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路径选择

2015-11-27卢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媒介数字化数字

摘 要:数字化时代,传统纸质媒介阅读遭遇危机,大学生读者酷爱通过数字媒介进行阅读。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快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步伐,加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加快图书馆网站建设,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并在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上下大功夫。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36-03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工具,由此引发了一场数字阅读革命。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必须对此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找到其开展阅读推广的正确路径。

1 数字化时代,传统阅读遭遇危机

1.1 传统阅读遭遇危机

近年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都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为2.35本,比2011年增长0.93本,增幅达65.5%;2013年为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小幅增长5.5%;2014年为3.22本,较2013年增加0.74本,增长29.8%,增长幅度比较大。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基本的趋势已然形成: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在增加,而且增长比较快。

201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2013年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2014年为58.1%,较2013年又上升了8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每年以近10%的比例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5.6%,较2011年略有上升,有29.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97.9%的网民表示会上网进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59.2%,比2012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超过半数(54.2%)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42.7%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与2012年相比,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增长了13.5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65.8%,比2013年增加了6.6个百分点。56.9%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56.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比2013年大幅增加,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在电子书大受读者欢迎的同时,纸质书的借阅率却逐年下降。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2012年—2014年本科生图书年借阅量显示:2012年借阅册数16.76万册;2013年为13.79万册,比2012年下降18%;2014年为10.72万册,比2013年下降约23%。湖北汉口学院图书馆赵卫星统计的该校从2010年—2012年图书的年借阅量,结果显示借阅量也是逐年下降:2010年为16.5万册,2011年为14.38万,下降13%;2012年为9.7万册,下降33%,大幅下降[1]。

上述调查统计材料表明,我国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汹涌澎湃的潮流,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阅读在逐渐式微,数字化阅读则方兴未艾,在大幅度向前发展。

1.2 阅读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

1.2.1 数字化时代,媒介类型、媒介信息内容和媒介信息查找方式的变化,使读者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一是媒介类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微博、微信、QQ、手机这些媒介类型发布的信息,都是篇幅短小的信息。微博只能发140个字;手机发出的信息最初称为短信息,为此还专门出现了一个新词汇:短信;QQ上的信息长了就没有人愿意看。媒介类型的特点形成了读者喜欢阅读短小信息、碎片信息的特点。二是海量信息、搜索的方便和快捷,使读者缺乏耐心,到处寻找新鲜的信息,跳跃式地阅读。三是图表、图片、图像的泛滥,使进入读图时代的年轻读者进入狂欢时代,他们对直观的影像更感兴趣,读者不再需要、也不愿意像阅读传统纸质文本一样,逐字逐句地阅读、思考,他们只是希望在一个一个的图片、一组一组的影像中寻找到刺激和快乐即可。四是信息发布的碎片化。在数字化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人人也都是信息的发布者,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多对多,信息发布者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是传统信息发布时代的数万倍甚至数亿倍。信息发布者的增多,一方面使信息发布呈现出凌乱、无序状态,另一方面也使信息发布频繁。五是读者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人都在路上,人人都在奔波,甚至连娱乐、休闲都是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一目十行式的匆匆忙忙,人们难以将整段甚至整本书进行“细嚼慢咽”,而是随意阅读、跳跃阅读。网络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Google是否让我们越变越傻》中说:我们正在失去阅读经典的能力,甚至失去阅读一段长文的耐心,有的只是零碎的片断以及习惯于这些片断的思维与记忆[2]。尼古拉斯·卡尔的话精准地指出了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

1.2.2 碎片化阅读与浅表化阅读紧密相连。搜索引擎的快捷与方便、主题链接的轻松与随意,使年轻读者可以反复不停地转换阅读内容。读题时代,对信息与文章的阅读变成了只是浏览标题与核心信息,阅读内容呈现严重的“碎片化”。几乎没有思维,不用动脑,也没有思想,寻求的只是瞬间的快感、片刻的刺激。他们不会也不愿像古人一样,焚香默读,呷一口清茶,细细品味经典著作的意义与深度,在咀嚼与品味的同时,展开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使思想达到觉悟与升华。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体验,年轻的读者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远离。

1.2.3 中国社会越来越功利化,这种功利化也浸染到了大学校园。年轻学子们的阅读也表现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他们常常以实际功效、实际利益为阅读的准则。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大学生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真实要求,无法悠闲、从容地阅读与实际功效相隔很远、能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的经典著作;另一方面,浮躁、喧嚣的社会也包括校园,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因此,阅读有着明确的功利性目的,为了考证而阅读,为了过级而阅读,那些对考证没有直接帮助的文史哲、经管法和百科知识,不在他们的阅读范围之内。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非读书本旨。”说的虽然是民国时期,但让林语堂万万想不到的是,今天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取向,较之民国时期尤甚。

卢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路径选择

卢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路径选择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路径选择

2.1 数字化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1 携带方便。一部手机、一台iPad,就可以将整个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携带在手,读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自由地阅读。网络的快速搜索、强大的超链接功能,可以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搜索出来,读者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所不知道、不理解、有疑惑的问题,这是传统时代纸质媒介阅读所无法想象的。

2.1.2 参与性和互动性。数字媒介的阅读可以实现作者、读者、馆员、老师、学生之间双向、多向的互动,自由、平等的交流。在数字媒介的阅读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和老师、馆员乃至文献作者利用微博、微信、QQ、短信等工具交流、传播信息、发表意见、反馈信息。

2.1.3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数字媒介阅读和传统纸质媒介阅读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纸质媒介主要是对文字的阅读以及少量的图片、图表的阅读和接受,数字媒介阅读不仅兼容了对文字的阅读,而且还可以阅读和接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手指触摸,改变了传统纸质阅读仅仅依靠视觉的阅读方式,充分调动了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阅读和接受信息。这种图文并茂、声光色并存的阅读新形式,特别是对图片、影像的直观阅读和接受,能更好地帮助读者阅读和接受信息。

2.2 顺应潮流,加快数字化阅读推广

数字化时代,为顺应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阅读爱好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应加快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力度,搭建数字媒介阅读平台,为大学生读者服务。

2.2.1 加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图书馆都加强了馆藏纸质资源的建设,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馆藏数字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哈佛大学图书馆与Google合作,把分散在90多个哈佛分馆的藏书数字化,并开通了移动阅读服务,使读者通过掌上设备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搜索、阅读到电子书及预印本等电子资源,也使读者能够从关键字、作者和题名等角度检索图书馆的目录,获取EBSCO系列数据库中的9个移动数据库的资源。此外,读者还能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或短信方式提交参考咨询问题[3]。哈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经验可以在中国高校图书馆推广。

2.2.2 加快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大学生读者了解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窗口,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最重要平台。但是,目前有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运用好这一重要平台,其网站建设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栏目设置比较随意,信息更新速度非常慢。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快网站建设迫在眉睫。可喜的是,目前也有一些高校不仅网站建设得好,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网站。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品味经典,沐浴书香”、北京邮电大学开设了悦读书院、河北联合大学开设了阅读咨询服务平台、石家庄学院开设了“读书专题网站”、北京交通大学开设了“书香杯专栏”等专门的阅读推广网站[4]。这些专门的阅读推广网站对数字化阅读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

2.2.3 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广义的移动图书馆是指利用随身携带的设备,随处可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集合,即可移动的数字图书馆;狭义的移动图书馆是指基于无线网络,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集合[5]。目前,手机是移动图书馆的主要移动终端设备,大学生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快速查询馆藏信息、图书资源、阅读图书全文,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进行图书续借、接受和推送各种信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推行“口袋图书馆”理念,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主要提供电子书阅读服务、数据库检索、FAQ咨询服务、反馈服务、图书馆书目查询、图书馆活动介绍、图书馆地图和联系方式等多种内容的移动阅读服务。该馆利用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通信终端将数据库信息和阅读服务推进到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读者除了可利用手机获取11个移动数据库的资源外,还可利用手机阅读各类电子书[6]。中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方法。

2.3 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素养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对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的素养。大学生虽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对数字媒介这种新兴的媒介形式非常喜欢,也很熟悉,但是,对于如何搜索、查找学术资源,如何利用数字媒介开展学术性的学习,大多数大学生不太熟悉甚至非常陌生。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高校图书馆应该对他们开展入馆教育培训,教会他们利用数字媒介学习的基本方法。对高年级的大学生应该开设数字媒介阅读素养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媒介阅读和接受能力。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数字媒介阅读素养的培养,纷纷在大学甚至中小学就开设数字媒介阅读素养课程。中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重视数字媒介阅读素养教育的经验,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媒介阅读和接受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可以考虑开设的课程有:数字媒介阅读入门、电子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媒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阅读效率。

建立数字媒介阅读素养评价机制,是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刚性的制度性保障。高校图书馆可以说服学校教务处和分管本科生教育的副校长,将数字媒介素养课程纳入学分,规定修满多少学分才能毕业,通过这样的硬性规定,提升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素养,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能力。

在对大学生读者进行数字媒介阅读引导的同时,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抑制大学生过度的碎片阅读、浅阅读、功利化阅读,培养和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提升大学生辨别真假信息、垃圾信息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开展这些阅读推广活动,使大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味,完善知识结构。

3 结语

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拥抱数字化。在进行阅读推广时,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推出让大学生读者喜欢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能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和本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走向社会赢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乐毅.大学生热衷电子书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年下跌[EB/OL].http://hb.qq.com/a/20130510/000625.htm.

[2] 尼古拉斯·卡尔.Google是否让我们越变越傻?[EB/OL]. [2013-01-17].http://media.ifeng.ccritical/200810/1014_4264_829561.shtml.

[3][6] 程文艳,等.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5):48-49.

[4] 唐品,等.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推广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66.

[5] 查宇.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4(2):44.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媒介数字化数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答数字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