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的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及当代价值

2015-11-27谢鑫鑫

商业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孙中山

谢鑫鑫

[摘 要] 孙中山是伟大的政治家,它的政治思想不仅符合当时的社会,更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思想的内容包括五权宪法、权能分离、政党政治与地方自治,这些政治思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时代的基础上孙中山思想又有所创新,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国家自由观、社会进化民权、复合民主制,这些制度为我国在民主制度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辟了道路。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思想沿用至今,使政府与公民的权力协调发展,民主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 孙中山;中国政治;现代化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思想的内容涉及面很多,但是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五权宪法、权能分离、政党政治与地方自治,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全貌。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五权宪法是指国家机关在建立的系统中,把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个权力单独形成机关,行使职权。孙中山充分借鉴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并提炼出了独立考试权,以及在古代御史监察制度中建立起来的监察权。这就使得独立出来的考试权以及监察权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共同构成五权。这样他把这五权写进宪法的核心即五权宪法,确立了我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使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入新的阶段;权能分离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权”就是政权,是人民的权力,“能”就是治权,是政府的权力。实行权与能分离的过程,就是要把权交给人民的过程,把能交给政府的过程。在他的政治设想中,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就无法保障民权的正常运行,但反过来政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权利或者没有有效的运行权,治理国家就是空谈,为此权与能的有效分离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权能分离确定了政府和人民权力关系分配的界定,政府和人民掌握具体的权力。

政党政治是实施民权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政党是民权的保障。他认为两党制可以促使其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只有在他们的互相作用下,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同时他也要求政党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政见,且必须符合应有的公理,达到为国利民的目的;地方自治也是实施民权的必由之路,孙中山为过渡到直接民权创造前提条件,对地方自治进行了实践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国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人民的政治意识与议政能力。人民在自治的基础上处理本地方公共事务,并进一步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这样,就能使人民充分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认为地方自治是实现直接民权的必由之路,这样人们才能有效的参与国家权力运行中去,这也是民权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

二、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孙中山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在时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表现在他的国家自由观、社会进化的民权、复合民主制等方面。

1.国家的自由观

孙中山提出,西方启蒙思想将自由放在首要地位,是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君主专制发展到最严重的时期时,人民在思想、言论、行动和信仰上的自由全都被剥夺了,人民在这种痛苦中生存,他们能做的,就只剩下反抗。而在中国,情况就尤为特殊。孙中山认为,中国原有的自由太多了,因此就早己经成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障碍。因此,他曾经说过,中国正因为早已经习惯有自由,所有人都将自由扩充到很大的范围,所以中国人就很难有凝聚力,这就需要革命来改变这一切。正是因为这样,孙中山强调:“中国人用不着自由,中国所需要的是国家的自由,而决非个人的自由,为了使国家得到完全自由,个人的自由非但不能扩大,还必须严加限制,要大家牺牲自由,自由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

2.社会进化的民权

孙中山认为民权是社会进化的结果。按照社会衍化的规律来看,民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这样的过程必须通过革命来实现。这一观点,相比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更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实际。然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人民很难直接行使自身权利。因此,他在构建政体时,充分借鉴了传统议会制民主形式,把国民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主体机关。但是,国民大会与传统的议会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国民大会强调全民的行为意识,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环节。又因为国民大会是以地方自治和全民政治为前提的,所以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按人民的意志行事。“一方面,作为代表人民行使中央统治权的机关,它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能够完全控制政府,另一方面,它所具有的权力又是受人民委托的,不能任意违背人民的意志,仍然受到人民的控制。”

3.复合民主制

孙中山主张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成为复合民主制。在民主进化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继承与抛弃的过程,而是民主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自我修正的过程。首先,孙中山提出的复合民主制的思想,是一种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划。这种制度以其极强的制度原则,规划出人民行使权的的范围界定,克服了狭隘民主的缺陷。而且,他在直接民主的设计上,明显的改变了小国寡民的限制,拓展了民权的适用范围。其次,孙中山提出的复合民主制的思想,强调把将县级政权纳入了政权主体之中,这就必然扩大了政权主体的管辖范围。再次,孙中山提出的复合民主制的思想,强调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糅合,是对传统西方民主形式的突破,改变了民主只有代议制合理的固有观念,为我国在民主制度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开辟了道路。

三、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借鉴意义

孙中山一生追求中华革命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当中,为挽救民族危机和振兴中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现代政治转型以及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共产党,我们借鉴了其思想中的精华。endprint

1.完善政治现代化制度的指导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政治现代化就是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孙中山认为,完善政治现代化制度的指导思想,既要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又要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精华,最重要的是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在我们的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基本国情的指导下,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国家对待政治制度的问题上,做到了有选择的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正确的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批判的继承古代的政治制度,建立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孙中山在政治现代化制度上的指导思想,对我们中国政治现代化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指导和较为清晰的方向指引,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有助于政府与公民权力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孙中山基于民权思想上主张建立具有广泛职能和较大权力的全能政府。在权能分离理论中提出用人民的政权控制政府的治理权利,以防止政府凌驾于民权之上,从而建立一个听命于人民的“万能政府”。这一理念对于后发展国家,特别是当代中国的政府建制有所启发。在今天建立一个既有效又能充分保障民权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权力分配的目的既是要有效保障政府运行效率,协调政府的权力、职能之间的关系,使政府充分发挥治理能力,又是要制约政府权力,保证公民权利不被侵犯和顺利实施。人民代表大会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最广大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体现人民的权力,从而制约政府的权力。

3.有利于民主建设的完善

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国,是要真正的做到人民拥有主权,使人民群众能够最大程度的参政和议政,真正实现民主参与。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过程的提出无一不是处处时时贯彻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国家尤为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不仅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依靠群众,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符合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利益需求,在几次修宪的过程必然的体现了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利益需求,也只有这样社会的进步才是看得到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充分尊重人民的历史地位,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符合这一性质的有效实践形式,为人民参与国家管理提供基本条件。在我国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同样地体现了这一点,并且在中央的统筹领导下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这就有效的协调了中央与地方、权利机关与人权之间的矛盾。同为国家的主人,不分阶级地位,这样就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充分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卢珂.孙中山民权思想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

[2]翟红娥.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思想渊源之探析[J].政法论丛,2010

[3]孙中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孙中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5

[5]孙中山.[M].北京: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孙中山.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孙中山.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5

[8]孙中山.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M].中华书局,1986

[9]郑军.“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对民权思想的认识历程—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民本观向民权观的迁转”[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

[10]伏传伟.“从‘民本主义到‘民权主义——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传统渊源”[J].政法学刊,2010

[11]卢珂.“孙中山民权思想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千万不可小看书生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待人有求必应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孙中山彰显气度