最基层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性质同高校图书馆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高校图书馆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资源组织对它们进行管理与建设。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图书管理的相关优势帮助它们建立正规的图书馆管理模式。①利用自己的人才队伍优势。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派遣专业对口、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到基层对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开展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其还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到对口帮扶点对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能力[2]。②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己的管理和制度优势,联合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基层政府组织、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建立起定期的全方位评估和监督机制,这种常态的评估监督机制对确保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2.3 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志愿者服务是当今各高校服务地方与社会的最常见方式之一。通过这一机制不仅可以加强高校与基层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深入社会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技术优势,通过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文化机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深入社区和基层,以多种形式为广大基层民众提供连续而持久的志愿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本校专家、学者、大学生为基层民众开展免费的信息利用专题讲座以及其他专业性、科普性、文化性的讲座;可以组织读书会、艺术展览、科普展览、歌舞表演、诗歌朗诵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3]。
2.2.4 建立资源投入的长效机制。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要坚持主动性、针对性、公益性原则,通过服务向基层延伸、与公共图书馆整合、与各类型文化机构联合等方式,努力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相关研究论证对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建议。如:呼吁政府建立投资保障机制,将社区与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文化活动的投入。
2.2.5 建立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多位一体、动态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等文化机构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与特色,就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高校图书馆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采取文化科技下乡、专家咨询、现场指导培训、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中医药进基层、大学志愿者“三下乡”活动、网络远程服务等方式对基层开展全方位服务,依托现已存在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县级流动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影视“村村通”等资源构建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并根据时势和发展环境的变迁适时调整相关措施,让广大基层民众可以就近、免费、便捷、无障碍、均等地享受知识信息服务,将促进基层文化发展与提升基层经济实力结合起来,使基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在认清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和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切实可行的研究体系,从多学科角度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科学规划高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与途径,力争做到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4]。同时,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应按公民知识层次水平、行业、居住地点的不同,以多种方式分别开展相应的服务,加快融入公共服务领域步伐。
其次,必须始终将“以人为本”、发挥自身优势的理念贯穿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始终将如何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广大民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工作才会真正变得有意义。一方面,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流动车为纵线,以企业、学校、部门等其他系统图书馆为横线的有形图书馆网络;另一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为依托的覆盖城乡高效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无形网。[5]依托这种有形和无形网络的建设,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文化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再次,要处理好为本校师生服务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关系。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它的首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是它的工作重点。高校图书馆人在参与社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清醒的认识,绝对不能舍本逐末。当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也是它的重要任务。另外,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必然会在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常规工作之外增加工作量,在经费投入、人员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图书馆分清主次矛盾和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内外双赢。
最后,要在为基层民众提供信息资源时做到发展基层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统一。高校图书馆提供给基层民众使用的一些电子资料存在版权问题,如光盘资料的复制、电子资源阅读和下载等就需要遵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与协议。高校图书馆参与开发基层的特色文化资源时也要特别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6]。
4 结语
今天的高校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传统图书馆,而是一个多功能的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中心、社会教育中心、信息储存和利用中心。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的重要部门,理应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走进基层、走进社区,为基层民众服务,以服务基层为己任,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履行自身社会使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常琛.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97-99.
[2] 张云鹏,董辉,王冰.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统筹协作研究[J].读书文摘,2014(16):92.
[3] 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介入“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0(8):85-86.
[4] 朱林.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2013(2):61-63.
[5] 蒙德成,王彩云.高校图书馆有效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14-16.
[6] 夏晓玲,李方满,黄宏基,等.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1(1):205-208.
(编校:严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